冀蒙穿越之点滴追忆   

  • 穿山癸 2015年10月23日

    1、早早看见小撮开题,心里直痒痒,但家里3日有事,不能确定当天能否离开,也就不敢报名。直到3日上午终于确定下来,这才赶上了报名末班车。当然1457次列车也只有站票了,实际上前网上两天就没了硬座票。上车后才发现,不少同车去昌平、怀柔的当天都买到了硬座票。这也许是个买长途座票的窍门,看见没座位了,试试看有没有短程座票。

    2、1457次列车是过路车,过路车晚点是经常的事,今天我们也赶上了。已经是十一假期第三天,坐这趟车的乘客还是很多,因为无从得知确切的发车时间,早早地就开始排队,候车室里如同下饺子,热气腾腾,丝毫没有秋晚的凉快,我穿着单衣也热出了一身汗。

    3、根据经验,这趟从呼和浩特发往通辽的1457次列车,北京会下来很多人,也会留下很多空座。于是手持站票的白云蓝天和我,检完票就匆匆上了车。看见不少人也都是拿着站票坐下了,我们也挑了靠窗的两个座位面对面坐下,还占了旁边的俩空位。但没多会儿,拿座票的人过来了,四个座位只剩下一个,还是靠过道的。原本想招呼隔一节车厢有座位的小撮过来一起坐的,这时赶紧通知他别动了。运气还不算太差,有两位剥夺了我们座位的到怀柔北就下车了,剩下3/4近5个小时的火车时间,白云蓝天和我都能坐着。当然也不好再让小撮过来了,旁边还有人站着呢。上车时旁边还有个站着的,没补上卧铺票,车一出站就扔下行李去了餐车。

    4、邻座的三位乘客,两个小伙一个姑娘。年龄大的小伙是赤峰人,来帝都工作已五年,在某公司做技术,趁着假期回家看看,下了火车还要坐汽车,人不错,很健谈。姑娘是沈阳的大学生,假期里独自一人来旅游,城里转了两天,今晚要去怀柔;问我怀柔有什么长城,我告诉她景区可去慕田峪,非景区有名的是箭扣。年轻的小伙是中科院植物所的研究生,今秋刚入学,带着还在外地上学的女朋友玩儿帝都;小伙的专业方向是水稻,但听他口气转基因作物不安全,我也就放弃了向他了解转基因大米的念头。

    5、虽然北京北站晚点近40分钟,列车还是正点到了四合永。四合永是围场县最大的火车站,乘火车去北边的塞罕坝得在这里转汽车。凌晨3点了,站前广场还是热闹得很,好几辆接站大客车在招揽乘客。出站口自然也少不了旅店老板娘们的夹道欢迎,但我部门不需要理会,早到的走友们已经白云蓝天、史努比、小撮和我安排好了住处,广场左边就是。

    6、第一天的徒步从入住的站前小旅店开始。最后离开的史努比,在开水间发现了一只灌满的大水杯,旅店老板指认可能是我们某个走友的,于是史努比把杯子带上并转交给了我。我一边走着一边叫卖,直到过了铁路进了村,还是无人认领,我都以为杯子是别的住店的落下的了,只好把它放在路边的墙垛子上,但某人立即将杯子捡了起来。本次出走,某人想抛弃水杯不止这一次,但没有一次能成功。

    7、去年8月第一次来这里,原本想抄近钻过庄稼地,结果被南流的伊逊河挡住去路,只好又绕回北边过桥。今天老老实实走大路,过桥在伊逊河左岸不远,看到了挂满果子的沙棘。这是我第一次在在河川见到沙棘,以前我以为沙棘只在缺水少水的坡地上生长。徒步第二天,在不澄河岸边,我们又见到了结果的沙棘,还挺多。到了在韭菜楼附近的山路上,倒是没见到几棵沙棘了。

    8、见到大面积的沙棘,是在过了海岱沟门,翻梁下沟去往乌苏沟村的坡上。这一带山色五彩很养眼,但小伙伴们更被满枝的沙棘果吸引,尽显吃货本色。沙棘的浆果口味独特,但吃到嘴里不容易。浆果紧贴着枝子长,枝子上还长着很多的刺儿;浆果又偏偏受不了力,稍一用劲就破烂掉,落得满手黏乎乎。于是我“发明”了沙棘的最新吃法,对着浆果直接下嘴,浆果烂也烂到嘴里了,当然得小心刺儿扎着脸。这里的沙棘浆果颜色有两种,橘黄色的味道更古怪,樱桃红色的味道更酸甜。

    9、海岱沟的蘑菇据说是已经采完了,乌苏沟里却还有,见到老乡背着蘑菇篓子下山,阳坡上也看见正在晾晒的肉蘑、松蘑。日前在帝都,丽丽党已经认识了可食的小白蘑、小灰蘑,这边松林下也有,但因为太小不好采更多见。再加上老乡肯定说这里的蘑菇都不药人,丽丽党也就撒开了欢儿。往四棵树下降的时候,前队进村等了很久也没有后队的踪影,原来都是采蘑菇去了。晚上到了蓝旗卡伦,采来的蘑菇成了腹中物。

    10、前队进了村,村民正打场,太阳底下晾晒着红色的谷子,看谷穗与普通谷子并无二致。原来是来自山西的新品种,小米的卖价很不错,每斤能卖五六块。今年谷子收成好,谷穗都有半尺多长,亩产能到一千斤,农民的收入应该不错。我问老乡村子的名字,老乡先说是四棵树,再问答说是寒涧岭,我确认两遍都是它。但后来查地图,才发现此处是韩家营。是老乡口音重又耳背,还是我听错了?

    11、寒涧岭的老乡说,四棵树村过去有个大财主张文三,他家的大院子今犹在,院墙还是原先的墙。于是到了真正的四棵树村,我便打听张家院,村民很纳闷,说“这些人也知道张家院”。高坡上找到了张家院,大门外挂着村委会的牌子,但老院墙却是真真地没有了。也难怪,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财主的原始建筑很难经历这么多风风雨雨。寒涧岭的那位老乡,肯定也是多年不来张家院了。

    12、四棵树这个自然村可是真大,我们实际是在村前路上完成了午餐。健身场经过了好几处,我们走了很长时间,再问村名还是叫四棵树。村里出现岔沟的地方,向老乡问路蓝旗卡伦,很自然就走进了右沟。出了村丽丽蘑菇加休息,小撮说我们偏离了,按规划应该走左沟,退回去当然已是不可能。目的地是在右前方,放羊的大叔也确认我们没走错。

    13、到山脊向左路更好,但右行更加吸引人,一路山脊向东南直达蓝旗卡伦,即便出现了明显的左下路口也在所不惜。最后遇到断崖下不去,只能退回向着东北强行下沟,沟底里与正确的路线会合。补偿是少走了一段公路,收获了更多的山里秋色,也是值得。出沟前路过“南地车子”,出村从桥下穿过承围高速,眼前有一条清清的河,河水在静静流淌。要过河到对面大石砬子沟村才能走上去往蓝旗卡伦的县道,过河走上一座铁架木板桥,正好赶上村民过来饮牲口。大砬子沟里有个神仙洞,距离有点儿远。

    14、这是一条向北流的河,经过时忘了问叫啥名。回到家,查遍了各种网络地图,也总是没结果,有些电子地图甚至不显示这条河。河道中段有个钓鱼台水库,但网搜有解释的都不在围场。到最后,根据这条河流经蓝旗卡伦、腰站两个乡,在四合永镇北部汇入伊逊河,用了“伊逊河”“腰站”“蓝旗卡伦”三个关键词联合搜索,这才找到他的大名:不澄河。【备忘:伊逊河还有一条支流,叫做蚂蚁河,地图上也是找不到名字的。】不知道“不澄”是不是汉语,如果是,这名字也太对不上我们看到的了。去年8月那次出走,画山村附近我们也走过不澄河岸边,是在这次的下游,两次之间的水库就是钓鱼台。

    15、蓝旗卡伦是个好名字,老独读作Lanchikka'ren(请按English读,重音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那才叫好听,甩开汉语十万八千里。蓝旗就是满清八旗的蓝旗,卡伦在满语里的意思是哨所。不过,我们没找到这个哨所,地图上也没有叫蓝旗卡伦的村子。乡政府驻地烧锅村,我起初以为是为哨所子弟兵烧火做饭的地方。我们住在烧锅村,旅店的苑(?)姓老板看我们打了半宿的扑克,解开了烧锅村的由来。原来是以做烧酒出名,老板先前就做烧酒,烧酒不做了改做饭馆,饭馆又不做了才装修成了旅店。

    16、徒步第二天的线路比较简单,只有一次上升下降,翻过七老图山从河北围场进入内蒙古喀喇沁。我们走在县道上,一路东南,右边就是承围高速,中间隔着清静流淌的不澄河,时而就在旁边,时而有一段距离。一路经过了好几个村子,到处都是秋收景象。新丰村赶上了集市,分享了先到者赶集收获的福利水果,merci。

    17、锦善堂是一个大村,有人继续走县道,有人穿村而过,我属于后者。这是我第一次在围场见到广泛养花的村子,竟然看到了在别处常被包装成薰衣草的鼠尾草,虽然不是大片大片,却也更弥足珍贵。村里的主街成了打谷场,一片一片的谷穗摊在路上,就等着过往行人车辆踩过压过帮助脱粒,黄谷红谷都有。我们的走友,有的站在谷穗上留影纪念,有的拿过人家的筛子帮着筛糠。最有趣当然是老独,从老乡手里接过可能是最原始的脱粒工具,就是一根树棍上绑一条又宽又长的皮带,击打地上的谷穗;我不知道老独的架势是否标准,只看见老乡憨厚诚恳的笑脸。

    18、前营子村是今日徒步的关键点。这里,县道、高速都拐弯向正南去了,去往韭菜楼还要继续沿着不澄河河道向东南。这里的不澄河已经见不到明流了,尽管某个地图上的蓝色还一直向里延伸,直到韭菜楼正北大约1公里处。村村通硬化路通到更里边的挂牌子树村,再前行就都是土路了。路过一个挂牌子林场的院子,正赶上有车辆进出。再往前看见农人正在收土豆,用的是驴拉的一种特殊的犁子,在种着土豆的地埂上向两边犁开,土豆就全都暴露了出来,人弯腰捡起来就行了,比人力一棵棵刨出来省力高效。这里的土豆个头有些小,肯定卖不上好价钱,也许只能留下自己吃了。

    19、从这里到韭菜楼有600米净高,徒步进入防火道盘山模式。若是寻常的山,走起来肯定是枯燥无比。但这里是七老图山的韭菜楼地区,山南有茅荆坝(属隆化县),山东有美林谷(属喀喇沁旗)。消息说茅荆坝已经人满为患,我们在这里也见到了来自远方的车辆。尽管天气比昨天差很多,空中有些雾霾,但走一步、转一弯,都能见到葱的绿,火的红,金的黄,全是景色,用小撮结题报告的题目说,“太多的美,就成了奢侈”,我不必(也无力)再添加任何词汇。

    20、不知道韭菜楼名字的由来,现在的尖峰处是护林瞭望所,新建的,还在装修,里边已经烧上了暖气。只有一位护林员在,告诉我五月节时这里有满山花开,并热情邀请我们进瞭望所内部参观。我看见网络交换机的指示灯的灯光闪烁,大电视上显示着好几个画面。护林员说,这里是韭菜楼的北楼,西南一公里外是南楼。若是天气晴好,从南楼能看到承德的棒槌山。我记录里北楼海拔1798米,回来查资料,南楼所在地的文字是敖包山,海拔1853米,承德棒槌山至少在50公里之外。敖包山这个名称是大俗,网上能搜到无穷多个。

    21、北楼前有一道铁丝网,铁丝网内就是茅荆坝深林公园,果然有大批的游客。护林员说,景区除了门票外,另收35元大门到二门的景区内环保交通费,底下有人拉网式验票,误走景区被查到,补票得花75元。景区出去还是兴隆县,我赶紧打电话给先行离开的南瓜叶,他们已走近景区台阶路。从诉护林员那里,我得到了去往美林谷的路线,要先进后出铁丝网,盯住东边山顶上的瞭望塔,贴着梁顶走,一定不要进沟,尤其不能进右沟。

    22、我们今天的目标不是美林谷——到冬天将是是亚洲最大的滑雪场——那样的话今天的徒步里程就太长,爬升也还会增加。护林员指给我的路,开始一段正是小撮的规划路,后队追上前队时,前队已经穿过铁丝网等我们。下到垭口,按计划左转东北进了沟。300米落叶上的速降,不时有人摔屁墩,到后来有人干脆坐在地上玩起了滑梯。这之后小道已成机耕道,把我们引向徒步的终点,村名太平庄,不是修家店。

    23、先到的南瓜叶们联系了去往美林镇上的小面,一车最多拉7人,拉我们需要来回跑两趟,我在第一趟上。坐第一趟车是有任务的,那就是负责找旅店。经过美林体育馆时,小面司机告诉我,跟前的住宿条件好,但价格有些贵(60元)。小面把我们拉进了镇上路右边一家“宾馆”,司机还嘱咐人多便宜点,但老板娘实在有些黑,平房20楼房30,平房的条件实在是差。就在我还在看房继续砍价时,小简来电话,他已联系好另一家,房价15。看这边老板不肯再降价,我们也就先告辞。据说,老板娘后来后悔了,但我们已经敲定了迎宾旅店。

    24、迎宾旅店,恰恰是去年十一小撮课题的住宿处。镇上旅馆不老少,这一次前队没有任何指引,竟然找到同一家,只能说是无巧不成书。这里条件也还不错,美中不足是太阳能热水洗澡,我们这么多人热水根本不够用。好在镇上有公共浴池,那里其实也是一家旅馆,看起来比我们接触的第一家档次高不少。我去洗澡的时候,正好有人想入住,标间的报价两家是一样的。咳唉,就这样吧。

  • 京都水怪
    找旅馆是个技术活
    2015年10月23日
  • 南瓜叶
    明年五月去看花
    201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