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城北,原本是去探访几处古迹,结果收获不及预期,于是加了个“看海”。
古迹倒是寻着了几处,却因保护不力,遗址渐渐到了被遗弃的边缘。
比如北津城和三石戌两处遗址,都有文保碑,但仅此而已。北津城遗址的周边全是荒地,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三石戌遗址基本上也是这样。我们站在废墟中间心有不甘,忽然觉得边上的丛林或许就是古城墙,于是爬上去探了个究竟。
感觉是对的,翻阅了相关资料,这就是所剩不多的古代土筑城墙。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洗礼,城墙长满了灌乔木,但依稀可见梯形的结构,断面处也有夯土的痕迹。城墙下方还有一口水塘,应该就是当年的护城河。
相对而言,刘氏节孝坊保存得还不错,可能因为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吧。由于文夕大火及其它原因,长沙现存的牌坊极少,刘氏节孝坊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节孝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贞节牌坊。刘氏乃段衍礼之妻,段衍礼为长邑(长沙县)人,为何立坊不得而知。但牌坊是由张汉英题写的。张汉英是清末著名女革命家,参加过同盟会,由此可以想象段家不是一般人家。
另一处古迹白马庙没有文保标识,但据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这应该得益于信徒们的自发维护。时光荏苒,如今周边高楼林立,而白马庙香火依然旺盛,求神烧香的人不少。
白马庙中殿供奉的是白马将军,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被请到两个偏殿供奉,估计是信徒们把在本地显圣功大的放到了正殿主位。
庙坪左侧还立有白马和白马将军的石像,这或许是旧物。
此外还有两处不多见的地方,一是大门开口朝向是略微倾斜的,二是风火墙采用双曲拱形造型,古朴厚重,工艺精湛。
探过古迹之后,琳梓有事先行离开。时间尚早,剩下3人便去了江边走完课题公里数。
冬天的阳光很暖和,尽管有些雾霾,浅蓝色的天还是顽强地融入到水中,造就了水天一色的景色。迎着江风,惬意前行,这就是长沙人自娱自乐的“看海”。
无论是“探古”,还是“看海”,都是一种方式。走出去看看风景,听听故事,筋骨舒动了,心情愉悦了,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