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出走望宝川、银山、法华寺、长陵镇   

  • 石头记 2006年8月15日
    8月12日,阴天,31°C~27°C,相对湿度70%左右
    7:20,积水潭345总站,乘坐345慢车到昌平北站,“慢”车,可是真的慢啊!!!在路上要花快车一倍多的时间,345快车路上只需要1个小时多点儿。到了沙河,离大队出发还有30分钟,一问售票员,还需要至少45分钟才能到达昌平北站,得!不和他较劲了,闪!打了一个黑车,8:45到了昌平北站,大部分人马都到了,还有一人走错了方向,耽误了和大队同时出发。
    9:00,乘坐小32出发向望宝川方向进发,中途一名队员赶上大队。9:30左右,到达望宝川的长寿村。最后一名队员在这里赶上了我们,总算人员的到期,可以开拔进山了。出发前,大家最后检查了一下各自准备的物品和水。
    9:45左右,进入采石场,采石场主要采集花岗岩。北京北边的山大都是太行山的余脉,以花岗岩为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满山的花岗岩给当地的村民解决了不少生计问题。这天,空气湿度很大,因为这天的穿越几乎都是在灌木丛中行进的,加上有山泉从山上留下,所以显得异常的潮湿,估计山里的湿度能够达到80%,再加上温度高,所以整一个人都感觉被放进了桑那房,被蒸的感觉!难受啊!
    路经采石场,见到一块被从中间劈开的巨石,显示出好看的纹路,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凿出来的。在上山的路上,一直都有一股山泉从山顶上留下来,清澈、清凉,然人感觉到一股沁人心扉的清爽!
    11:15左右,登上银山顶峰。
    银山,海拔726.81米,分为前、中、后三峰,中锋最高。银山,因秋去冬来、瑞雪纷飞、山岩银装素裹、冰雪层积而得名。又因山崖陡峭,岩壁色黑如铁,称为“铁壁”。合称“铁壁银山”。为明清时期“燕平八景”之一。
    因为空气潮湿、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压顶的架势,又因是灌木丛生,昆虫异常的多,都出来活动了。登顶的时候,发现有N多的蜻蜓、天牛、满天星天牛、金龟子,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昆虫在银山顶峰的小平台上空盘旋,飞得慢的用手都能抓到。都说蜻蜓低飞要下大雨,我们就一直盼着下大雨(我们都带了雨衣、雨伞等雨具),结果到了晚上11点多才下。结果有一名队员一不小心踩死了一直金龟子。
    小歇片刻,我们开始顺着“银山塔林”的台阶下山,走了大约200米,发现了瀑布,大家眼睛都为之一亮。都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不管是什么山、多高的山,只要有了水,这个山就会充满了灵气,不在于他是否有名,古语说得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应该是“山不在高有水则灵”了!只可惜,我们的这样的感慨都被一句话打破了,让我们一下子就觉得这座山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别扭。路上有几个工人在施工建沟渠,我们的队员总有好奇者上前问了一下,这些水是从哪里来得?是不是山上自己原来就有。工人回答说这是景区为了吸引游客,从山下用大功率抽水机抽上来的。虽然我们赞叹当地村民的聪明和经济意识,但还是有些怪怪的,毕竟此山已不是那么原汁原味了!
    11:45左右,到达银山塔林。银山塔林系全国重点文虎保护单位,也是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的重点文物景点。
    银山塔林其实去了银山和塔林两个名称的合称,此地的正统名称应为“法华禅寺”,相传最初建寺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名僧邓隐峰曾在此山修行。此后历代皆有著名禅师在此修行,分别有辽代的满公禅师、通理禅师、通园禅师、寂照禅师,金代的佛觉大禅师海慧等。法华禅寺最早的名称为“宝岩石”(辽代),之后(金代)更名为“大延圣寺”,寺有殿宇三重。此后,殿宇丹墀之间先后建有埋葬金代名僧舍利的密檐式砖塔五座。其中,中为“国佛觉大禅师塔”,左为“晦堂国佛觉大禅师塔”,右前为“懿行大师塔”,左后为“虚静禅师实公灵塔”,右后为“圆能大禅师善公灵塔”。初步形成了一个与寺院建筑融为一体,布局相对集中的塔林区域。到了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明英宗朱祁镇钦赐寺额“法华禅寺”,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自唐以后,历代政府均对法华禅寺做过不同程度的修缮或扩建,直到1941年,侵华日军进犯八路军平北根据地,法华禅寺及附近寺庙全部被日军拆毁。此后,寺庙及古塔不断受到自然及人为破坏。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法华禅寺的遗址了。虽历经人民政府的修缮,达到了现在的遗址公园,可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它那昨日的辉煌、旺盛的香火和顶礼膜拜的僧众与信徒,一时间想起了姜夔的《杨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吃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特别是其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吃乔木,犹厌言兵。”如今的法华禅寺似乎在向后人诉说着他们的遭遇。
    12:40左右,我们离开了法华寺,来到了西湖村,在西湖村的活动广场吃了一顿午饭,大家都开始补充体力、休息调整。可是我们的两名队员因为拾不得浪费花钱买来的变了质的豆腐干,结果双双中招,当他们走出广场看到WC的时候,他们再也控制不住此时已经翻江倒海的肚子强烈要求解放的呼声而冲了进去。
    利用此间,我们发现了在7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时留下的防空洞,出于好奇,小撮钻了进去,要一探究竟。由于时间久远,加上无人使用、修缮,估计洞内已经坍塌了,没有发现什么新鲜的内容,于是大家开始继续行进。
    由于是午后,温度高、空气潮湿,加上实在丛林里,所以空气想的异常闷热、湿度很大,不一会儿,我们又都恢复到了桑那状态,在经过两处“锰银矿”的空场时,矿洞里面透出来的凉气让大家感到些许清爽,只是吹来的风都带有空洞的特有的味道、岩石、泥土、火药、还有些许瓦斯的味道,让大家感觉有点不那么舒服。
    进入丛林,因为有路,所以没有象前几次探路那么辛苦,只不过因为天气潮湿闷热,让大家对垭口的期盼颇为强烈,总是在说怎么还没有到达垭口?地图上显示可没有这么远啊。无论如何,最后我们到达了垭口,宣告下午的上升结束,接下来的一段都是下降的路程了,因为是丛林里头,阴天、没有太阳、湿气大,路上的石头显得异常的滑,我们有些队员也摔了几跤,所幸无事。
    在穿越丛林时,我们还发现了两棵长到一起了大连理桃树,让我们感到很是惊喜,竟然能够在此遇到连理枝,实在难得!山林里面尽是核桃树、梨树、枣树,虽然还没有到秋实的时候,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老乡们在面对满树果实时的那种喜悦的心情。我们也想在秋天的时候,能够再走一次这条腐败的路线。呵呵
    13:50左右,我们到达了一个山间的老乡家里,稍作休息,喝了点水,调整过后继续行进。出了老乡家,前面的路途就全是坦荡通途了,一马平川,大家都在说,今天的路线太腐败了。
    14:30,我们走出了山林,到达了32毕竟的公路,在路口我们遇到了我们上午经过的江西婺源的养蜂人的养蜂区,几十个蜂箱整齐的摆放在公路边上的平地上。公路对面是几家农家院和采摘园。
    15:10分左右,我们没有按照原计划的那样,走到长陵镇,而是选择了从中途坐上32路汽车,返回昌平北站。
    16:00左右,我们坐上了返程的345路汽车,返程回家!

    (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网络存储空间,所以照片上传后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家友好的网络空间或者需要合影的,可以直接回复帖子,留下邮件地址,我给大家发过去)



    本文已在[2006-8-15 9:32:33]被石头记重新编辑。
  • 西瓜
    嗯,嗯,写得好哈。文学青年的说~~~~
    2006年8月15日
  • 高飞
    关于照片,我看社长推荐的www.yupoo.com不错,可以把所有照片打包成一个文件,一次就传上去了,省事
    2006年8月15日
  • 清扬
    同感!学识渊博呀!
    2006年8月15日
  • 独行叟
    读罢此文,犹如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
    该回复已在[2006-8-15 19:57:14]被作者重新编辑。
    2006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