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笔下的“周德威收燕之路”   

  • 孤山影 2008年3月21日

     

    《北京百科全书·门头沟卷》

    164—165

    李嗣源救幽州  

          五代后梁贞明三年(917),契丹军进攻幽州地区,车马营帐遍布山野平原。契丹军以精兵围攻幽州孤城。时任卢龙节度使的守将周德威派人突围,急报远在黄河的晋王李存勗。当时李存勗部主力正与后梁大军对峙,只能陆续抽调7万人,交由李嗣源赴援。当时幽州平原地区己被契丹军占领,李嗣源等人决定会兵易州(今河北涞水、易县),经唐末刘仁恭所修玉河大道北行。

         晋军渡拒马河,越大房岭,进入玉河县境(今属门头沟区)。李嗣源与养子李从坷带领3000骑兵走山涧河谷大路,大队人马分别从两侧山上小路跟进。晋军越大寒岭进人清水河涧谷,契丹军在谷口阻击。李嗣源父子奋力冲杀,沿涧子沟抵达王平口,又突破契丹守卫,顺玉河大道下行到门头沟大峪山口。

         此时桑干河两岸驻扎有1万多契丹军,堵住谷口使晋军无法渡河。李嗣源率100余骑兵冲向对方阵中,杀死酋长1人,又活捉其主帅,契丹军大乱。晋兵乘机从大峪口冲出。晋军步兵砍伐大树枝杈,环插成寨,老弱兵在山谷中燃起大堆山草,又拖曳树枝奔跑,烟尘滚滚,使对方不辨实力。李嗣源带领主力冲杀渡河,契丹兵溃不成军,丢弃牛马、营帐、毡车无数,从古北口逃回。幽州解围。

     

     

    《门头沟文物志》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

    164

    五代李嗣源救幽州之道

        《旧五代史·唐书》载,唐天佑十四年(917),为解契丹对幽州城之围,晋将李嗣源(后登帝位,为后唐明宗)等率师赴援。秋七月,晋兵各路会于易州 (今河北易县、涞水县),决定“衔枚束甲,寻涧谷而行。”八月甲午,“自易州北,循山而行”,“庚子,循大房岭而东“,“缘涧而行”。经多次在谷涧口击退契丹兵,北抵桑干河畔安祖寨 (在今永定镇东、西辛称及栗园村)。由此东攻,到达幽州城。

         其中,易州过大房岭 (又名大房山),由大石河谷,越松树岭进人门头沟区,经秋坡等处下苛罗坨,就到安祖寨。此为刘仁恭所建大安山道之一。由安祖寨渡桑干河 (永定河),接京西大道,即可到幽州城(遗址在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

    辽代宋琪《复燕疏》所列西山诸道

         北宋雍熙三年 (986),一作端拱二年(989),刑部尚书宋琪上疏,建议出兵西山道,解放被契丹占领的幽燕地区。《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琪建议的进军路线是“望令大军会于易州,循孤山之北,涞水以西,挟山而行,援粮以进。涉涿水,并大房,抵桑干河,出安祖寨。则东瞰燕城,裁及一舍。此是周德威收燕之路。”

          1.五代周德威收燕之路

          五代晋将周德威出飞狐口,下幽州,行军路线史无记载。宋琪所述,为入紫荆关,渡拒马河,经涞水县,入门头沟区境。一条可能路线是由野三坡大龙门、马水口等处越奴才岭入斋堂川,经百花山北麓,走西山大路,直达永定河渡口。另一条是入房山区,走百花山南麓,由马栏沟人斋堂川,接西山大路;或由大安山经千军台南港沟达西山大路或玉河大道;或走大石河谷,越松树岭到门头沟区卧龙岗。

     

     

    《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版

    192193

        “涉涿水,并大房,抵桑乾河,出安祖砦,则东瞰燕城,裁及一舍”。涿水即拒马河,大房指大房山,军卒由易州向东北行,渡过拒马河,顺着大房山麓,就来到桑乾河。这里的桑乾河在哪里呢? 安祖砦指示出它的所在。安祖砦当在今石景山衙门口。

          明张爵所撰《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记阜成门外村庄,有东安祖,与沙窝、鲁姑(今鲁谷)、岳家庄(今岳各庄)等相近。《宛署杂记》记明宛平县村庄,与鲁谷、八角、张仪村、吴家村等相近的,有东安庄。显然,东安庄就是东安祖。

          《光绪顺天府志》记宛平县村镇,治西32里八角村、大井村、衙门口村、35里古城村、36里瓦窑村、水屯、鲁谷村、张仪村,40里山底村亦曰庞村(以上村在永定河东),42里西安佐,43里新城村,不见东安祖村,却新增衙门口村。这个衙门口村附近的村庄与明代东安祖村相近的村庄略同,因此,可以认为衙门口即东安祖。

          清末在新城村(今为东、西新秤村)之东里许,还有一个西安佐村,应即西安祖,与东安祖相对而称。由此可见,宋琪所说的安祖砦,就是明清时的东、西安祖二村,其位置大致在今石景山区东南部,即衙门口西。安祖砦位置既已明确,那么,宋代的桑亁河当与今永定河出山后至卢沟桥间的一段河道基本相同,今凤河便是它下游故道。

     

    《北京百科全书·石景山卷》

    307

          衙门口原名安祖寨,始称于宋。明代文献记载:该村后分为东西二村,东名东安祖,西曰西安祖(在永定河西岸卧龙岗),明末(1643)又经演变称东安佐、东安庄等名。据民国《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安祖寨在京兆宛平县西。”清代该村设宛平县第一衙署,掌管方圆十里乡村的民政、纳税、诉讼等衙门事务,遂得名衙门口。

     

  • 试试看
    这个课题好!走在山间小道上,遐思金戈古战场,有机会咱们也走走吧!
    2008年8月08日
  • 独行叟
    好教材,谢谢
    2008年3月23日
3004 浏览   2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