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4海淀上庄纳兰园到曹雪芹纪念馆   

  • 八方云游 2012年3月26日

                                              从纳兰园到曹雪芹纪念馆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昨日北京五六级的狂风吹走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远处的山看着是山,近处的水在微风的吹拂下,层层涟漪,微波荡漾。八点钟,我们在上庄水库汇合,沐浴在春风中,快步向前走,很快就到达纳兰园。
           纳兰园位于上庄水库的北侧,传说中是康熙年间权相纳兰明珠的别墅。三百年后,不见当年的权贵,却因其子纳兰性德的文采而被后人记得。纳兰性德生于公元1655年1月19日,卒于1685年7月1日。天生富贵之家,禀赋聪颖,读书过目不忘,18岁中举人,22岁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七名。当时康熙皇帝破格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为一等。那真是才华出众,功名轻取,何其潇洒。20岁时娶妻卢氏,年方18,生而婉娈,性本端庄。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情场春风,官场得意,少年得志。月满则亏,天嫉圆满,婚后三年,卢氏死于难产。
           23岁的纳兰性德,在其后8年的有限生命中,常常思念曾有的夫妻恩爱。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纳兰性德后有续娶官氏,并有侧室严氏,历史传闻在三十岁时,纳江南才女沈宛。只是时间太短太短,往日恩爱,太浓太浓,还未及淡去,人已追随佳人去,化作天上鸳鸯,永不分离。他的那分浓情化作几首词,留给后人,嗟吁不已。
          纳兰性德生于富贵之家,文武皆备,深受皇帝赏识,前途无量。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内心深处却厌倦官场的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纳兰性德所交朋友,皆是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极为敬重朋友的才华,当时他所住的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文人雅士云集,是当时地道的文化沙龙。天生风流才子,轻看富贵,不屑仕途,对于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对于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于心与境和的自然和谐状态流连忘返。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一病不起,七日乃决。一代才子,风消云散!
          如今的纳兰园,几经沧桑,几经物主,已经变成了养老院。门口的宣传栏上画着二十四孝图,劝慰世人对老人的尊重。走进院里,甬路两旁,挂着图画,介绍纳兰性德的生平,抄写着他的几阙词。而两侧则是几排平房,像宾馆的标间一样整齐地布置着。院里很冷清,有些地方还在装修中。院门口有个小竹亭,竹亭门口的对联不错,写的是:“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院西侧的马路命名为“渌水亭北路”,似乎在告诉大家,刚才的那个院子就是纳兰性德的家。
          短暂的逗留之后,顺着南沙河,继续前行。陆陆续续看见河边有人在钓鱼,这里应该是开放的,免费的,平常百姓的娱乐场所。过一会经过北京翠湖湿地公园,一片一片小湖泊,中间有人工修的路隔开,还真看见两对黑天鹅在里面游弋。据说这里还在修建,没有对外开放。等修好后,在里面逛一天,很不错。
           10点半,沿着稻香湖路,一直向南走,经过北清路,奔向白家疃。一个小时后,我们开始寻着曹雪芹的足迹前进。
           在白家疃小学,还遗有怡贤亲王祠,据说在其旁边有屋四间,曹雪芹44岁时,为给当地人看病曾住于此。学校的大门紧闭,无法进去细看。往上,在12点钟,到达水灵榭。再次小憩片刻。顺着路标,很快到达废艺斋,很漂亮的四合院,大门却紧锁着。曹雪芹著有《废艺斋集稿》,论述问题包括印刻、编织、园林、风筝、烹调、脱胎手艺、印染等。教百姓谋生之路,相当于现代的职业教育。问当地的一老农,为何大门紧锁,答曰,这是旅游局投资兴建,属于当地村政府,一期房子主体建成之后,后续工程没有下文,于是这漂亮的四合院只能锁着。
           离开废艺斋,很快就来到红枫林度假村。两年前,曾和朋友从八大处徒步这里。记得当时从下午五点出发,在夜色陪伴下,十点才到达这里,大半夜的,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饭店里的特色黑猪肉,的确与别处不同。晚上包了一个三室一厅的套间,唱了一宿的卡拉OK,深山老林里,尽兴疯狂。故地重游,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院子还是原来的院子。告别故地,顺这曹雪芹小路出发。据考证,曹雪芹36岁时,住在黄叶村,经常顺着这条小路,来白家疃给当地百姓看病。今天我们顺着曹雪芹回家的路,走一遍。这条路,不是很危险,一直在平缓的上升,大约在一点半登上山顶的防火道,我们经常称之为二防的,这旁边就应该是三炷香。寻找最近的路线,顺着小道一路切下来,达到植物园内的元宝石。
          
          这块元宝石,因《红楼梦》而天下闻名。那元宝石形体倒像个宝物,相传是女娲补天时的遗物,没能补天,流落人间,所以是怀才不遇,遗憾终身。那元宝石南侧有一松树,因长于巨石之上,泥土稀少,树根紧紧抱住巨石,以致于石头都裂出缝来。在曹雪芹的世界里,演绎出回肠荡气的木石前萌来。没有《红楼梦》之前,这石、这松又如何呢。天地本无情,多情人却能创造出故事来。
          
            在樱桃沟 一个亭子里,看见三位大姐在一起吹奏着葫芦丝,抑扬顿挫,配合巧妙。众人围观,叫好声不断,表演者更加兴致勃勃,三位大姐来个组合表演,一人唱歌,一人跳舞,一人吹着葫芦丝伴奏。闲谈中,他们介绍自己有个博客,“葫芦戏水”,都是些退休的大姐,组成自己的乐队,每天都练习两个小时,经过几年的坚持,练习得很专业,去年还上北京电视台表演呢。这个草根乐队还经常受邀到处表演,老有所乐,为大家树立楷模。忘记名利,忘记年龄,一群永远年轻快乐的美女们。
            在下午三点钟,我们来到曹雪芹纪念馆,很幸运,正赶上专业的招待讲解,嘿嘿,享受一下被招待的感觉。讲解的小伙子,带着一副眼镜,关于曹雪芹的故事,关于《红楼梦》,娓娓道来,在眼前,仿佛是一场电影。
          曹雪芹(约1715——约1764),14岁时被抄家,30岁时开始写红楼梦,36岁时迁居黄叶村,专心著书,44岁时迁居白家疃,直至去世。曹雪芹晚年的生活一直西山度过,2008年北京旅游局编制温泉镇红楼梦源,乡村旅游带规划,相信不久的将来西山变成“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没有贾宝玉无人记得曹雪芹,没有名词佳句,无人记得纳兰性德,真是荣华富贵皆云烟,千古文章惹风流。
                今天上午是水一程,下午是山一程,很美好的一天。十分感谢西子的相伴。
  • 江上野人

    从来文章憎命达,纳兰雪芹皆凄苦。功业文章如云烟,要寻快乐就出走。

    2012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