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初见   

  • 铺路去了 2012年3月18日
    我是7:03给开题人xulaoshi发去询问在地铁四号线北宫门的哪一个出口集合的短信。xulaoshi很快给我回了短信:“西北口”。
    于是出地铁站,在西北口处看到了xulaoshi和旅游者,原来他们俩到得这么早,表扬一下。
    在7:30时,伊宁给开题人xulaoshi打来了电话,在电话中约定,伊宁乘车直接前往西北旺,我们仨人则准时出发,开始实践今天的课题。
    8:33(这个时间待核实),我们仨人到达西北旺与伊宁汇合,从这时开始,本课题四名成员一起践行接下来的里程。


    记得不吃饭说过,第一个提交出走报告的人有先发优势。也就是说,第一个提交出走报告的人写了的话或是陈述过的事,接下来提交出走报告的人就得考虑是否要重复(即使是要重复或补充也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进行表述)。
    这里我就尽量陈述接下来提交出走报告的课题成员(特别要照顾到开题人哈:-))不会涉及的事吧。


    第一件事:说说我为什么对这个课题感兴趣。
    这是一个与京密引水渠有关的课题。提到京密引水渠,我不知道你是否与我一样,想到了郭守敬。在我脑海里,本课题与郭守敬有关的知识储备在于以下三点:(部分文字来源:《郭守敬与京密引水渠》http://lvsebaiwang.blshe.com/post/10360/411286
    1、他必须在元大都周围寻找到足够的水源以用于漕运(而这条通州至大都的新水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因为,通州的地势比大都低,要开运河,只能从大都向通州引水。这意味着,郭守敬只能在大都周围寻找水源)。
    2、他还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各局部数据的统一归化。据《元朝名臣事略》记载,郭守敬“尝以海平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记载以海平面为基准来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这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的“平均海平面”的概念要早近600年。)
    3、在一般人眼中,“神山、白浮皆在州之东南,地势西高东下”,水怎么会逆流而上呢! ……时人不能知道海拔概念,而感叹:“守敬乃能引之而西,是不可晓。” ……这(经过实地测量,他得出了白浮泉地势要高于西山山麓。) 一结论强力支持着郭守敬的观点。
    这是我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第一个原因。

    我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另一个原因则来源于另外一个人:纳兰性德(http://baike.baidu.com/view/3507.htm)。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已经是许多人熟悉的了。正好上庄水库附近就有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
    据说,看过《红楼梦》后的乾隆说了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也”。关于《红楼梦》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是很多人都熟悉的。而植物园黄叶村内就有曹雪芹纪念馆。此外,从网上获得的资料说,黄叶村经三柱香到白家疃有一条小道是曹雪芹人生最后岁月里经常走的路。
    以及,对于我来说,是什么让人生不能只如初见的?是什么让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或者说,是什么使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这是我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为自己选定的课题。
    因此,我有开个从曹雪芹纪念馆到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的课题。这次参加xulaoshi的课题算是熟悉一下引水渠与上庄水库交接地带的情况。而18日刘德军开的课题则又可以让我熟悉一下前往植物园方面的情况。所以,当这两个课题一出现时,我就报上了名。


    第二件事:回过头来记录一下分担这次课题的三点备忘。
    1、在京引88公里至京引79公里之间,旅游者和我分别测试了两处一公里路程所用的时间,第一处所用的时间为10分钟(6公里/小时的行走速度),第二处所用的时间为9分钟(不到7公里/小时,已经是有点小跑的性质了。)
    2、由于是引水渠,隔不了多远就会有一处山洪桥(让山洪从引水渠上面的桥上通过)。有几处山洪桥有积水无法直接通过,需要从边上绕行通过。
    3、脚不冷手冷(和旅游者一起一路怀疑今天是否真有14度)。
    13:05一行四人(注意是四个人都)顺利抵达昌58路公交车土城车站(表扬一下从阳坊坚持到土地的伊宁),本次课题顺利结束。


    (注:本报告的标题《如初见》来源于“人生若只如初见”,感谢纳兰性德的真情。明天报告的标题就用《真不假》吧,来源于对“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回答,感谢曹雪芹的贡献。)
    补唉一下:提交有“旅游者”分担的课题时,接到了使用“旅游”这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提示。是建议旅游者改ID呢?还是希望网站更智能一些呢?或者,下次再出现提示,直接视而不见?

1756 浏览   0 回复
相关报告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