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旨在对出走课题的强度进行一种定量的评估。从课题中抽取一定的影响要素作为参数,放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进行测量计算,得出一个数值,作为衡量课题强度大小的指标。
一、参数
我们从影响一次课题强度的各要素中,选取6个参数,来对课题的强度进行计算。这6个参数是路程参数、上升参数、负重参数、灌木参数、碎石参数、陡崖参数。对于天气、对道路的熟悉情况等影响要素,因为其不可测、难量化,所以本体系予以忽略。
上述参数,根据其对一次课题的强度的影响的大小,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
1、路程参数,权重30%。
路程参数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长度,一个是速度。相同长度,速度越快,强度越大。相同速度,长度越长,强度越大。二者综合,用长度和速度相乘,也就是长度的平方除以时间,作为衡量路程参数大小的数值。
我们选取最高日徒步里程作为一次课题的长度的代表。对于一日课题,最高日徒步里程等于这次课题的总徒步里程;对于多日课题,最高日徒步里程等于里程最长的一天的徒步里程。
一次课题的路程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路程参数=(((最高日徒步里程)*(最高日徒步里程/徒步时间))/标准值)*30%
公式中的标准值后文另述。
2、上升参数,权重30%。
我们选取最高日累计上升幅度的作为上升幅度的代表。对于一日课题,最高日累计上升幅度等于这次课题的累计上升幅度;对于多日课题,最高日累计上升幅度等于上升最多的一天的累计上升幅度。
一次课题的上升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路程参数=(最高日累计上升幅度/标准值)*30%
公式中的标准值后文另述。
3、负重参数,权重20%。
分为高中低三档,低档(男性低于5KG,女性低于3KG)为0,中档(男性在5KG和10KG之间,女性在3KG和8KG之间)为10%,高档(男性超过10KG,女超过8KG)为20%。
4、灌木参数,权重10%。
分为高中低三档,低档为0,中档为5%,高档为10%。灌木越密,得分越高。
5、碎石指数:权值4%
分为高中低三档,低档为0,中档为2%,高档为4%。碎石越多,得分越高。
6、陡崖指数:权值6%
高中低三档,低档为0,中档为3%,高档为6%。陡崖越多越陡,得分越高。
将以上6项参数的值加起来,得到的百分比,就是一次课题的强度系数。
二、参照系
这个参照系的构造,借鉴了摄氏温标体系。
摄氏温标选择了一种代表性物质——水,选定了水的两个物理临界点即凝固点和沸点作为测量的两个标准点,将前者标定为0度,后者标定为100度,两者之间的距离平分100份,每份作为1度,从而建立了一个测量参照系。
根据上述模型。出走社课题强度方案选择了某个假定的强人作为代表,选定此人的两个身体状态临界点作为测量的标准点,第一个临界点叫静止点,即静止不动时的强度,第二个临界点叫崩溃点,即此人的体力能够承受的最高的强度,稍微超过这个强度,此人就会体力崩溃。前者规定为0度,后者规定为100度。这样就建立起一个课题强度测量参照系。为了方便,把这个体系命名为撮式强度体系。强度的单位为撮氏度,记作“°Z”(为了与摄氏度相区分,这里选择了“撮”的另一个读音“zuo”的第一个字母)。
按照上文所述课题强度的参数体系,对静止点和崩溃点定义如下:
静止点:最高日徒步里程0公里0;最高日累计上升0米;负重、灌木、碎石、陡崖诸参数都为0。
崩溃点:最高日徒步里程30公里,耗时10小时;最高日累计上升1200米;负重参数20%;灌木参数10%;碎石参数4%;陡崖参数6%。
我们约定,路程参数、上升参数公式中的的标准值为均为崩溃点时取得的相应数值,也就是说,路程参数公式中的标准值为30*30/10=90(公里*公里/小时);上升参数公式的中标准值为1200米。
由上面的约定可知:
在崩溃点,所有6项参数都得到权重的满分,它们相加,得到崩溃点的强度系数为100%,对应撮氏100度。
一次活动的撮氏强度即为其强度系数去掉百分号之后得到的值。
三、强度的计算
综上所述,可以列出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即
强度系数=(((最高日徒步里程)*(最高日徒步里程/徒步时间))/90)*30% +(最高日累计上升幅度/1200)*30% +负重参数+灌木参数+碎石参数+陡崖参数
所得到的数值去掉百分号,即为撮氏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