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恣意《克鲁采》
世上能百听不厌的声音,除了钢琴和提琴,我觉得,还是提琴和钢琴。能将两者天衣无缝的组合在一起的,一定是乐中极品。贝多芬的《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无疑就是这珠联璧合的结晶,尤其是第一乐章,一曲终了,魂游天外,一时半会回不到人间烟火。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曲音乐,我正在家里拖地,当音箱里传出头几个小节的小提琴,我便被深深吸引住,直到第一乐章结束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才发现自己竟然还一直手持着拖把呆呆的站在屋中央。
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中,我最偏爱《克鲁采》。第一乐章中,钢琴和小提琴势均力敌,两者时而滔滔雄辩、时而浪漫多情的细细低语,把主题中那时而动人的热情和时而静静的祈祷相互交织起来,不断发展,让人心醉神迷,欲罢不能。或许它不一定有多少深意,但是我喜欢它那毫不掩饰汪洋恣肆的情感抒发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矫情与放肆的欢愉;它以音乐所拥有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打动了我的耳朵和我的心。
P.S:分享作品背后一段小故事:
《克鲁采》创作于1803年5月,是贝多芬所有的小提琴奏鸣曲中,技巧表达的最出色的一首,也是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奏鸣曲形式的顶峰。原本是为了当时正造访维也纳的布利吉陶尔而作。布利吉陶尔以诠释维奥第作品而闻名。布利吉陶尔1803年5月24日在维也纳首演这首奏鸣曲,并由贝多芬伴奏。但是首演效果不佳,之后被评论家说“过度矫柔造作”。两人后来因为一名女子而决裂,使得贝多芬将作品改献给法国小提琴家克鲁采(Rodolphe Kreutzer)。
可惜克鲁采拘泥于古典派的成见,未能认清这部创作在艺术革新上的作用,据说后来他竟一生都没有演奏过这步作品。但根据柏辽兹的说法,克鲁采认为此曲“其差无比”,更对贝多芬题献一事绝口不提。
怪不得后来音乐家维俄当提到克鲁采说:“倒霉的家伙,身为这样的大艺术家,对这部神圣的作品怎么会抱这样的态度?!他多么应该跪着从巴黎一直爬到维也纳去报答那位神灵的恩情,然后就此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