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装备、养鸡场、山村小店及其他
20110528-29出走片段
〖题记:早先的一些课题报告,就是简单地嵌入站外图片链接。这回俺也想偷懒不写字,只是嵌入站外链接。提交时却是不让发布,需要充实到500字。那就写吧,何况还被不吃饭点了名。想到哪写到哪,不成文章,报告标题从“图片流水账”改成现在的模样。这些文字也是算字数的,俺以为比刷一堆省略号好。你说呢?〗
首先的首先是揭发不吃饭报告出发时间不对。密61路的运行时间是不足两小时,他却写成了两个半。
首先举报有人不按要求携带装备。开题报告里【物资装备】写着要求长袖上衣,但开题人自己却没有配备。俺在城铁站等车出发遇见开题人之时,见到他上身只穿短袖衫,当面提出质疑,开题人辩解说他不怕扎。结果是出走路上遇到灌木时,开题人只好双手高举作投降状。实际上9人的出走队伍中还有另一个人也是只穿一件 T shirt,不过那家伙人高马大,低矮的灌木奈何他不得。俺在路上也曾将衣袖挽起,也不怕扎哦。
两处养鸡场是本次课题的拐点。第一处鸡场在北砬坡东,向左一拐就进了去往邓厂八亩地的谷中山道,只是进谷口耕地截断路迹,大伙儿走田埂上路,减少了计划路径黑石头的公路里程,老乡告知那里的路和这里的路终将会合;这一改线使原本全是沟底穿越的行程有了一节山脊行走的路段,有机会欣赏远处的风景(我喜欢)。第二处鸡场在邓厂西,旁边就是前往黄旗的山沟大车道,太清晰了;老乡说这山沟就叫黄旗沟,垭口南边叫黄旗南沟,北边叫黄旗北沟。但不管南沟北沟,都是在黄旗村的南边。
因为天气太热,小店里的饮料、冰棍啥的是走友们的最爱。在徒步起始的前火石岭,小撮首先去找水,因为他是带着空瓶子离家的。然后是在一梁之隔的后火石岭,大多数人都整了五毛钱一根的冰棍。后来是在邓厂村,冰棍、啤酒、汽水、饮料都上阵了。最后在目的地虎什哈等待后队的时候,前队也有人光顾拐弯处的小店。在邓厂时,有党员店和非党员店之分,大多数人都去照顾群众去了,也有人去党店寻求关怀;不过嘛,党店也没啥特别的,啤酒一样没有冰镇的,价钱也不优惠。
邓厂村遇见了化缘的。消暑解渴时,党店里走出一男一女过来搭话。男的有点儿耳背,女的口音却不太像本地的,原来是很早以前举家移民到保定定州的邓厂人。保定那边修庙钱不够了,回到老家来化缘。不知道他们收获几何,反正在出走人这里什么都没得到。保定那边应该比滦平富有一些些吧,咋还到较为贫困的故乡化缘呢?
密云前往出走始点的车上,番字牌上来了几个前火石岭的村民,看见有几个拿着一种长长的绿色干草,感觉不像茅草,想不通有什么用。第二天在虎什哈火车站下面的三道河村小店,看到也在卖这种绿色干草,于是得到答案。是马兰草(感觉不是马兰花的叶儿,马兰花草没那么长),比茅草厚实一些,原来是捆扎粽子用的,应该是传统。端午节就要到了,城里卖的粽子基本都是用细线捆扎的。
两天都碰见了结婚的。头天是农历四月廿六,从山脊下往王窝铺时,看见一辆大面包车,还以为是公交呢,让不吃饭一阵激动;下到村前才发现是辆婚车,原来是嫁闺女的,不吃饭仍然嘟囔着想乘车,却没有向人家开口;后来这婚车超过我们在下一个村子(孔胡沟门)停下,又上去好几个人,车子已是满满的了,听见有位青年女子对一位老妇说什么来接你之类的话儿。第二天是农历四月廿七,一大早俺在穿越虎什哈的省道上又看见一串黑色桑塔纳婚车向西驶去,不知是否还有别的社友见到。
虎什哈是个行政镇,但规模不大,主大街是丁字形的,从主大街走穿镇而过的省道,转一圈耗时不超过10分钟;镇上很冷清,不知是时间不对(28日晚上和次日早晨),还是都外出打工了,街上人很少。镇西头有同名的小学,占地不小,是1990年点贫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成果,校园里空空荡荡。省道边还有一所中学,是滦平县第七中学,学生宿舍区在省道对面;早上路过其门口时,看见学生们正结队前往教学区,听见校工大声呵斥因迟到而未参队的学生;看年龄像是初中生,周末也上课,应该是初三的,为的是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
老独穿一身迷彩服,俺是第一次看见。老独去年黄石港放羊,日记记下了同伴老潘种植的日子,但自己实践不多。今年老独独掌耕园,靠的是依样画葫芦。这次出走路上,见到农民的庄稼和菜地,倍加关注,有机会就向农家取经,比较自家的秧苗与农家的差别。老独啊,看来你还得多出走几次,多看看农家们如何耕耘播种、间苗除草,磨刀不费砍柴工,否则耕园的收获难以满足社友们的胃口。
可记忆的片段还有很多很多,本文肯定超过500字了,不多写了。要不然,肯定会和结题人撞车了,只希望现在的样子不会。
不过,还得再揭发不吃饭一次。接近走出黄旗北沟的时候,不吃饭挖到一件大宝物,当时只能看见一小片儿油光锃亮,色泽如铁,曾引来社友一阵围观。从此后,不吃饭举重若轻,手捧宝物再不释手,带回了帝京,并且提前下火车偷偷地找专家鉴定去了。俺估计那宝物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唯一一块玄铁,从此密不示人了。你看,他在自己的报告中只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