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雾里的出走
一直想体验雨中穿行于山间的那份感觉,开题人如果明确的“本次课题,不以登顶鹅形山为目的;以穿越鹅形村,赏景闲逛照相为主。全程有路,基本不要砍柴,比较适合带雨具出行的路线。” 让我充满期待,出门时零散雨滴也许能让我如愿?一行8人坐了约1个小时的车,于8:45时开始今天的徒步。雾中的村庄宁静美丽,偶尔的狗吠声让那份宁静更加悠远,丽子和七步斋主是第一次同行,同样喜欢出走的人自自然然的就有共同的话题,一路的笑谈也只是小范围的搅动了这份湿漉漉的宁静。避开难以找到准确下脚点的“沼泽田”,踩过湿湿的枯萎的茅草丛,稍作停顿的看看与水雾凝结在一起反衬出白光的蜘蛛网,一只突然飞出的禽类让我们兴奋的想看看它的窝,几个人的寻觅却没能如愿,可能它机警的不会停留在被动过的位置,我们的作罢也许会省去它的一份操劳?准备攀升了,我停下一直追赶的脚步,脱了抓绒衣,拿出手套,依据上次的经验摘下眼镜放好,在我做这一系列动作的时候,他们也有人脱掉多余的衣服。一眼扫过去,所有人都戴好了帽子---雨雾很美,但雾气却容易随着运动而打开的毛孔侵入肌肤,挡住一点算一点啦。这边的竹林多而密,湿湿的竹叶柔软的躺在那儿,耐心等着与我们脚的静静的触碰,虽没有树叶那种自我张扬的沙沙声,却也少了雨水清润后树叶调皮的湿滑,就那么安静而柔软的迎接着我们的脚。
今天的出走像纯纯的学生过情人节,很浪漫,很需要想象力。不论是在林间小路还是在村村通的水泥路上,能见度最远不超过40米,很多时候在10米左右,水库、大石、寺庙、山---都是顺着如果或路郎手指的方向去想象。在这样的想象中行走着,我们见到了修建中的道观,颇有气势的“神龟祈福”、“花石岩”,站在了鹅形山的顶端。不愿走原路返回的我们选择了越过老农们砍下的只留有厚厚竹子枝桠的地方垂直下降。再次没费吹灰之力,我成了压队的人。听着前面说已经到了大路上,刚站在一丛充满弹力的竹枝上的我,还是忍不住用力享受了几次那竹枝反复弹簧带来的乐趣。
鹅形村八十组杨姓人家的热情,让我们舒服的随意的散座在他家禾塘上,美美的喝着女主人泡的烫烫的花生芝麻盐姜茶,开始午餐罗!应当检讨的是我在这儿犯了个错误,当时真没经过大脑,把一直背着的空塑料包装袋留在杨家,虽是问过女主人得到同意后的行为,现在想来却是错的---不论我把它留在农户家的垃圾桶里,还是留在路边那一堆的垃圾中,都是在数量上增加了白色垃圾!放入城市的垃圾桶,得到合适处理的可能性要大很多,以后的我不会增加农村的白色垃圾了!
适当的休息和能量的补充,让跨出去的每一步都充满力量。矗立在水泥路边的“燎原水库引水渠”几个大字,改变了我们接下来的路线。不时出现的小瀑布更让内心欢快雀跃。快要接近山脚时,偶然回头,被不远处整齐的梯田中嫩嫩的绿给迷惑了,赶紧让留在后面压队的七步斋主同享这份娇绿。我真诚呼唤的太阳今天忙别的事情去了,没有出来哪怕露个脸,于是乎,山脚的雾虽没那么厚重,却也依然让我们继续在想象中浪漫着。天马终于忍不住身高的优势表达,很肯定的在我们迷茫时说看到了燎原水库的水面!终于走在水库的堤坝上,发现这是个几近干枯的水库,欣慰的是一个忙碌的工程队告示着---补水工程正在进行中。问过如果后知道离等车的地方约有1公里,大家兴致高昂的猜测会要用时多久,有估计10分钟的,有估计12分钟的,“我估计15分钟。从现在开始测算,在不加速的情况下,看看谁的自测速度最准。”随着大声喊出我的猜测,开始注意走在前面的如果的步伐,大跨步跟上他的频率走了十几米“如果,你的速度要快些了吧?”“现在大约是每小时6公里”---这绝对是答非所问!第二次提出我的疑问时,他看了下手机,淡淡的回答“现在大约每小时6.1公里,可能快一点点吧。”其实,这个回答很让我满足了一下的----第一次出走快结束时,也是在水泥路上,以为自己速度很快,问身边的老不,得到的答案是约在每小时4~5公里之间。“测试结束,每小时6公里,共850米。”16:05时,我们来到等回程车的地方---界头铺。
今天真好,第一次以公民的身份出走;所有的东西一直是自己背的,并且加带了把大雨伞;整个过程都坚持着不做提出要休息的那个人。虽然一路上周边的景致都藏匿于浓浓的雨雾中,大家闲聊时,却不约而同谈着自己想象中它的美,约定下次选个有太阳的天儿再走这美丽的鹅形山。
2011年2月26日23:3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