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条路是你没走过的——11月27日出走龙仙宫-白草洼-沙地结题报告   

  • 小撮 2010年11月30日

    【进程】

    狂风整夜都在呼啸。也许是我健忘,印象中有生以来没有听过这样恐怖的风声,撕心裂肺、歇斯底里,仿佛在压抑着无法承受的欲望,如果把猫叫春的声音翻译成风声,就是这个效果。半梦半醒中,我一直担心楼会被吹散架。两个月前一个夜晚,我家阳台与隔壁阳台之间的隔离墙向外凸出的部分整体脱落,令我对这座楼的建筑质量发生深刻的怀疑,这是题外话。

    闹钟叫早的时候,我挣扎于起床与发短信取消课题的念头之间,几秒之后,终究没有勇气开这个先例,于是在惯性中起床穿衣洗漱,完成系列规定动作,套着两件毛衣,迎着狂风出门。单元门口地上有从高处抛下的瓷器碎片。

    这次,我没有骑车,叫了一辆路边的出租车,到牡丹园38路车站。6:15,我顺利踏上917路公交车。8:10到达张坊。下车,风比城里柔和了太多,但仍有些凛冽。路北的那家早点铺出品的馍经我社某美食家鉴定是用电烤箱烤制的,口感比火炉制品差得远,这个结论对我产生了有效的暗示,我不假思索地放弃了这家早点铺,斜穿马路到对面的“白吉馍”。

    慢吞吞地吃着馍夹豆腐和混饨,吃完之后又赖着坐了一会,让时间慢慢地流逝,让身上慢慢地暖和起来。铺子里的食客渐渐多起来,我不便太久占用空间,于是结了账出门。迎面碰见山鹰,照例热情地寒暄了一番。他说很久没来社里是因为忘了密码。其实何必解释呢。

    山鹰的队伍主体在马路对面,夸张地说,黑压压的,足有20人。在站牌下,孤零零地站着米格,这是我们的人。米格比我上次见他瘦了一点。 正说着话,一个陌生人插进来,自我介绍说也是出走社的,叫今朝。不过,今天他并不是参加出走社的课题,而是山鹰这群人的领队。

    他们凑齐了人,打车走了。车站安静下来。施雄和熊猫一副吃饱喝足的样子从对面的闷酥鱼馆踱过来。在我的电话指导下,流浪的牛和流浪的太阳哥俩从917总站走过来会合,牛同学的头发介于独行叟和温总理之间,太阳同学始终戴着墨镜,有王家卫的风范。他们都是高碑店人士,今天一早驱车来张坊,比我们从北京出发近得多。

    45路比上周人多点,但过了仙栖洞之后又成了我们的专车。仙栖洞的彩旗随风飘动是今天有风的最后证据。我们在龙仙宫下车后,便没有一丝风吹的痕迹了,除非从特别蓝的天空作逻辑推理。

    我们一下车,左前方山坡上那条与电线杆大体平行的路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我们以它为目标前行。离那个山坡最近的入口是一条沟,远远望去,沟脑的位置有几间农舍,一片斑斑点点的桔红掩映着土黄色的山体,那无疑是柿子林。沿沟走了一段,路很快消失在几棵柿子树下。撤回沟口,找到沟北侧上梁的路口。此后不断迂回,渐渐靠拢我目击的那条路。很快我就意识到这是一条新路,而不是以前从南沿头翻过来下山的那条路,我以前所走的旧路在这条路的南侧,刚才我们在公路上多走了一段,已经错过了它的入口,也就是说我们上山的起点比我的计划偏北了。

    这条新路显然通往我们在山脚下眺望的杮林,以及柿林旁的农舍。抬眼望去,山顶上、梯田间有人影晃动,颇有些生机。渐渐靠近,看清是放羊和拾柴的老乡,人数不少,有男有女。一位大姐告诉我们西侧那个最高的山头叫白草尖,沟脑那几间农舍是东关上十队,地名为西梁下。一位大爷告诫我们千万不能在山上抽烟。

    梯田颇具规模,沿陡峭的坡地叠床架屋,层与层之间有阶梯相连,田里早就没有耕作的痕迹,长的是柿子树,柿子又是丰收,但老乡们似乎并不热心于采摘,想来是利润太薄。

    西梁下座落在一个平台上,两处宅院,一新一旧,一考究一凑活,新的那座,门两侧还涂了花鸟画。两所宅子都已经荒废,也许是水源枯竭的原因,或是交通太不方便,至少车开不上来。房后,一条路继续向沟脑上部延伸,在沟脑后部的峭壁下拐了个弯向左迂回横切,延伸到南侧的山梁上。我怀疑那个峭壁下有水源,但没有走过去验证。农舍西北侧另有一条路迂回向上,按照我的计划,我们走了这条路。至于通往猜想中的水源的那条路,我打算“下次再探”。

    爬上梁顶,发现了第三所宅院。这个宅子没有废弃,几只鸡在门口悠闲地踱步,院外堆着柴。房子后面是一个硕大的羊圈,清理出来的羊粪堆在羊圈旁边。一条路绕过农舍向下,那里是一个缓坡,开垦了一片梯田,虽然是阴坡,但梯田仍在使用中,土层厚实,庄稼早就收割完毕,土里还留着玉米茬。梯田下面是一道沟,隔着沟,对面山坡上还有一片梯田,梯田右侧,是一道梁,梁后面的沟里,远远露出另一片梯田的一角。再向右,看不到梯田了,密布着灌木的山梁侧面,有一段浅色的线,看得出是一条路。再后面,就看不出路迹了,但远远的层峦后面,有一条清晰的路在山腰横切,看上去颇具规模,从方位上判断,似乎可通往沙地。

    我期望视野中的这一段段路能够连绵不断,于是信心满满地沿着梯田边缘的小路向北横切,绕过一道沟,切过另一片梯田,翻过梁,再入另一片梯田,在梯田边大石头下面,晒着太阳,一边跟时隐时现的小风捉迷藏,一边吃了午餐。

    午餐之后那段很豪华的路却很快收尾于一个依托于峭壁的羊圈,羊圈后部有一丛篱笆,我和施雄翻过去查看了一下,灌木很深,三面都是断崖。似乎由此向北没有什么发展余地了。于是,我们打消了前往沙地的念头,扭头向南。回头路只有一小段,到了午餐地,我们就不再走老路。梯田与梯田之前的路很发达,想把每一条路都走一遍真不容易,总有一条路是你没走过的。左躲右闪着,我们沿一条基本上全新的路线回到第三号农舍,这个结点无论如何也不能省略,此后,我们不再下降,沿一条路横切,将大梁西的杮子林及那两所农舍甩在脚下,远远地,我证实了关于水源的猜想,那是一个水池,已经结了冰。

    我们脚下的横切路到达水池正上方时,我们发现一条岔路沿沟而上,通往上方另一片废墟,那里除了梯田、农舍,还有一个洞,时间并不紧迫,但我不想再为新的兴奋点改变目标,留下它,作为以后的目标吧。

    我们继续横切,绕过一个山梁,再横切,这次要钻一些灌木,灌木上蓄满尘土,此前一直保持干净的外套终于晚节不保。钻过灌木,沟脑部位有一个小屋,防盗门上了一道硕大的挂锁,透过栅栏向里望,看见里面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是一汪清泉。外间地上堆着一个水泵。有管子从小屋底部引出,沿着管子追踪过去,几米之后,就到了尽头。这个被封闭的水源也许是作为储备吧。

    由此向下是我第二次南沿头之行的下撤路线,但这次我不想走这条路,因为我们不想太早下山,然后在公路上傻等末班车。于是我们继续横切,终于,到了第一次南沿头之行的下行路线。这一次,已经别无消磨时光的途径,唯有向下。

    穿过清爽的松林,沿着梁鼻子小心翼翼地左右攀爬,并不着急,然而降到公路的最后时刻还是到了,14:50,离末班45路还有一个多小时。

    【开销】

    以我为例:

    广安门-张坊917路:5.6元

    张坊-龙仙宫45路:1.6元

    龙仙宫-张坊45路:1.6元

    张坊-岳各庄桥东917路:4.8元

    合计:13.6元

  • 京都水怪
    我是瞪大双眼,坐在长春屋内近30度的高温下欣赏你的佳作。我设想
    如果将你的文章用瑞士军刀切成块,再配上手画草图,那看着才更加过瘾。画上小房子、梯田、柿子、羊、水泵、让识字不足50个的人民大众也共享欢乐,不正是更能达到传播同欢,且普惠众生的目的吗?
    2010年11月30日
  • 天马
    “总有一条路是你没走过的”,其实重走也未尝不可,"书温故而知新",路温故而有四季风景.
    2010年11月30日
  • 瑞草
    看你的文字,“出走”二字总是浮现于脑海,让人联想《追忆逝水年华》----细而不烦。
    2010年11月30日
  • 岳麓山人
    撕心裂肺、歇斯底里,仿佛在压抑着无法承受的欲望,如果把猫叫春的声音翻译成风声,就是这个效果。
    天才的描述。
    2010年11月30日
  • 穿山癸
    “总有一条路是你没走过的”,这标题给我无限遐想,而内容比标题更精彩,让我跟着神游了一番。
    某人竟成了美食家,嗮。
    2010年11月30日
  • 不痴不呆
    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感觉与你们一路走过,很享受!
    2010年11月30日
2716 浏览   6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