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记录】
6:54 清华园火车站。L815启动。小撮在车厢里与15名队员会合。
阳光洒入车厢,不到7点,已经开始炽热。
我们的预热,在火车上开始。
8:11 兴寿车站,下车。与YUANSHAN、西山老农会合。YUANSHAN一直在另一节车厢。老农则是骑摩托直达兴寿车站。
阳光下沿铁路的行走,一段痛苦的行程,但痛苦才刚开始。
8:30 静林山庄门口。找面的费了一些周折。
终于凑齐三辆面的。
路程比想象中近得多。车甚至多开了2公里,又折回来,停在计划中的徒步起始点。据说,那个地方叫七道河。以前有过村子,现在已经荒废了。
9:15 徒步正式开始。
一段拖拉机通行的土路,延续了约600米。
之后,是掩映在灌木丛中,时隐时现,宽度不超过一只脚的小道。
这样的小道,随着它所连接的村庄的消失,早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失去了知觉和活力,仿佛一只冬眠中的动物。而我们的脚步,将在不期然中将它从沉睡中唤醒片刻,随后它又重新陷入梦中,直到荒草、荆棘将它完全覆盖。
偶而,遇到一潭死水,水色阴郁,孳生无数可疑的生物。
树丛下,闷热,潮湿。汗流夹背。
接近沟顶,小道与沟底的乱石混杂在一起,不可识别,终于找不回来了。只能顺着沟,跳大石头前进。
11:00 遇到一道断崖,约2.5米高。顶上斜躺一棵灌木,根扎在崖顶,枝条贴着崖壁,下垂。
在那棵灌木帮助下,相互协作,顺利通过断崖。
到了崖顶,向前走了几步,眼前开阔起来,并找回了那条失落已久的小道。
顺着小道进入一片野杏林。杏已经熟了,黄黄的,外形饱满,轻轻一晃树干,杏就落下来。味道甜中有酸,略有些干。爬山爬了这么久,还是每一次吃野杏,以往碰上的野杏都是很苦涩的品种。
在杏的迷惑下,再次丢掉了刚找回的路。
披荆斩棘,开路前进,幸好离垭口并不远。
12:30 到达垭口。午饭。
按照原计划,此时我们应该早就完成第一次翻越,到达沙峪峡谷。我们远远落后于计划。我宣布,放弃计划中的第二次翻越,到达沙峪峡谷后,即沿峪谷外撤。
饭后,我和易夫企图沿山脊找到一条路到斜对面的垭口,经尝试后放弃。
13:30 沿垭口北侧熟道下降,沙峪峡谷出现在视野中,我突然意识到刚才爬上来的路线并不是设计路线,而我们午餐的位置也不是我以为的位置。幸好我和易夫的探路没有成功,否则会发生南辕北辙的错误。
路况越走越好,好象是进了景区。
一棵大杨树,3个人才能合抱,是我见过最粗的杨树。
照像耽搁了时间,我再次出发,发现前队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岔口,向与目标相反的方向下降了。那是一条质量很好的山道,甚至有些路段用石材铺过。
我发现,这正是我计划中上山的后半段路线。
赶紧追回前队。
14:00 回到杨树附近的岔口,向北走。
现在我们走到了沙峪峡谷的边缘,东面向下望去,沙峪口水库、大秦铁路、上王峪村,沙峪口外面的绿色原野,都一目了然。
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下降到峡谷底部。目前,我们与峡谷底部还有400多米的高差,而脚下的山崖,如同墙一般直立,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沿着山脊向北走。边走边观察,寻找最可能的下降路线。
终于发现一条疑似和缓的山梁,向东侧谷底延伸。
右转,翻过嶙峋的花岗岩巨石和巨石间浓密的灌木,一往无前,横冲直撞,手脚并用,四肢上扎了无数的刺,硬是杀出一条路。
15:00 下降越150米后,遇到不可逾越的断崖。在附近区域反复摸索后,断定无路可走。至此,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从桃峪峡谷到沙峪峡谷的穿越失败了。
退回大杨树,从刚才我召回前队的路线下山,是最安全的选择。西山老农的明智建议是这次出走最后阶段最及时的亮点。
看了一下地图,从那条路一直下去,出山就是上西市或者半壁店。从那里租车回兴寿或昌平,应该很方便。
15:50 撤回到山脊。
16:00 到大杨树。
一路畅通,痛快地下降。
山谷比地图上测量的长得多。因为很多曲折是地图所忽略的。
18:30 前队出山,看到铁路。此时,离L816到达兴寿站的时刻,还有22分钟,显然,我们赶不上返程的火车了。
18:40 前队7人到上西市村,在小卖部买饮料。
小撮的6瓶水早在山脊上看见沙峪水库时就已经喝光,后来多亏千一、山客、陀螺的接济,才勉强应付到出山。
18:50 后队11人到上西市,未停留,赶往公路。小撮拦了一辆拖拉机,已经接近P掉的荔枝MM上车,洪森等三人陪同,先走一步。
西山老农告辞,打面的前往兴寿车站取摩托。
19:20 剩下的13人乘974返回昌平。
【总结和反思】
1、昌平、怀柔交界处,北京平原边缘的低山地带,西起官高、东至上西市,我已经发起过两次活动,均不理想。经过这两次实践,得到一个很深的印象:这一带山地,地下水位很低,没发现地表径流。桃峪口水库已然彻底干涸。上西市北面山谷里的采石场和孤立居民点,没有自来水,没有机井,饮用水都是来自水窖。这样的情况,甚至连以缺水著称的门头沟、房山都不如。既没有地表水,也没有地下水的山,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2、根据地图设计路线,最大的风险就是植被信息的缺失,无论是等高线地形图还是用卫星照片制作的地貌图,对于灌木的品种、密度等,都是反映不出来的(卫片或许能反映一些,但精度有限)。而本次穿越计划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植被阻尼严重迟滞了我们的行进速度。沙峪峡谷西侧坡度虽然很陡,但我相信一定有一条山梁可以通行。只是,由于前面浪费的时间太多,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探索、搜寻和试验。
3、这次穿越的队伍,人员组成非常整齐,体力差别不大,心态很好,体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一次次地探路失败,大家仍从容不迫,情绪稳定,给小撮很大的安慰。这次没有完成计划,固然是一个遗憾,但跟这样的伙伴同行, 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本文已在[2006-6-9 15:08:09]被小撮重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