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出走上口-松树沟-碓臼峪结题报告   

  • 小撮 2009年8月03日

    【过程】

    天气:阴,潮湿。

    早上起床并不晚,收拾停当准备出门,习惯性地检查一下手机,发现不能上网了,而名单我没有打印,也没有背下来。于是恢复出厂设置,再打开电脑,把由于手机初始化而丢失的通信录、软件快快捷方式等重新搞定。这一通折腾把出门时间推迟了10分钟,倒是不着急,想着有静走的车,半小时就能到昌平,上次就是这样的。然而这次不同于上次,因为晚了10分钟,大家都出门了,在城里就开始堵,花了很长时间才挤上高速。离集合时间还有5分钟,接到短信,宏森,还有问道等5人,乘55路提前走了,心中窃喜:一下子走了6个,这样除了奶酪人,就没人见证我们三人(我、史奴比、静走)的迟到了,我们可以声称8:00到的。

    7:20到新世纪,遇到也迟到了的奶酪人。3分钟后,55路驶来。车过德陵,上来一个人,竟是宏森。原来他上错了车,乘了开往碓臼峪的55路,不得不中途下车换车。这样,第二梯队的人数已经与第一梯队旗鼓相当,俺因迟到而产生的负疚略有减轻。

    9:10 上口一下车,我马上小跑到村口健身区,向等候在这里的社友们深鞠一躬谢罪。大家没有追究我的姗姗来迟。比预计徒步开始时间晚了10分钟,我们不敢怠慢,立即开路。一位下乡干部装束的老者尾随我们身后,但并不主动搭话,我回头看他,他还故意扭头面向别处,象一个初出茅庐的包打听。鬼道说,他是跟第一梯队5人同车到上口的,在车上打听过我们的行踪,问过鬼道能否可以同行,鬼道说不行,他便说那我就尾随。

    沿着昌赤路的大慢坡疾步前行时,一队骑车人也过来凑热闹,穿着统一设计的队服,上面印着海淀车队字样,弯腰躬背,硬挺着爬坡,有位大哥边骑车边与我们搭讪,对我们这些连自行车都骑不起只能靠两腿闯天下的家伙表达了一番同情。

    在岔路口左转离开公路上机耕道,路上清静了许多。行人很少。路过停工的采石场,工区宿舍还有人住,一位大哥溜鸟似的拎着一个老鼠夹子踱过来,上面还夹着一只死老鼠,松开夹子,死老鼠华丽地落进草丛里。

    路边沟里隐隐有水声。在一位老乡指点下,找到一个泉眼,水凉得扎手,灌满了三个空瓶,洗了好友在上口买的李子,分而食之,好友买了5斤,我们直到午饭后才吃光,这是后话。

    岔路口,向西是走过的老路,通到赵隐士小屋,往东南绕山,是机耕道的主路,通往松树沟村。这条路走过三次了,松树沟村算是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次再不去,实在有些失礼。

    峰回路转,绕过小山包和旁边的玉米地,豁然开朗,是一片四面环山的小盆地,松树沟村就座落在小盆地上,由此开始,鸟枪换炮,机耕道换成水泥路。经老乡指点,我们找到了松树沟村籍以得名的那棵老松树,确实很老,老得弯了腰,弯曲的树干用一根水泥桩支撑。树后背后是一座微型的龙王庙。建龙王庙的地方,不是涝就是旱,这里主要是为了防洪。村北部地势高处有座房屋,外面写着防洪紧急避难所,墙上还有延庆县突发事件应急电话。

    尾随我们的老者就此与我们告别,留下来调查这个村子的生活水平,然后准备去探附近山头上的一个洞。我们则沿水泥路调头向西,前往车岭方向。路边里程碑上写着这条路的名字——暖马路。路内侧的边坡装着崭新的铁丝网以保护坡上的植被,这给牲口上山吃草带给很大的障碍,却阻止不了我们去采摘。这一路,野生或被主人遗弃的沙果树、梨树,零星出现,我们不时驻足,品味一番,口感不是很好,沙果大多被虫子洗劫过,梨则皮太厚,味道发木。

    铁丝网还没有完工,只前进到赵隐士家东侧,安装铁丝网的老乡正午休,一边喝酒一边打扑克,我们经过时他们表现很热情,邀我们停下来歇一会儿喝口酒。我们愉快地婉拒了邀请。

    一位听力不好的老人带着它的三匹马享用铁丝网封山前最后的美餐,这三匹枣红马,一匹8岁,是母亲,另外两匹,一匹4岁,一匹不到一个月,都是前者的孩子。

    你拍攝的 DSCN1204_调整大小.JPG。

    你拍攝的 DSCN1203_调整大小.JPG。

    隔着树丛看见了路坡下赵隐士家的屋顶,没有炊烟,也许隐士不在家。我们径直走过,没有去打扰。这一带不缺隐士。花团锦簇、一尘不染的车岭村,我们又发现了另一位隐士。车岭村顺着一道坡一字排开,隐士家那个小院位于车岭村从高向低数第二家。墙很矮,抹着银灰色的粗质地的涂料(不是水泥),一道铁栅栏,刷成喜庆的大红,同样扎眼的门两侧一副对联,共10个字,用甲骨文写成,我们只认出“门”、“林”“马”等字,对联上方镶着两个方形的LOGO,图案复杂而透着一股凶猛,,是三星堆的风格。两个门垛顶上各装着一个球形的带浮雕的物体,涂成青铜器的效果。这个惊艳的小院立刻吸引了我们,眼前为之一亮,产生一种礼失而求之于野的幼觉。立刻叩门而入。与赵隐士一样,这位隐士也来自清河,10年前50岁花一万元买了这个小院,老两口一起在此修心养性。隐士是艺术爱好者,擅长油画、书法和雕刻,用水泥做胎、外刷涂料制作仿青铜器是他自创的艺术形式,院里、屋里阵列着他的各种作品。应我们的要求,他揭示了对联的内容——“户对林泉美、门无车马声”。

    你拍攝的 DSCN1210_调整大小.JPG。

    合影后辞别隐士,翻过村后的小梁,随着水泥路的终止,我们暂时远离文明,进入荒野地带。当然,也不算是真正的荒野,这条如今已被林莽盘据的沟谷曾经也是人类的领地,那些梯田、房基,见逢插针地分布在每个稍微开阔、平坦的部位,我们脚下这条气若游丝的小路就在这些人类陈迹之间顽强地穿针引线,令文明的信号在乱石和丛林的扼杀之下仍然绵延不绝。在那些昔日的拓殖者撤离之后,我们并不是头一个涉足这片区域的人类,至少那些在石头上用红漆刷下LOGO的人曾三次光顾,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6日。有了他们的记录,我们就没有什么顾虑,勇往直前,即使连续碰见两个壶,也毫不犹豫。

    第一个壶上下各有一个水潭,上面的水潭很小很浅,一群小虾以一片树叶为基地,从容不迫地进进出出,游来游去;几只龙虱则生活节奏快得多,撅着屁股,身体倾斜,脑袋朝下,忙忙碌碌,娴熟地迅速扫荡着潭底的一点黑色的悬浮物,看样子不会放过任何一只微生物,饱餐一会儿,便浮到水面猛吸一口气,再转身一个猛子扎下水底。龙虱我是第一次看见,但儿时读过一本动物学科普书,其中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卓然不群的潜水习性,据说潜水艇的发明者也受过其启发,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30年后第一眼就认出来,虽然那本书其实连插图都没有。为了写这篇报告,我特意查了一下,网上有图,我没认错。百度百科里说,龙虱是一种凶猛的昆虫,敢于攻击体形比它大几倍的鱼,一旦咬伤猎物,附近的龙虱闻到血腥味会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靠,写这一句,让我有点毛骨悚然,幸好,我们没有观察到这一暴行,那几只龙虱只是很忙碌很专注的样子,没有暴露出凶残本性,跟那群小虾似乎相处很和谐。

    你拍攝的 DSCN1242_调整大小.jpg。

    你拍攝的 DSCN1246_调整大小.jpg。

    但我们目击了另一场猎杀,它发生在壶下面的大水潭上空,是一只蜻蜓发动的,目标是一只蝴蝶,两者的体形都很大,总起来说,蝴蝶的体形大于蜻蜓,但后者还是不依不饶地向前发起了凶猛的快速袭击,蝴蝶慌不择路,失去平衡,坠入水潭,在水面翻滚、打转,激起层层涟漪。而那只蜻蜓则降落在潭边,趴在沙滩上,目不转睛地死死盯着水面上挣扎的猎物,姿势和神态仿佛不是一只晴蜓,而是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我看了都害怕。那只在潭中表演蝶泳的蝴蝶没有死,被我用一根树枝救起,放在岸边晾干翅膀,飞走了。它只剩下三条腿,不知是否被蜻蜓吃掉了。

    第二个壶没有提供什么可供观察和研究的自然现象,却因其落差较大,并且最易通行的凹陷中轴线有一股水流把表面弄得很滑,给我们的通行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有人湿了裤子,有人湿了鞋,有人秀了攀岩技术,有人吓破了胆被营救。

    你拍攝的 DSCN1263_调整大小.JPG。

    你拍攝的 DSCN1264_调整大小.JPG。

    渐渐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离沟口越来越近,最后一堵遮挡视线的山崖被我们绕过,高耸的大秦铁路桥跃入视野,巨大的桥墩竟然是空心的,从上到下,均匀分布若干圆形的小窗子,上面还装着铁丝网,中间一根桥墩,在铁轨下方约3米处,还开了一个门,一段铁梯斜搭在门前的平台与铁轨之间,从铁路上可以顺梯爬下,进入桥墩。

    出沟,跳出草丛,脚下接触到柏油路的一瞬,心情无比愉悦。路基下方是碓臼峪沟的溪流,不知什么时候筑了一道坝,蓄出一个小水库,旁边是新修的凉亭。路口立着封山禁止行人车辆通行的告示,落款是碓臼峪村委会,无视之,顺路阔步疾行。宏森不想走公路,强烈建议走河道顺流而下,翻过景区北沿大坝,由景区出山,被我否决。

    公路没有完工,还在向北延伸,不知是否会通到铁炉村,可能性应该不大,除非延庆出钱。这条公路更可能是昌平为了开发这条沟的旅游资源而修,并非为了加强铁炉村与碓臼峪村的交往。路口那块禁行告示并没有人认真执行,我们在路上遇到测量的、修路的、开车兜风的,都很友好。这段路走了5公里。在我们向碓臼峪村迈进的过程中,大雨也有从另外一个方向靠近它,17:00我们与大雨几乎同时到达。那一阵雨来得十分猛烈,完全够得上瓢泼这个词。但去得也快,10分钟后就停了。

    雨停后又等了10分钟,55路来了。

    【片段】

    1、一段对话,发生一片农田边上:

    A:“地里是什么庄稼?”

    B(不假思索地):“高梁。”

    C(狐疑地):“高梁怎么那么矮啊?”

    B(仍然不假思索):“矮高梁。”

    2、我回城坐的静走的车。车上放的是老狼的专辑《北京的冬天》,其中一首歌《想把我唱给你听》,我头一次听。还没唱完,我说:“是小柯写的吧。”拿出CD盒验证,果然是小柯词曲。

    【评论】

    关于暖马路:“暖”是指北边的暖水面村,位于昌赤路沿线,“马”则不名就里,车岭隐士的太太提了一个暖马路终点的名字,我没有记住。木头奇奇的报告里记作“马岭”,似乎有出入,我记得是三个字,而且,在地图上、在网页上都搜不到马岭这个地名。姑且存疑。另外,关于这个“马某”的位置,是不是指上口北侧我们下公路那个岔口,我不太确定。松树沟村南侧我们走进来的那条机耕道,其实是松树沟村出山最便捷也是最自然的通道,却没有修成水泥路,是因为那是延庆昌平之间的缓冲地带,俗称八不管,暖马路是延庆县修的,恐怕未必会积极地替自己辖下的村庄前往外区提供方便。

    【花销】

    来回小55路2元。

  • 小撮

    蝶泳

    http://www.56.com/n_v198_/c44_/18_/23_/sharyjiang_/zhajm_124949374731_/76000_/0_/45447431.swf

    2009年8月06日
  • 木头奇奇
    简称“乐耳”,哈哈~~
    2009年8月03日
  • 静走

    歌名是《想把我唱给你听》。

    佩服撮社,刚一听到音乐就说是小柯的风格,一看果然如此。厉害啊!不愧长着一副乐感耳朵。

    2009年8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