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水微澜┅游洛阳小记   

  • 西秦 2006年1月08日
    要向人详实无误的介绍古都洛阳,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俺就更不想自不量力了。写篇小文记述所经历的一个瞬间,留着作引子,好日后牵出片刻对河洛之地的回味。
     
    已经是第三次出差来郑州了,头次来的时候主人热情的安排去了嵩山少林寺,例行公事的游览,极无聊。单就这种旅游方式再好的地方估计也会大打折扣,更别说而今商业气息浓郁的少林寺了。所以这次来郑州做了点思想准备,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自己走走,独自用心体会,这样的感受估计能保持的真切和长久一些。在郑州敷衍过了第一天我看四下无人决定溜号。
     
    洛阳距离郑州159公里,有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交通十分便捷,当天可往返。计议一定早早睡下。没等手机的闹钟响,就提前醒了。今天是周六,出门的时候想起绿野和出走社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应该起来了。打车到二马路长途汽车站,候车大厅里已经有不少的人,七点发洛阳的头班车还没来。七点十分才来,没等坐满就启动了,票价29元包括一块钱的保险费。现在不是旅游季节所以人不是很多。路上司机老孟和票员小玉一路上高声大调的说着河南话,俺趁机学了两句。
     
    最常用的是问“中不中”,答“中、中”。
    再就是“咦(长声),你这弄啥(重音)咧”。
    还听见老孟总说“我日”,类似北京话的我cao,在这里河南人民用的文言,比较含蓄文明。
     
    高速路北边是黄河,有时能远远的看到,路南边的景物变化不大,只好看路上的交通指示牌。河洛地区不愧是中华历史汇粹之地,地名都似曾相识,模糊记得去向虎牢关、杜甫故里、宋陵、偃师、巩义、孟津、玄奘故里的路口都出现过,令人向往。9:30的时候到达洛阳火车站,在火车站东侧找到去龙门石窟的81路公交车总站,壹块钱到头儿。
     
    出市区时看到洛水流过,水面很平静。三国时曹植返回封地鄄城,借着暮色在洛水之滨恍惚的看到了洛神宓妃,写成《洛神赋》,上学的时候曾经看过译文,看的我有点情迷意乱。洛阳的名字也和这条河有关,有种说法是洛水之阳(北面)是为洛阳。洛阳古时候水利资源丰沛,北有黄河、中间是洛水、南边还有伊水流过,是个水流交汇的地方,古人选择这里便于灌溉和农耕。
     
    龙门石窟在城南12公里处,81路总站到售票处还要走1500米,两边店铺林立,不过路上游客稀少,店家无事可做只好扎堆聊天。对龙门石窟的门票价格早有心理准备,谁让它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呢,当然价码高了,结果果然不假,门票80元没得商量,当然学生还是可以半票的。
     
    前方两座小山东西对峙,伊水中间缓缓流过,远望如天然门阙,所以这里又叫“伊阙”,隋唐的时候,东都的南门正对伊阙口,所以这里又叫龙门。石窟群就分布在两侧的山体崖壁上。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一直到北宋停止开凿。北魏和唐代开凿最多,北魏石窟占30%,唐代占60%,其他时代占10%。东西两山共有2345窟,造像11万尊。“龙门二十品”和《伊阙佛龛碑》铭文都是书法精华。石窟的营造者包括各色人等,既有皇家贵胄也有平民百姓,开凿石窟的目的或为宣扬佛法或为歌功颂德、祈求冥福、安放尸体。白居易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其实要是让我大胆臆断,洛阳郊区崇山峻岭其实很少,龙门山是距离都城最近的山了,加之有伊水的温柔映衬,又因为古人交通工具落后不方便远行,所以龙门山就成为古人寄托情怀的集聚之地。朝代更迭、文化长时间积淀就形成了这里艺术汇粹人文鼎盛的景象。
     
    由于年代久远、人为破坏频繁、石窟造像的损毁十分严重,头脸齐全的造像少之有少。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组是个例外,估计是因为造像宏伟不好下手、再就是被大佛的威仪震慑不忍或者不敢下手,怕遭报应。真要感谢当时造像的能工巧匠们,把大佛造的如此完美,大佛容颜端庄、神情曼妙、双目睿智传神,直透人心、令瞻仰者景仰之心顿生,马上变的自卑自怜,心里挟着的罪恶也赶紧收敛起来、那里还敢动手。
     
    时间不多,实在不容流连了。穿过大桥到河对岸的东山一侧,东山又叫香山,这里的石窟没有西山的丰富精彩、所以游人也稀少,俺更是悠哉游哉兴趣盎然。爬上香山寺,腹中饥饿,买了碗泡面找个平台坐下慢吃。远远的眺望西山石窟的全貌联想起蜂巢的形象。香山寺据说蒋总统和宋夫人1936年曾来此住过,文革的时候杨成武也曾经在这里羁押,羁押就羁押吧,就当渡假:)。
     
    出了香山寺,很多幢别致的三层小楼,这是洛阳东山宾馆的客房,能隐于这片山水中自然规格很高,门楣匾额上的字是江总书记给题的。穿过一个小门就是白居易的墓园,很安静、几乎没人,墓冢周围很多石碑,很多是白乐天的海外后人敬立的,草草看了内容,好象白家的后人都在新加坡和南韩。白居易晚年分司东都,常年住在香山寺,与僧人结香火社,诵经拜佛,直到18年后终老于此,因此得号“香山居士”。不过当时的香山寺和真正的白居易墓园都不是现在的位置,早以被毁,现在的香山寺和墓园是清朝康熙年间重修的。
     
    出了墓园,穿过龙门大桥,看到逆光下的伊水清流,波光粼粼,微起波澜。
     
    看看表还有点时间,不能荒废。坐车顺路再去关林看看。关林是武圣关羽的含元之所,是唯一的“冢、庙、林”三祀一体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传说建安24年,孙权在麦城将关羽打败,关羽遇难。孙权怕刘备寻仇,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的尸身于湖北当阳,并将关公首级献于曹操,曹操识破其嫁祸伎俩,刻沉香木续为身躯,并厚葬于洛阳,现在的关冢石门上有副对联,写着“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门额题为“钟灵处”,关林里的庙宇都是明朝建筑,石像生也是原来,最值得说的园子里的1000多课参天古柏,真是难得一见,其中400多棵树龄在400年以上,柏林森森、苍翠欲滴,很值得看看。
     
    出了大门在广场的石凳上小坐抽烟,一个老者看我外乡人的装扮,主动上来搭讪,后攀谈起来,老人告诉我关林之所以保存的这么好,是因为开放以前庙里一直驻军,所以没有遭到太多的破坏,开放以后,很多海外华人纷纷捐资修建,来祭拜关帝的就更多了,现在每年十月都开朝拜关圣大典,异常热闹。老人言谈间神色自豪,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洛阳多年都是京畿之地,;老人说着说着还掏出个红色证件给我看,上写“寿星优待证”,说凭借此证件可免费参观洛阳的名胜古迹,羡慕的我不得了。
     
    河洛之地的古迹太多太多了,一天的时间只能窥其一斑,了解丁点皮毛。司马光说“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如果你能耐着性子看全了,就真成历史学家了。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感受感受足以。再见!洛阳。
     
    照了点照片,可没带USB连线,暂时发不到网上,回头补吧。
     








    本文已在[2006-1-10 14:49:24]被作者重新编辑。
  • super
    hao!!
    2006年1月26日
  • super
    zhaopian hao!!
    2006年1月26日
  • 西秦

    图已经贴上


    该回复已在[2006-1-10 14:50:37]被作者重新编辑。
    2006年1月10日
  • 小撮

    呵呵,一家人何必分得那么清楚?

    周六本以为你会飘然而至,所以把你的胸卡都带上了,不料是跑到洛阳访古了,可贺。

    2006年1月08日
  • 西秦

    楼上的西秦不是真的西秦,是俺LP冒俺的名发的回复,不算啊不算....:)

    2006年1月08日
  • 西秦

    洛阳的牡丹最有名,很遗憾未能领略其风采。

    顺便说一句,假公济私就如同小孩子偷吃糖果,感觉比买的甜!

    2006年1月08日
3045 浏览   6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