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十一出行   

  • 南瓜叶 2008年10月05日

         十一是出行的最佳时间,车票自然很紧张。正是由于车票的原因,课题组成员分别出发了。平时都是周六出行,手机闹铃就默认为周六了。28日还是按着往常的习惯定好闹钟休息,早上醒来迟迟未闻闹钟的声音,渐渐传来公交车的动静,开机显示5:35,以最快的速度冲下楼,出院门赶快找出租,半小时之内赶到了西站,竟然还有时间吃早餐。检票口拦截了不少没买上车票的乘客,车厢比想象的要宽松些,但车到燕山就没什么空隙了。

         提前一天动身有许多方案可供选择,石头准备了几条线路的地图及相关资料。我也曾考虑是在乌龙沟还是东团堡和大部队会合,这样可以顺便看看长城或者再去次东甸子梁。最终还是决定按规划路线行动,只是把方向作了调整,反穿到乌龙沟会师,起点缩减至南款。

          列车晚点白涧又逢集,从南款岔路口下车已近中午,顾不上午餐就上路了。从小卖部进到沟口一直有溪水相伴,只是两侧山崖的植被略显稀少,沟里的水泥路是开矿的运输通道。到横岭子之前水泥道左转进了支沟,村里只剩下一家人,九岁的男孩在乌龙沟上学。补水后离开村子进入真正的山路,两侧山崖更加险峻,五指山,棒锤山,造型各异任凭想象。自然这种地貌的山沟出现一两个壶也不会感到意外,好在是原来的村道也就无惊无险了。

          垭口周围的山脊和甸子梁很像,只是山脊没那么宽阔。干芝营在垭口南侧,房子还算精致,只剩留守的牧羊人。玉米没来得及灌浆就下霜了,莜麦的叶子还有一些生机,只怕也只能做饲料了。连巴岭规模更大些,但村民并不显得多。下到山脚就完全不同了,庄稼地里随处可见忙于秋收的村民。地里的玉米丰收在望,听老乡讲河东的地是周围最好的,比山上下霜要晚两个节气。确实是风水宝地,难怪老乡自豪,边边角角都种严了,没见一点荒地。土地不欺骗老百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上次来东团堡只记住了戏台,那里也是中心区,吃住就都在戏台附近。村口的门楼旁吃过早点又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袁家村左转,过河至五节崖,沿河下行,侯家沟上山翻梁进三道城,这只是一个行政村的名字,其中一个自然村叫谢家安。沿沟上行至楼家坡,只有一户农家,主人在收谷子,子女已经搬至南李家庄,十几亩坡地退耕还林每年有一两千元的补贴。问路后左手上山沿山脊至牛蹄洼,一路到不寂寞,两次遇到打鹰的村民。经牛蹄洼牧羊人的指点翻梁到达桃花沟,略经周折到达上碾子沟,经下碾子沟、三道河、关城和大部队会师。

          10月1日,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同行至三道河,大部队继续按规划线路前行,我和石头左转上山,沿山脊至柱角石垭口下山,经柱角石、下碾子沟翻越山梁到煤窑,沿108国道至双坨左转,经黄台院、殷家堡至马屯,包子铺晚餐,王安镇乘当日火车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