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课题结束后,我迅速提交了报告,并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篇缩略版(因为小红书有字数限制),保留了对出走社的宣介内容,还剪了视频发到小红书,加入了三个本地人招呼爬山的小红书群,以柔软的姿态与人套磁,无非是想尽快打开局面,发展一两个新社友,让我第二次开题可以不再独行。
我甚至买了两步路的会员,把我第二次课题的轨迹做成了3D效果的视频,发到了小红书。
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推广成果极为有限,没人报名我的第二次课题。仅有的收获是新增几个小红书账号的关注,笔记收到几个赞和留言。留言内容,普遍是对我20公里的徒步里程表示惊叹,或者向我推介此地的网红卡点——磁山、朱雀山、昆嵛山、塔山以及“烟台武功山”。我看了小红书上贴出来的本地人徒步轨迹,基本不出上述打卡范围,里程大多10公里以内,行程安排均为开车往返,路线走个闭环。
我明白了,出走社这种公交往返+动辄20公里左右+原创线路、回避热点的风格,是没那么容易被接受的。尽管我的线路风景并不差,路也好走,但长+没有名气+不闭环(不适合开车),就注定了它的劝退。
我在安徽金寨和云南腾冲走过国家健身登山步道,我在烟台的路线只差一块牌子。在我看来烟台也算徒步天堂了,那些郁郁葱葱的花岗岩丘陵,造型优美,山间机耕路四通八达,路网密布,可以任意组合为丰富的路线。公共交通可到达大部分临山的村庄,再远也只要1元。真太便宜了,感谢烟台市政府的慷慨。
我在集贤东站下车时,是8:05,预报的雨并没有下,太阳依旧升起。我打着伞起步,沿一条水泥路向东南方向前进。
走到一个垭口,左转,沿山腰横切,路右侧是花砖砌成的墙。转过一个大弯,右前方出现了上周远眺过的平台山峰,可以看得见上面的建筑。
听着谢梦瑶采访陈昌雨的播客——在发现父亲家暴烧死母亲的真相后,陈毅然将父亲送上了断头台。这是一个人伦惨剧,听得我很是压抑。
通往山顶平台的那段路是此行坡度最大的一段。我走到一半,索性在水泥路上躺平了一会儿(其实我更愿意一直躺到太阳落山)。
在登顶之前,先参观了一处文物,有一个大牌子,写着“集贤村谷崖山菩萨石刻”。牌子左侧石壁上有一个佛龛,佛龛上方刻了几行字,太高,看不清楚,佛龛里放着一个迷你小菩萨,似乎是金属质地的,或者是镀了一层金属,菩萨脑门正中间还有一个红色的指示灯,可能是用电池供电。佛龛下方有个香案,摆了一个香炉。
山顶平台上的建筑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度假村,包括若干客房,一个“总统套房”,一个大食堂,一个酒吧,整个山峰都用一个平板覆盖,面积有足球场大小,上面原来铺着假草坪,现在已经揭开堆在栏杆下面。当然,已经荒废了,室内物品要么搬走要么毁坏。阳光房的大玻璃碎了几块。有两个房间的门上贴着“福山区门楼镇人民政府封“,但早已被撕开,我到达时,门就是敞开的。
我拍了一段视频,长按二维码可以观看,就不贴照片了。
我即将离开这片废墟前往南侧相邻的山峰,看见峰顶站着一位大哥,似乎旁边还停了一辆摩托。
我沿着水泥路走近,看清了,果然是一位骑士,穿一件黄绿色的马甲。我正想着如何寒暄,他跨上摩托,掉转方向,一踩油门跑了。是一位社恐的大哥呢,其实我顶多就一句你好。
过了15分钟,我沿着水泥路下降时,又遇到4位骑士,把摩托停在路边,正在休息,其中一位正是黄绿马甲的大哥,这次,我跟他打了招呼。他们对我徒步走上来表示惊讶。
这是此行在山中唯一一次遇到人。此后就都是徒步空山了。我倒也不寂寞,不是听播客,就是自言自语,我还想着下次索性录下来,制作成播客。
下降到山脚,穿过光伏电场,在一个小水库里裸泳了一会儿。
到达胡家夼村,这儿曾经是抗战时期的县政府所在地,我一眼看见的却是屋顶上的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