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古道:南岭山河间波澜壮阔的史诗级行走路线,聆听历史的回响   

  • 瑶佩 2 周前

    这是四千年前上古舜帝南巡病逝苍梧之野的路线;

    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拓岭南远征的路线;

    这是古代官员贬谪之路,却又是无数文人墨客心生向往的路线;

    这是中国人一度迷失幸而被一代理学家唤醒找回文化之根的路线;

    这是瑶民先祖寻到的世外桃源,却又因为战乱被迫流落天涯的路线;

    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为这里的奇幻风景流连忘返的路线;

    这是古代民居建筑形式保留完整又最大面积的古村群落,被称为“民间故宫”的路线。

    这是红军与国民党部队殊死搏斗打响“湘江战役”开始走向成熟的路线。


    《史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说的是这里历史悠久;

    陆游“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说的是这里风景灵秀;

    岳麓书院的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说的是这里湖湘文化渊远流长,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这,就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重要历史时刻多次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湘桂古道。


    从地图上看,这条线路和这片区域并不大。

    在湖南与广西交界地带,我们一车四人沿着潇水流域穿过都庞岭山脉到达漓江与湘江流域。



    具体线路如下:

    Day1永州祁阳浯溪碑林→宿零陵古城

    Day2永州零陵古城柳子祠→潇湘合流蘋州书院→周家大院→宿双牌县城

    Day3永州双牌永和塔→双牌云台山盘家村→道县宜山→宿道县县城

    Day4道州濂溪书院→周敦颐故居→月岩→豪福红军渡江指挥部→都庞岭空树岩村→江永鬼崽岭→宿江永县城

    Day5江永千家峒大泊水→苦竹冲→上甘棠村→勾蓝瑶寨→宿勾蓝瑶寨民宿

    Day6参加勾蓝瑶寨婚礼→广西潇贺古道富川岔山村→秀水状元村→宿全州灌阳县城

    Day7广西灌阳大仁万亩梨园→双河鲁水湘桂古道→界首湘江战役指挥部及渡江码头→古严关→兴安灵渠→宿桂林兴安县城


    下面简单介绍下各主要节点:

    一、祁阳浯溪碑林

    我们的首站是浯溪碑林。浯溪碑林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城浯溪镇。

    由唐代诗人元结撰文、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被誉为“摩崖三绝”。碑面高3.2米,共332字,颜体书法气势磅礴,刻在湘江边的岩壁上。

    遥想当年湘江上行船如梭,往来商贾士人远远便能看到这巨幅碑刻,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近千年来浯溪碑林成了文人墨客的网红打卡点。现存唐至民国石刻505方,除颜真卿外,米芾、黄庭坚、何绍基等历代书法大家均在此留有墨宝。这里既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也是感受历史沧桑的绝佳去处。


    二、零陵古城

    零陵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24年,是湖南建城历史第二悠久的城市。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创作《永州八记》等名篇,使零陵成为中国山水诗发祥地之一。

    柳子庙:内有“三绝碑”(韩愈撰文、苏轼书法、柳宗元事迹)。

    我们信步走到柳子庙旁一处小院,院主人很热情,邀请我们喝茶聊天。

    柳子街:以明清建筑为主,展现市井民俗与潇湘文化。

    在《小石潭记》处打个卡。这里环境清幽,一如柳宗元一千年多前描写的那样"水尤清冽""青树翠蔓"“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感受柳子当时凄绝孤寂的心境。是这里的山水慰籍了他的心灵。


    三、蘋洲书院

    可以把车停在零陵古城,在古城渡口处20元游览潇湘合流后的湘江,游船行至蘋洲便是著名的潇湘合流处。

    “潇湘合流”被视为湖南地理与文化的重要源头。

    千百年来,“潇湘”成为诗词中的高频意象。如马致远以《潇湘夜雨》寄托羁旅之愁;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南极潇湘”代指南方极远之地;董源、米芾等画家以“潇湘八景”展现山水之美;屈原流放时,亦以潇湘意象寄托政治理想与失意之悲。

    潇湘合流不仅是自然水系的交汇,更是中华文明中诗意与哲思的汇聚之地,至今仍影响着湖南的地域认同与文化表达。

    蘋州书院徽派建筑风格以白墙青瓦、飞檐翘角为特色,院内古桂花树与青石板路相映成趣,环境清雅。


    四、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聚居地,位于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历经明、清、民国时期扩建,最终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形成完整格局。其占地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由子岩府、老院子、新院子、红门楼、黑门楼、四大家院六座院落组成,呈北斗星状分布,被誉为“潇湘第一古宅院”“湘南民居瑰宝”。

    大院三面环山,依山傍水,采用封闭式城堡风格,兼具南北建筑特色。

    六座院落功能各异,子岩府(“翰林府第”)保存最完好,四大家院规模最大(占地30亩),新院子则展现了清代民居的商贸繁荣。

    大院建筑装饰融合木雕、石刻、彩绘等工艺,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天井设计科学通风采光,排水系统完善。

    周家大院以“民间故宫”著称,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四、双牌县云台山

    经过云台山盘家村瑶族村寨时,我们被这里浓郁的民族特色木屋建筑和原始松林吸引,临时决定下车徒步游览,碰上了一群植树人,攀谈上后,我们的厚脸皮症发作,问是否可以搭餐一顿,没想到他们中主事人竟然爽快答应了。

    一顿饭吃下来,我们被感动到了。原来和我们共进午餐的是双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艺师林文忠先生,林局长向我们介绍了双牌的“和文化”,讲到了他们对于发展双牌县和云台山的规划,也兴致盎然地提到了他正研究并推广的红米旱稻和双牌地理标志农产品虎爪姜。

    根据“红米旱稻”的关键词,我们在网上搜索一下,很多官方媒体报道过林局长和他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我们对农村基层领导的认知更立体也更有信心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希望。

    云台山海拔600多米,因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常年云雾缭绕,雨后初晴或清晨时分尤为壮观。站在观景台可俯瞰云海翻涌、山峦若隐若现的仙境景象。

    云台山茶园连片,种植黄金芽、碧香早等品种,茶香弥漫。


    五、周敦颐故居

    湖南永州道县濂溪书院是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重要文化场所。

    周敦颐在湖南建立濂溪书院,培养出王夫之等思想家,使湖南从文化边缘跃升为理学重镇。

    周敦颐以“无极而太极”构建宇宙本体论,提出“诚”为天道与人道的终极准则,将儒家伦理提升至形而上学高度,为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后续学派奠定理论基础。


    六、道县月岩

    道县月岩是道县清塘镇境内的一处喀斯特溶洞奇观,以独特的“一洞三月”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夜宿月岩,并在《楚游日记》中将其列为“永南诸岩殿景第一”,称其“空明奇幻,甲于诸洞”。

    月岩因洞顶空洞透光形成“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三种月相。从东洞门进入,洞顶呈现上弦月;

    行至洞中央仰望,天空如满月悬空;

    出西洞门时则见下弦月


    七、鬼崽岭

    鬼崽岭位于道县田广洞村,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祭祀遗址,以大量石像群闻名,数量超万尊,有舜帝陵墓的可能性。因其历史记录有限,成为不解之迷。

    鬼崽岭的石像群是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史前石刻群之一,其神秘色彩与学术价值使其成为研究古代祭祀文化、民族迁徙及舜帝历史的重要窗口。

    当地村民视鬼崽岭为禁地,流传“阴兵借道”“偷盗石像招致灾祸”等灵异故事。

    鬼崽岭周边保留明清八卦村布局、鬼崽井(声控泉)


    八、千家峒

    千家峒是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瑶族乡的瑶族文化圣地,地处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宋元时期,官府围剿逼迫瑶民逃离,十二姓瑶人将牛角锯为十二截作为信物,约定500年后重返故土。这一事件成为瑶族代代相传的“千家峒之痛”,千家峒因此成为全球瑶胞的精神家园。

    穿岩洞,古时进出千家峒唯一通道。

    千家峒苦竹冲“养在深闺人未识”

    沿途峡谷深邃,溪水潺潺,森林茂密,风景绝美。


    九、上甘棠村

    上甘棠村位于江永县夏层铺镇,是一个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村。该村自唐太和年间(827年)由周氏族人定居,村名、位置和居住家族至今未变,是湖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文昌阁

    步瀛桥:是湖南省现存最古老的宋代石拱桥

    青石板路、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展现古代商贸风貌。

    村子后面的小山坡上,有曾经的谢沐县衙遗址,这里也是欣赏古村全景的最佳位置。

    上甘棠村的寿隆桥是一座隼卯结构的宋代古石桥,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湖南省目前发现最早的宋代古石桥。


    十、勾蓝瑶寨

    勾蓝瑶寨位于江永县兰溪瑶族乡,是勾蓝瑶族的聚居地,这里始建于明朝,至今保留着300多栋明清民居,融合了徽派建筑与瑶族特色,形成独特的城堡式村落布局。

    据说“勾蓝”是勾郎的谐音,所以这里很多是招上门女婿。我们到的时候正碰上招婿,新郎邀请我们入席,当作新郎娘家人,给新郎壮声势😀

    古道热肠,处处有偶遇。



    十一、富川岔山村

    富川岔山村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是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瑶族古村落,素有“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美誉。

    岔山村是秦汉时期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现存古民居、石板路、古风雨桥、古戏台等历史遗迹,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十二、湘桂古道

    两河镇鲁水村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重要途经地。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在此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战斗造成重大人员牺牲,真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湘桂古道上曾经战役最惨烈的地方现在桃李芬芳,春意盎然,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湘江战役中的界首渡口是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关键渡口之一。红军渡过湘江保存了骨干力量,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十三 灵渠

    灵渠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全长约37公里,连接湘江与漓江,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灵渠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的见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七天,700公里,自驾+徒步,我们走完了这条史诗级的路线。

    令人遗憾的是:整个过程中,几乎很难看到其他游客。这条曾经马嘶人欢楚桂通衢的南方丝绸之路,湮没于日渐颓败的古村,在荒草寒烟与断壁残垣间时隐时现,时断时续。古道串联起的村子,很多已逐渐空心化,古村落正在以势不可挡的速度消亡,现代公路与铁路的开通,使古道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条在中华文明史上活跃了几千年联结了中国大地南方和北方、远古和近代的湘桂古道,迎接它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 瑶佩
    @流苏 除开了往返长沙的
    2 周前
  • 流苏
    总共行程1600公里
    2 周前
  • 老周同志
    好地方
    2 周前
215 浏览   3 回复
相关动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