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河:溯春涧攀古道的十五公里行记   

  • 品斋戒佛 2025年2月27日

    《浣溪沙·双龙瀑布》
    2025年02月26日

    危磴云梯次第抛,双龙破壁玉尘飘。
    苔封界石认前朝。马镫锈沉冰瀑底,
    彝人赠酒贮山瓢。归程鼾起月轮高。


    ——记2月26日禄劝三道河至红旗水库徒步

    【行程记录】
    08:00 禄劝撒营盘集结完毕,9人分乘两辆乡村面包车向三道河进发。车窗结着薄霜,哈气在玻璃上洇出蜿蜒水痕。

     
    08:20三道河村口棠梨树下整装。两步路显示海拔1820米,早春山风裹挟松脂香掠过废弃水碾坊,惊起竹篱上两只蓝尾鹊。

    前3公里沿干涸河床缓行,布满浑圆冰川砾石的河道如同巨兽脱落的鳞甲。火烧立陡坡在09:15突袭而至,70度斜坡上裸露的板岩层叠如千层酥,岩缝间钻出的火棘枝条勾住冲锋衣袖口,仿佛山神伸出的挽留之手。

    11:15 双龙瀑布轰鸣声自谷底涌来。两股激流从百米高崖俯冲,在墨玉色深潭撞碎成漫天晶尘。背阴处冰瀑残存锯齿状边缘,阳光穿透水雾时,岩羊蹄印在钙化岩台地上泛着珍珠光泽。众人就着瀑布奏鸣曲分食各自的路餐,队友老杨用柴刀劈开岩黄连根部,赭色汁液滴入水壶:"解山瘴气的。"

    13:15 闯入石板河玄武岩峡谷。地壳运动撕裂的裂缝中,第四纪冰川搬运来的巨石垒成天然阶梯,青苔在石面织出翡翠绒毯。某段狭窄处需贴壁横行,登山杖探入石缝勾起半截锈蚀马镫——茶马古道残痕与现代徒步者的装备在此完成时空交叠。

    15:40 红旗水库坝体撞入眼帘。阳光在2400米海拔线上勾画杉树林的阴影,放牧归来的彝人赶着羊群从坝顶经过,黑山羊犄角上系的红布条与晚霞连成一片。两步路显示累计爬升317米,库区吹来的风掀起冲锋衣下摆,露出内层凝结的盐霜。

    【杂记】
    1. 实际轨迹较计划多出2.3公里,主因石板河段为绕开三处塌方区改走西侧山腰。全程耗时7小时48分,最高海拔2416米,最低1820米,累计爬升与下降分别为317米、289米。

    2. 山径危机四伏:双龙瀑布下游五米处暗冰带致两名队员滑坠(无伤);石板河某转弯处突遇落石,拳头大玄武岩砸在开题人后方两米;全程遭遇六处倒木拦路。

    3. 人文印记鲜明:火烧立半山腰发现光绪年间运盐道界碑,碑文"东至汤郎,西抵撒营盘"仍可辨识;石板河牧羊人赠予的苦荞酒,装在包浆油亮的葫芦里,酒液泛着云贵高原特有的铜矿蓝。

    4. 生态观察:海拔2000米以上云南松与高山栎混交林带,树干地衣呈现中毒性艳红;石板河岩壁分布成片野生山茶花,花瓣较栽培种小但香气浓烈,疑为滇山茶原始种群。

    5. 归程插曲:在水库管理站讨热水时,守坝人掏出1986年测绘图纸,泛黄棉纸上手绘等高线与我们今日足迹惊人重合。老人指着某条虚线笑道:"当年马帮走剩的鬼道,倒叫你们城里人寻着了。"

    暮色降临时,面包车在弹石路上颠簸着返城。后座传来均匀鼾声,两步路轨迹在屏幕上蜷缩成墨绿色蚕茧。忽然想起牧羊人葫芦上的刻痕——那或许不是装饰纹样,而是千百年来,无数双草鞋与山岩对话时,留下的密语残章。





  • 品斋戒佛
    @京都水怪 感谢京都老师引领指教。
    2025年3月03日
  • 京都水怪
    《界碑与荞酒》
    山风掠过火烧立半山腰时,总在青苔斑驳的界碑前打个旋。我蹲下身,用袖口擦拭"光绪二十二年"的刻痕,指尖触到百年前凿刻者的体温。盐道早已湮没于荒草,唯有这道界碑仍固执地指向汤郎的晨雾与撒营盘的暮云,像件褪色官服上未解的金丝盘扣。
    石板河的牧羊人背着竹篓走来时,崖壁正将夕阳酿成蜜色。他的羊群踩着云影啃食苦荞茬,铜铃摇碎山涧的寂静。"尝尝",老人解下腰间葫芦,包浆乌亮的器身在光影里流转着七重幽光。倾斜的刹那,酒液泛出奇异的蓝——那是云贵高原特有的色泽,混着铜矿脉里的星辰碎屑,又似苍鹰掠过雪峰时抖落的翼尖寒芒。
    盐粒结晶的脆响忽然穿透百年晨昏。当年马帮驮着雪山盐块途经此地,是否也曾痛饮这般凛冽?界碑沉默如初,却将盐道往事溶进酒中。我们对着残碑碰葫而饮,任铜蓝色的火焰在喉间烧出一条新的驿道。
    2025年3月02日
317 浏览   2 回复
相关动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