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及时间点:
市内交通—清河站(5:59)—D6701次(21元)—延庆站(6:28)—打车(45元/3人)—白草洼东路口(6:55)—机耕路—树枝路障(左侧绕过)—碎石沟—玉米田(尽头下沟右转)—模糊小路—无路上切(多酸枣、碎石)—云瀑沟西脊【(接上成熟路、左转)—简易铁梯—二土埃(看日出)—头土埃—云瀑沟太安山三岔(直行)(7:58)】—云瀑沟垭口(直行)—太安山东垭口(左侧横切)—松林小路—水泥路太安山岔口(右转)—水泥公路—抄近道小路—太安山垭口(右转)(8:42)—水泥公路—太安山东直河岔口(左转)—冰泉—东直河沟脑四岔(左转)—东直河—东直河小麻山岔口(右转)(9:04)—小麻山东沟—(左转避崖)—隐约盘道痕迹—小垭口(翻越后右侧横切)—模糊小路—陡沟三岔(走右沟)—陡升—断崖1(左绕)—小麻山东南脊【—裂缝(陡升)—】—废弃梯田—小麻山(约1339米)(午餐)(10:55-11:25)—大小麻山垭口(直行)—大麻山东三岔(左转)—(无路陡升)—大麻山(1383米)(12:06)—大麻山西北脊【—狭窄山脊—小断崖2(攀下)—大麻山西北垭口(直行走山脊)—崖间密径—崖顶高地(右转)—倒塌界桩—白塔野猪窝垭口(左转)(12:52)】—机耕路(部分可走小路抄近道)—野猪窝东沟岔口(左转)(14:04)—野猪窝东沟【—清晰小路—沟底流石滩—】东直河野猪窝岔口(右转)—东直河(大段流石滩,小段沟边小路)【—石塘—北库尾(14:44)】—古城水库踏冰【—游船堆—东直河口(右转)—月亮湾—月亮湾岔口(左转)(15:10)】—小段登山步道—黄柏寺垭口—仿古城墙—机耕路—防火岗亭—黄柏寺村(水泥村路)—(右转)—旧小路—黄柏寺公交车站(16:19-16:32)—Y43路(1元)—延庆东关(17:03)—919路区间(6元)—沙河(18:44)—市内交通
花费:市内交通5元+火车车票21元+去程打车15元+返程公交7元=48元
强度:较大(24.6公里+爬升约1280米)
难度:大(强度较大+部分无路段落+部分落叶陡坡段落+部分地形复杂多崖段落+部分沟谷流石滩蹦石头路段)
要求走友:具备丰富的探路经验、强大的路感、较强的体能素质、一定的心理素质,新、弱勿走,涉及踏冰路段,仅隆冬季节可行
行程轨迹见六只脚#8612216,
两步路t-ojtZ35ZBi6Xp%25252FR2KBg5Tzw%25253D%25253D----1月12日,私约三人参加双麻山探路踏冰活动,早自清河站乘早班高铁至延庆,打车至白草洼东路口上山,入暗夜、钻酸枣、爬石坡观南山日出,上大慢坡、切太安山、下东直河,略略享受成熟路况后,行程转为探路,沾两位同行大神的光,优化前人轨迹,相继打卡小麻山、大麻山两座冷门千米峰并打通小麻山东南侧、大麻山西北侧山脊,有惊无险、天界一游,跌宕至野猪窝完成探路段落后,借野猪窝东沟下行,逐日、仰神、惊叹、蹦大石头进抵东直河,再循成熟路线继续蹦石河至龙庆峡踏冰,略略慢赏巨峰映日、水湾凝月,直至神乏,翻越山岭自黄柏寺顺利出山。冬日,延庆,白云岩,南北向沟谷,那,是极致的二分世界,行者,循羊肠密径,在光明与暗影的间隙中,穿梭而过,显现、呼喊、隐没、无寻----暗影的领地,归属于高空,归属于仰望刹那诸神之环伺;光明的领地,归属于大地,归属于生机被点亮时,那面颊之上,流转的高光、笑容、温暖…… 私约三人参加双麻山探路踏冰活动,去程方面,为尽早上山,规避可能存在的进山拦截,同时给探路留出较多富裕时间和自由度,选择高铁+打车出行,早5:59自清河站乘坐D6701次列车,车票21元,6:28抵达延庆站,出站后随及打车45元/3人,6:55抵达白草洼东路口,下车后向北沿机耕路进山,此时拂晓天色尚且晦暗,未遇护林员值守阻拦。本路线除高铁+打车以外,也有更实惠的公交出行方案可供选择,即乘919快/919路/919区间至司家营,换乘8:30延庆火车站北广场发车的Y15路公交车,在延庆白草洼北下车后回撤一点接上本路线,或在云瀑沟下车后沿近期商队所走常规路线进山,根据近期实走轨迹验证,遭遇拦截的概率同样较小,不过其上山时间已在9:15左右,探路时间相当紧张,走友需做好天黑下山的心理准备。

此行涉及的太安山—龙庆峡一带地区,从地质学的角度上看,属燕山台褶带、花盆—四海迭陷褶区域,西侧毗邻大海坨中穹断,南侧与延庆新断陷相接。作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本区域地质历史相对久远,结晶基底形成于中-新太古代,今在营门复式背斜核部有少量变质岩系出露。距今约17亿-16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初,吕梁运动以后,本区域进入南北方向拉张时期,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构造格局,燕山裂陷槽沿东西向展布,海水持续西侵,沉积有长城系常州沟组-大红峪组岩层,居于本区域盖层底部。至蓟县纪初,华北克拉通今紫荆关断裂带以东地区发生整体沉降,陆表海面积扩张、深度加大,沉积有从高于庄组到铁岭组的一套巨厚碳酸盐岩,在燕山地区厚度达数千米,为今日房山、延庆等地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距今约14亿年前的铁岭期末,发生芹峪上升,燕山裂陷槽闭合,陆表海消亡,后续在近12.5亿年的时间里,本区域构造运动相对稳定,始终处于沉积水准面以上遭受侵蚀,无大范围盖层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环境由古亚洲洋俯冲带控制的南北向体制转变为古太平洋板块控制的北东向体制,燕山运动发生,本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受到明显改造。距今约1.56亿年前,在燕山运动A幕过后,受华北克拉通下方潜没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影响,地幔上涌,地壳差异性抬升,表层拉张伸展,形成多个小型断陷盆地,部分盆地有中性岩浆沿深大断裂上涌喷出,形成髫髻山组安山岩,部分盆地受岩浆活动影响较轻,沉积有土城子组河湖相砂砾岩,据地质学者研究,延庆-赤城一带彼时存在一古湖,其沉积中心即与此行涉及的太安山地区相当接近。距今约1.4亿年前,燕山运动B幕发生,在强烈的挤压应力作用下,短短1000万年中,华北克拉通发生剧烈变形,在整体被抬升为高原的同时,也在区内形成了一套北东方向展布的褶皱与断裂体系,而前期拉伸环境下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也在本时期中逐渐消亡。短暂的剧烈抬升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撤,华北整体转入北西向伸展力场,地壳拆沉减薄,此后距今约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为燕山运动中岩浆活动最为剧烈的阶段,上涌的酸性岩浆广泛喷出,一系列狂暴的普林尼式火山喷发后,张家口组流纹岩、凝灰岩形成,而更多的酸性岩浆冷凝于地下,则形成有一系列大型花岗岩体,而在本区域西部,沿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侵入的大海坨岩体,据地质工作者测量,亦属本时期岩浆活动产物。至新生代,欧亚大陆东缘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形成巨大左旋走滑拉伸力,应力传导至华北克拉通西缘集中,燕山期逆冲断层受到走滑-拉张应力,被转变为正断层,间或上升下降,形成汾渭裂谷系,自渭河断陷向东转北再转东延伸至延怀断陷,并在紫荆关-沿河城断裂带与尚义-平泉断裂相交处最终截止。据地质工作者研究,延怀盆地在始新世中晚期几已显露雏形,而上新世则为断陷盆地的主要发展时期,年均沉降速度在0.37mm左右,至新近纪,断陷盆地继续发展,但沉降速率较上新世有所放缓,在年均0.192mm左右。时至今日,延怀盆地已累积有2300米的沉降厚度,使得今延庆、怀来地区得以在燕山腹地沃野千里的同时,控盆断裂北侧的燕山-阴山山地及南侧的太行-军都山地相对抬升,亦是使得海坨山、灵山等一系列断块山地得以与盆底形成巨大断距,飞升于青云以外,停泊于天渊一岸。而从稍小尺度的视角来看,如今的延怀盆地,北部以延矾盆地北缘断裂为界,活跃程度较高,并一直延续至全新世,东部、南部有旧县断裂、康庄-沈家营断裂,活跃程度略差,现代无活动记录,使盆地新生界沉积层呈现一西北较深、东南较浅的楔状外形,延矾盆地北缘盆地两侧断距较大,构成盆地西北缘与延庆北山之间的明显界线,东侧、南侧断层断距较小,地形从盆地经浅山、丘陵逐渐过渡至低、中山地。在盆地内部,北东向的张性断裂及南北向的压性断裂纵横交织,上层地壳被切割为数个四边形构造断块,彼此受多条断裂控制,升降状况不一,五里营凸起与张老营凹陷沉积中心之间的新生代沉积层厚度差距可达800米,部分南北向断裂跨越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向北延伸至延庆北山,在地下创造了连通两地地下岩溶水的热流通道的同时,在地表亦是彼此联动,对延庆北山的地形地貌产生明显改造,如今日的龙庆峡地区,同时位于西侧靳家堡断裂、南侧延矾盆地北缘断裂、东侧古城-苏庄断裂的上升盘,即是一个典型的断块山地,其大致的构造形态与钢琴上的黑键相当类似,在古近纪以来持续的相对抬升中,中生代原本覆盖的土城子组砂砾岩被侵蚀殆尽,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露出,经流水冲蚀、溶蚀,形成北方喀斯特地貌。在断块内部,持续的地壳抬升在溪谷与山岭之间形成短距离内的极大落差,流水强烈下切,形成冲蚀嶂谷地貌,包括后河龙庆峡段、东直河在内,深度均在300米以上,穿行于众神的脚趾缝中,仰望殿宇中的流光溢彩,停驻、沉默、爆发、惊叹,仅在转瞬之间。而在断块边缘,断层垂直运动形成较高陡坎,多发育为连续的线性断崖,西南侧,今官帽山一带,两条活动性最强的断层将沧海之遗嗣托举至上空,成峰成嵯,峻峭孤傲,人间之烟火与穹顶之清风咫尺之遥,村居之犬吠同高空之鹰唳上下交响,清晨鸡鸣破晓,绝壁上下相映于光明与黑暗,傍晚万籁俱寂,苍天两岸之影迹归拢于谐一,是为隆庆大观。

(来源参考资料2)

(来源参考资料6)

(来源参考资料7)
此行涉及的延庆北山中段,以古城-苏庄断裂及其北延伸线为界,东西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微单元,西侧为高峻凶险的喀斯特断块山地,前文已有所述说,而其东侧区块,处延矾盆地北缘断裂上升盘以及古城-苏庄断裂、旧县断裂下降盘,升降有所抵消,则属于延庆北山中相对低矮和缓的段落之一,出露岩层以土城子组砂砾岩为主,受迥然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两单元之间的历史遗迹及人文景观亦呈现出较大差异。在龙庆峡断块山地,虽然地形崎岖破碎不适宜人类生存,但幽深的嶂谷、山巅的极大仰角,形成相当可观的神显潜能赋存,加之以其临近隆庆、永宁城池之地利,先民逐光溯影,自辽金时期即开辟有宗教场所,儒、释、道、民间信仰多有交杂,神明之称号与释义多有更替,但诸神背后,那山岳之底色,却始终未曾变化。金刚寺与金刚二山相对而建,一说建于辽咸雍元年(1065),一说建于元代,神仙院建于古城河口北侧玉皇顶下,始建年代不详,元皇庆年间(1312-1313)重建,黄柏寺修建于官帽山下,据传亦始建于元代前期。明代,以上三寺院陆续得到重建,但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中均毁于战火,仅有石碑、古树、铁钟等明清遗存。清末,有洋人基督徒在旧县一带传教,并利用北燕羽山下两处天然溶洞遗迹营建秘密教堂,义和团运动期间,包括洋人传教士在内的数十名基督徒在洞穴中被烧死,“洋人洞”即因此而得名,1973年,借助古城河口的狭窄地形、丰沛流水与较大落差,古城水库开始建设,1981年竣工蓄水后,龙庆峡风光秀丽旖旎有若“京北小桂林”,在1984年开始接待游人并于1987年正式开放,而金刚寺、神仙院两座古寺,在诸方力量的协作下,亦分别于1990、1991年重建竣工,成为了龙庆峡景区中的主要景点。至于黄柏寺,处于龙庆峡景区开发范围以外,则从2007年开始被昌行法师承包山场,自行筹资重建,但因寺院属于违法建筑,于2021年冬奥会前严格的整治执法中,已被张山营政府腾退拆除。而之于东侧的太安山-辽坡一带浅山,山势低平圆润,在较适宜人类居住,聚落密度相对较高的同时,作为延庆北山中的缓和段落,亦是成为了连通延矾盆地与赤城地区,乃至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关键地带,特别是处于旧县断裂北延伸线上的黑峪口-白河堡一线,穿越延庆北山主梁最低点,自辽金时期即为帝王巡游之御道所在,其东侧缙阳山(今称“佛爷顶”)修筑的缙阳寺,在唐光启二年(886)始建后,得以在辽代多次受帝王驻跸、被扩建为上下两院,即与其毗邻御道的地理位置不无关联。元代,连通大都与上都的辇路在黑谷十八盘一段沿用辽代御道,缙阳山顶的缙阳寺上院得到重建,并被重新命名为“龙安寺”。明代,太安山-辽坡一带居于内边长城之外,但作为王朝外围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要冲地带,仍修建有烽台、隘口墙等少量城防设施,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北巡,驻跸团山并设置永宁县,大批山西百姓及犯罪官吏被迁移而来作屯田驻兵,永乐十五年(1417),出于屯田汉民与朵颜三卫之间的防御需要,苗乡岭一带设置诸关口、墩台,苗乡岭口、苗乡岭西顶口等重要隘口两侧另修筑小段墙体,至今保存仍较完好,而至于缙阳山顶的龙安寺,虽然信者之血脉已是迥然不同,但在短暂的安宁时代中,正德五年(1510),寺院中的石佛塔与神像碑依然再度得到重修。嘉靖二十七年(1548),俺答汗十万大军自太安山一带攻入隆庆、永宁,村堡遭受入寇烧杀抢掠,生灵涂炭、尸横遍野,史称“隆永之役”,翌年,嘉靖帝下发兵部讨论隆永防御事务,并于嘉靖十九年(1550)由宣大总督翁万达修建宣镇东路边垣,是为今日所谓外边长城所在,防御思路由明代早期的守口改为守连续山脊,墙体、敌台多由毛石干砌而成,部分冲要地带另设有砖石敌台防御,而自大平顶以西迤至佛爷顶一线重边,亦基本在本时期中建设完成,至于苗乡岭-太安山一带早期防线,处新建的东路边垣之内,防御功能降低,或大抵仅是在内外边防线之间起到传烽之用。清代,延庆、永宁结束战事,进入一段漫长的安定时期,寺址得到再度重建,下院仍称“缙阳寺”,上院则称为“石佛庙”,今日所谓“佛爷顶”,即以山顶之“石佛庙”得名而来。民国时期,石佛庙中仍有僧人主持,直至上世纪50年代,佛爷顶修建雷达站、气象站,庙宇房舍尽毁,而山脚的缙阳寺下院,则幸得保全至现代,并在21世纪得到重建,如今,那缙云山下静穆素雅的仿辽建筑,连同那千年以前帝王驻跸之历史,如今已成为延庆香营一带重要的地标与文化符号。

(龙庆峡金刚山实景图,本人拍摄)

(龙庆峡神仙院实景图,本人拍摄)

(洋人洞内实景图,本人拍摄)

(榆树仙向东北遥望辽坡风光,本人拍摄)

(榆树仙山顶风光,本人拍摄)

(
佛爷顶山顶未拆毁前的寺庙 ,来源参考资料13)

(
民国时期的缙阳寺 ,来源参考资料13)
言归正传,走友在黎明前的黑暗里,自白草洼东路口向北沿机耕路进山,至第一个路口,向右前方走碎石沟行进,沟口处有树枝堆放成的路障,很容易错过,走友可自其左侧绕过。溯碎石沟蹦跳小段,接上上方机耕路并右转来到一处宽阔的玉米田处,走到玉米田尽头下沟,沿小路钻行小段后,走友需向左前方伺机无路拔升上山,碎石坡上酸枣、麻梨疙瘩不少,走起来又滑又扎,挺虐,好在艰难路段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小段陡升之后,至一小山脊,山势转为和缓,荆棘转为稀疏,不远即可接上云瀑沟口向西上来的成熟小路。白草洼-云瀑沟一带上山路线走法较为多样,走友若无法接受钻林子走野路,也可以选择白草洼东脊-太安山废村、云瀑沟东脊等较成熟路线上山。

接上成熟小路后,左转沿云瀑沟西侧山脊向北上山,该段小路目前已被云瀑沟景区初步开发,虽未铺设石阶蹬道,但在断崖处已设有简易铁梯供行人攀越,且部分位点有崭新的导览地图指路。从导览图中,可知云瀑沟西脊上有“二土埃”、“头土埃”等地名,或为当地村民对土城子组砂砾岩风化形成的紫红色砂土的独特称谓。走友在拂晓晨风中快速行进,至7:39,日出南山,火光迸裂,短暂的金色世界以后,再度睁开双眼,群山上下,已是一片青蓝。



日出以后,继续沿云瀑沟西脊爬升,至一三岔路口,接上云瀑沟上来小路,此后上山,处云瀑沟东脊-东直河-龙庆峡的热门穿越路线以上,路况进一步转好,沿途可见大量商队留下的贴纸路标。此行队友低调大神见多识广、思维灵通、物物而不物于物,在休闲路段上一路侃侃而谈,不觉已是来到山脊云瀑沟垭口处,此处右侧沿山脊可去往半块豆腐山垭口,左侧有少量轨迹下白草洼东沟冰河,此行则选择直行继续循商队路标向大安山垭口移动。横切过一小山包,又至太安山东垭口,右侧向北有简易机耕路通白塔村、跳石河,西北侧另可无路上切登顶千米峰太安山,而向西南继续横切则为此行正确路线所在。太安山为一典型单斜山峰,岩层整体南倾,倾角25°左右,北侧沿垂直节理侵蚀,形成连续断崖,南侧沿水平层理侵蚀,则形成平缓坡地,土壤松软,松木苍郁,走友漫步于微风与暗香之间,可谓清静,可谓闲适。


在横切小路上大肆享受,接上白草洼去往后城的翻山水泥公路,沿水泥路行进小段后,再向右抄近道走小路稍作爬升,8:42,抵达太安山垭口,两侧有小段毛石干砌隘口墙遗迹,据延庆越野跑爱好者兼民间学者侯志刚先生考证,此处系明代所设苗乡岭西顶口,城防设施应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修建,连通其西侧的龙庆峡、海坨山诸山险、屏障,以及东侧迤至辽坡、佛爷顶一带诸隘口、墩台,一同组成了明代早期隆庆、永宁与朵颜三卫之间的重要防线。太安山垭口同为一穿越节点,西侧有路去往洋人洞,而此行走友则选择翻越垭口经水泥公路行进小段后,再左转陡降去往东直河乃至大小麻山一带地区,下降途中,见路旁有冰泉冷涩,为东直河源头之一。


下降一段距离后,到达谷底东直河沟脑四岔,这里处延庆、赤城、龙庆峡断块山地、太安山平缓山地四个地理单元的交界过渡地带,为一重要结点,东北溯沟谷可去往姜家沟,西北有横切小路通达至白塔村、野猪窝,西南沿东直河流石滩蹦跳能到龙庆峡踏冰,而东南侧即为此行所走从太安山垭口过来的成熟小路所在。此行本人规划的探索版轨迹意欲自小麻山东南侧上山,在此走友暂且左转循东直河向西南行走小段,并伺机寻觅沟谷右侧上山机会。
大小麻山,处于野猪窝东沟、东直河、姜家沟-白塔-野猪窝村道合围形成的近三角形区域,居龙庆峡断块山地东北角,出露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岩层北倾约25°,为兼具单斜与层状特征的喀斯特地貌山体。据全网首登两山的延庆走友“大雅新风”信息,大麻山阳坡、小麻山原属太安山村,后因太安山村部分移民至米粮屯村,作为村属山场同样转为米粮屯村管辖,后京、冀两地划界时工作疏忽,没有通知到村镇,导致大麻山以南直至东直河被划入河北界内,现为旧县镇在河北赤城的飞地,二十余年前,大小麻山垭口处有不法分子种毒,后被旧县镇禁办查处,现在早年的卫星图像中仍可看见种毒田地,不知是否为大小麻山山名之来源所在。2023年4月、2024年9月,大雅新风两次探路大小麻山,探通大麻山东北沟谷、小麻山东南沟谷两条可行的上下山路线,前者相对好走,后者则在沟谷内有三处较大断崖,攀爬难度较大,需使用绳索保护方可安全通过。本次走友三人探访大小麻山,除打卡两座冷门千米峰以外,按照大雅新风在2024年9月轨迹中提及的优化思路,尝试自沟谷南侧寻觅避崖路线上山,并根据卫星遥感影像,尝试自大麻山向西北沿山脊下山,亦为此行的潜在目标之一。大小麻山一带地形复杂,基本没有小路痕迹,多灌木、小崖,新、弱勿走,雨雪天气慎走,此行探索的上下路线本人暂且详述如下:

1.经东直河跳石头走到小麻山东南沟口,随后右转开始探路,贴左侧崖根下的模糊小路行走不远,至海拔约908米处,这里右侧沟谷内部据大雅新风轨迹有两三处断崖较高,需使用绳索辅助,此行优化路线,准备从此转而向左陡升,在沟谷南侧探索潜在的避崖路线上山。

2.左转陡升,见有模糊路迹痕迹盘绕上山,循神秘小路很快登上南侧小垭口处,随后径迹翻过垭口向右侧横切,路况明显转差,灌丛几已长严,横切不远,来到又一沟谷中,此处小路痕迹完全消失不见,走友转右循沟谷爬升,落叶略滑,灌丛略密。

3.无路上切至海拔约972米处,这里沟谷分为南北两岔,右沟与计划轨迹接近但目测灌木茂密,左沟开阔直通垭口但与上山大方向偏离,三人意见出现分歧,低调循左沟陡升,准备先爬升至上方垭口再向右横切,而蛇、181则在此循右沟爬升,尝试向计划轨迹靠拢并伺机向西北切回小麻山东南沟。此行本人所走右沟,下部灌木略密,上部坡度较陡,多落叶、碎石,走起来容易打滑,但断崖并不连续,均可自沟谷两侧轻松绕过。

4.经右沟艰难陡升,至海拔约1064米处遭遇断崖1,自左侧绕过后,发现一模糊兽道上山,查看循迹软件,发现已与原计划向西北横切返回大雅新风所走沟谷的手绘参考轨迹渐行渐远,由此也便将计就计,转而循小麻山东南侧山脊探路上山,模糊路径断续隐约,灌木不甚茂密,无需攀爬断崖。海拔约1164米处的一处裂缝为本路段唯一难点,坡度甚陡,落叶很滑,脚下难以借力,走友借助两侧树杈生拉硬拽上去,很费臂力。

5.沿模糊路迹突破最后一道岩崖后,至海拔1250米左右,终于来到大小麻山顶部的夷平面上,山势迅速放缓,植被由灌木丛转为乔木林,小路痕迹虽然依旧不甚明显,但相对于先前的复杂地形,走起来亦可谓相当舒适。自主山脊东侧横切,在废弃梯田处接上大雅新风轨迹,此后再沿山脊向西北爬升小段,小麻山之巅峰即已是相距不远。

6.10:55,登顶小麻山,该山位于太安山西北、家渠西南、大麻山东南,海拔约1339米,山顶没有任何标记,植被略密,山石上方西侧、南侧视野开阔,仰望可见海坨戴雪高踞九天上下,俯瞰足有隆永营堡渺茫于烟霭内外。蛇、181在峰顶稍作观景、休息,与出现意外状况的低调汇合,三人一同午餐后,于11:25左右再度出发,继续向不远处的大麻山移动。








7.小麻山西北侧山脊多岩崖、荆棘,行进艰难,走友遂选择原路回撤小段后,向左无路下切,来到山脊东侧较平缓的乔木林后,再左转往大小麻山垭口无路横切。据早年卫星遥感影像记录,垭口内部开垦有小片神秘田地,或为不法分子种毒之处,而大小麻山之山名,亦不知和过往的种毒历史有何关联。被旧县镇禁办查处后,田地撂荒近二十年,如今其景象已与原生植被没有明显差异。

8.自大小麻山垭口向北沿山脊大方向寻灌木稀疏处爬升,与白塔村借大麻山东北侧沟谷上来的路线汇合后,再左转向西沿模糊路迹行走不远,即可见大麻山主峰隐现于枝桠之间。跌宕过一小垭口,临近大麻山处的一小段陡升为一难点,落叶较滑,间或少量简单攀爬段落,需走友手脚并用。

9.12:06,登顶此行最高点大麻山,该山位于小麻山西北、白塔村西南、野猪窝东南,据百里溪给出的官方测量数据,山顶海拔1383米,其上没有任何标记,植被较为茂盛,仅西侧视野较为开阔,除近处耸立的富贵山,较近处横亘的海坨山以外,极目远眺另可见崇礼大马群山喜鹊梁、大鹰梁、大南山一线雪岭晦明于天际。






7.登顶大麻山后,循手绘的探索版计划轨迹,继续沿山脊向白塔野猪窝垭口探路,据部分卫星遥感影像,大麻山西北侧似有较高大断崖难以通行,此行探路实走发现大断崖仅分布于山脊两侧,而沿山脊行走则完全可行,局部甚至可见较清晰的斑羚兽道,路况之好大大超出预期,途中仅有小断崖2阻路,凭借裂缝可轻松通过。


8.沿山脊下降至大麻山西北垭口,这里向东北走沟似有路可下山至白塔村,此行走友继续沿山脊行进,面对岩崖阻挡本疑无路,在低调大神的超强路感加持之下,却是探出一崖间密径,三步两步蹿上,身登万丈绝壁,手摘九重星辰。

9.在断崖山峰处震撼于神域大观,稍作嘚瑟之后,右转循其西北侧山脊继续下山,不远遇太安山自然保护区木制界桩,此后下行,虽然小路痕迹相对模糊,但植被均以阴坡上的高大乔木林为主,灌丛稀疏,很是好走。

12:52,走友三人下行至白塔野猪窝垭口,完成两座千米峰打卡及全部探路目标,此后前往东直河、龙庆峡一带,均为成熟路线,沿途虽然仍有些许坎坷,但其艰难已远远无法同先前相提并论。在垭口左转西行下山向野猪窝移动,这里可以走机耕路盘旋,也可以走其中的废弃村道小路抄近道,野猪窝坐落在大麻山与富贵山之间的小盆地处,为赤城县域内一自然村,走友在2023年2月登富贵山的行程中见村边田地仍有耕种痕迹,两年间,此行再度前来,发现田地已是彻底撂荒,山村亦已无人居住。


在撂荒田地前方左转,沿野猪窝东沟下行去往东直河、龙庆峡一带,此后约3.8公里路,走友从众神的脑瓜顶来到众神的脚趾缝,虽与苍穹与飞鹰渐行渐远,但那冬日倾斜的光照,打在深渊与层巅之间,创造出极致的二分世界,沟谷深处的行人,穿梭于光影,时而温暖,时而仰望,震慑、驻足、惊叹、追寻,仅是在转瞬之间。而在路况方面,野猪窝东沟路线则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路线为沟谷两侧的成熟小路,走起来很是舒适,可谓龙庆峡断块山地中不可多得的景观大道,而下段路线虽旧时开辟有简易机耕路,但在历年山洪中已基本被冲毁,如今走友沿流石滩蹦跳而行,膝盖、脚踝需要注意扭伤风险。






14:04,野猪窝东沟汇入东直河,走友接上去往龙庆峡方向的成熟路线,路况略有转好,但跳石头仍然在路线中占据较大比例,走起来也并不算特别休闲。东直河临近龙庆峡断块山地东缘,在短距离内的下切深度即在300米以上,永夜之地府与光明之城池咫尺为邻,鬼魂之幽径与清风之大道相隔寸步,走友在两种色彩之间,流离、迷乱,从目光到双脚,从心跳到呼吸,群山上下,上演的,仍是一场属于光与影的游戏。



沿东直河行进约3.4公里,抵达古城水库北库尾,开始踏冰。从野猪窝东沟走到东直河,那里的世界,若说归属于光与影,那么,在这里,冰层,带来的,也便是那世界中的第三种色彩,行者站在黑与白的分界线,左侧是光明,是生机,右侧是黑暗,是信仰,此时,抉择,将不如以往那般紧要,毕竟,向下俯视,在冰层之下、另一个界面以外,蕴藏的,仍有森郁、仍有婵娟,仍有,那无限的距离与无限的遐想。作为北京冬日踏冰的热门目的地,人群,本可以成为这神域中的第四种成分,可惜此行走友在之前耽误不少时间,未能追上前面的“徒步强国”队伍,冰中之月,也便只得尽付于冷寂之间。










15:10,走友抵达月亮湾岔口,在此结束踏冰,准备经成熟路线翻山至黄柏寺下山。此段路线在一南北向张裂隙的基础上开辟而成,经过官帽山与南崖之间的延庆北山山脊最低点,顺直好走,难度不大,纸面上的200米爬升、2公里路程,在一路闲侃中,人间之气息便已浓郁。


16:19,走友抵达黄柏寺公交车站,等待13分钟后,在此坐上Y43路至延庆东关换乘919路区间车返程,顺利结束本次活动!

参考资料:
1.姜守玉. 北京市区域地质志[R].北京市地质矿产局.(1991).
2.许欢,柳永清,刘燕学,等.阴山—燕山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沉积特征及盆地构造属性分析[J].地学前缘,2011,18(04):88-106.
3.焦守涛.八达岭花岗杂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4.胡健.北京延庆地质公园中北方岩溶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5.土作家《贝加尔湖和汾渭裂谷成因之谜》,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17242652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6.邢作云,赵斌,涂美义,等.汾渭裂谷系与造山带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地学前缘,2005,(02):247-262.
7.雷晓东,李晨,王立发,等.延庆盆地大地热流异常及其构造背景[J].地球物理学报,2022,65(09):3405-3418.
8.张进平.浅析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地热地质特征[J].城市地质,2019,14(01):26-33.
9.李前达《神仙信仰,龙庆峡神仙院探秘》,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jXo3-3367gHz2HCKEC4Fg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10.《延庆县的寺庙(龙庆峡)》,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7726f523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8.html?_wkts_=1737035111547&bdQuery=%E9%BE%99%E5%BA%86%E5%B3%A1+%E9%87%91%E5%88%9A%E5%AF%BA%E5%A7%8B%E5%BB%BA%E4%BA%8E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11.百度百科《龙庆峡》,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E%99%E5%BA%86%E5%B3%A1/446378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12.经济大视野《北京有四百年历史的黄柏寺禅院缘何被拆》,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92043523407910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13.杨程斌 范学新《辽代高僧郎思孝与延庆缙阳寺》,链接:https://wwj.beijing.gov.cn/bjww/362760/362770/436380705/index.html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14.侯志刚《跑步寻长城:千年延庆旧县的北山长城遗迹》,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ezJaShOUeRQ4P_JmoVV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