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人说要去的那座山有三个名字:原名伏龙山,俗称大王山,现在又叫狮峰山。现实是,名字再多也没用,山还是那座山,神仙没来就成不了名山。
比山名更让人熟知的是山中的一寺一墓。寺是桐溪寺,墓是曾国藩墓。
桐溪寺也有两个名字,古称兴国寺,清代改名为桐溪寺。此寺据说始建于唐代,不过同大多数寺庙一样,寺毁了复建,建了又毁,如今寺院是全新的,留下的旧物寥寥无几,比如活下来的几株罗汉松和白树,以及数块围墙砖。
曾国藩墓位于桐溪寺后,是清末名臣、湘军创始人曾国藩的墓地。既然是名人,墓地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依山而建,视野极佳,前面还有一座千年名刹。晓泠说3年前第一次开题来过此处,现在变化不小,应该是这几年又重新修缮了。
课题噱头是桐溪寺的斋饭。为了这顿斋饭,一行人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先是钻了会刺篷、爬了段山坡,后是在寺院与用斋点之间走了个折返。身是热了,汗也出了,早上吃的全都消化了,只是差点误了用斋时间。
吃斋饭只是一个伪主题,哈走之走才是正道。于是一行人休息片刻之后,正式向山里进军。
山不高,海拔仅200米,尚不及岳麓山,但不妨碍此山是块风水宝地。因为路上遇到的墓坟有点多,且修得都不错,还有专用道,可见风水是不错的,怪不得曾国藩墓最终还是迁葬于此。
山脊线走得十分舒服,落叶枯草铺就了山路,阳光透过树林传递着温暖。远观伏龙山酷似伏卧的巨龙,近探大王山似乎又有着十足的王者之气。应该说这是一条轻松版的徒步路线,吸引了一些市民来此打卡。
一行人走走停停、闹腾一番之后,又返到了桐溪寺。公里数差不多了,大家似乎还没尽兴,于是兵分三路,有事的先回家,几个人去了江边,我和晓泠为了寻黄自元的碑刻,又去了一趟桐溪寺和曾国藩墓。
黄自元为曾国藩书写的神道碑文还是没见着,不知现在藏于何处。不过,倒是见到了由李鸿章亲题的神道碑。据说,此碑早些年还被建筑垃圾掩埋过,所以损坏严重,现在用肉眼是看不清几个字了。
一位自称为拓碑爱好者的男士对我们说,如果允许拓,他拓下来的碑文应该会很清晰的。当时,他正在拓一块写着“曾界”二字的石碑。见我们虚心求教,他便滔滔不绝讲起了他的发现,什么曾国藩墓上的龙为什么要这样刻、塔林的石塔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是长了见识、受教了。湖湘文化的厚重,是藏于山水间、藏于楼宇中的。在打卡拍照的行进中,还是要多看、多听、多学、多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