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泠最近跟长沙的文物古迹较上了劲,开了好几个题,貌似脱胎换骨成了某社的“考古专家”。
这次去的是坪塘,一行5人。暂且给此行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探古寻幽之旅,因为除了本人,其余4位都是专家学者型的美眉。作为打酱油者,本人需牢记三点:一是认真听好讲,专家学者谈古论今的时候尽量不要插言;二是干好份内事,紧跟队伍不当逃兵;三是努力拍好照,打卡点必拍,美人照多拍。
于是,一路狂拍了百余张照片,后被美眉们封了个“高大上”的称号:“高级摄影师”。激动之余,又给自己加了个任务:记段流水账,附一篇出走报告。年底了,不想欠作业,不想年终考核不合格。
言归正传。这一趟“探古寻幽”,还真找到了几处古迹。这些古迹,都是2010年政府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
首站是普渡桥。这是一座单拱石桥,据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如今,只见桥面的青草黄土与桥身的块块麻石,一片荒凉。轻踩踏过,遥想当年的繁华与荣耀,那时有护栏,有桥头庙,有络绎不绝的人流,有下轿、下马恭谨过桥的文武官员。
过普渡桥向西而行,曾经是一条官道,现在只留下杂树杂草与之相伴。路边的观音港溪水似成一潭死水,水边的芦苇长得倒是不错。
前行数百米,有几户人家,向右拐到溪边,便到了节莲桥。此桥很简洁,由6块长麻石拼成,没有造型,只求实用。每块麻石长约5米,并不多见,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坚实。
寻找七星剑桥花费了一些功夫。因为,这座桥是整体搬迁过来的,原址已不留痕迹。整座桥为花岗石结构,颇具特色的有两处:一是桥墩刻有蜈蚣图案,本人孤陋寡闻,第一次留意到;二是桥墩采用船型造型,以减小水流的冲击,彰显了古人的智慧。
除了古桥,清代的谭钟麟墓也是要探寻的地方。谭钟麟为茶陵人,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何葬于坪塘不得而知。墓地规格很大,由碑亭到墓冢相距差不多200米。碑亭名为荷叶亭,因亭内有石龟,所以也称乌龟亭。经过修缮,已焕然一新。亭内的碑文为黄自元手书,此乃欧体大家,今见真迹,不枉此行。
中餐是在泉湖寺用的斋饭。晓泠之前一直联系不上,碧玉一个电话搞定。因时间紧迫,我和苏衫步行一公里回头取车,再一起赶上预订饭点时间。寺庙正在举行法会,人较多,以至于饭不够了,加煮了些面条。
应该都是些有缘有福之人,才得以成行。饭后太阳也出来了,于是驱车去寻人民港。导航标注点未找到,便一直开到了坪暮大桥施工处。晓泠说算了吧就此分开,碧玉和搜搜意犹未尽,说去鹅洲转转。便一起去吧。没想到,去往鹅洲的路上意外发现了人民港排灌站,这就是缘分吧。
因苏衫有事,一行人先是车游了鹅洲的南部。鹅洲号称“清廉村居”,南部的茶馆、民宿、露营基地却是遍地开花,还有被圈下的一块块油菜地,一到旺季就成了他们的摇钱树。所以,徒步路线是岛的北部。一路上没见到其他人,漫步江边沙滩与林中草地,走走停停,轻松自在。夕阳西下时再回到岸边,在拆迁区穿行了3公里后,到达地铁站愉快结题。
……
已经超过500字了,所以可以不写了。图片也可不再发了,因为晓泠的报告已经很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