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桥记   

  • 叶晓泠 2023年12月15日



    远眺普渡桥




    走到普渡桥下右侧(见上图)

    惊到一比兔大比狗小的野物

    没看清楚究竟是什么

    动静很大 

    拼命往深草丛里窜




         (普渡桥,始建于明末,是坪塘官道的组成部分,至今有约三百年历史。桥上原有护栏,桥头有庙,一般的文武官员过桥均要下轿、下马。

      普渡桥扼守的古观音港,旧时为附近五乡一镇的经济中心,上世纪六十年代仍通航,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大型集市,有麻石古街。

           但到今天,港口、古街已成为遗迹,此地有近千年历史的包公庙,文革时期被毁,目前仅存的石狮、石马、石羊散落四处。)




        ( 观音港溪水冬春水涸,夏秋盛涨。汛期洪水可涨至古塘坪,抗战中县道修筑增高,始不妨碍行走。

           离观音港街道约二百公尺,有长沙河西著名的包公庙,在县道旁一巨型小山包上,四周有围墙,路旁有麻石台堦十数级。即至庙门前小坪,庙门高大。上有匾额“包孝肃公祠”。进门经戏楼下至前殿观剧大坪。两边有包厢式看台。大殿正中为黑色长髯包公塑像。两芫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个大型塑像。类似佛寺四大金刚。大殿后有韦馱神像。后殿还有观音与关圣像,大殿左侧有大庙道士住房与食堂。)




           (普渡桥位于长沙市坪塘街道观音港社区西北侧,是一座具有长沙地方特色的清代单拱石桥。

             据考证:该桥始建于清早期,是当地为方便交通和促进商贸活动而建造,也是观音港古镇与外界连接的交通要道。该桥呈东北、西南走向,单拱,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桥长25.8米,宽6.5米。桥面及栏杆毁坏严重,桥身由麻石砌筑,砌法规整。

             普渡桥2010年10月被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该桥对研究清代长沙地区社会交通状况及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普渡桥桥面 乱草黄土 

    桥上根本看不出是桥面

    也完全感觉不到桥的存在




    朴拙的节莲桥


    在这里 

    碧玉 搜搜 午牛走了岔路

    没有跟上 

    感谢苏衫摇铃子




    节莲桥桥面由6块长麻石拼成,

    两跨,麻石砌成桥墩做支撑。




    水岸乱草争颜色




    鸟有序 花无状




    浅水芦花浸碧天




    一路小径野趣

    沿河悠然而行 

    有如画中水乡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





            (长沙泉湖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坪塘镇双湖村,始建于隋末唐初,原名观音寺,东靠湘江,初由九座小寺院组成,清朝乾隆年间九座小寺院合建成“泉湖寺”,寓意“合九归一”。属佛教南禅临济宗临济法脉,住持释昌慧为临济法脉第四十五代弟子。

             泉湖寺东望湘江,北邻巴溪,南毗鹅洲,自水运昌盛以来,泉湖古寺一直是过往渡客的必朝之地。  




    泉声通佛语,

    湖月印禅心。




    斋饭素食




    感谢碧玉热心电话

    感谢苏衫回头取车

    我们顺利赶到寺庙




    苏杉 搜搜 我 在师父的热心引领下

    参加了法会的最后一部分




    泉溪寺也即将拆迁搬离




    佛系喵咪




          清代的荷叶亭 也称乌龟亭

       ( 乌龟亭是古代墓葬中,神道碑亭的俗称。因为亭子里面都会有一个驮碑用的龟趺而得名,能配有神道碑的墓葬非富即贵。

          岳麓区坪塘街道白泉村的乌龟亭建于光绪三十二年,亭内正中青石龟背上立着一块汉白玉的石碑。石碑为汉白玉材质,碑文字迹工整清晰可辨,为黄自元手书。这位安化籍的楷书大家也为曾国藩书写了神道碑文,可见其书法的为世人所公认。)



    停车时 年轻的男主人很客气 

    还带着我们去寻荷叶亭 感谢

    但他却不知道百米开外的谭钟麟墓





     ( 百度曰:“荷叶亭颇具科学和艺术价值。亭高6米,6方,边长3米,6根30厘米直径的花岗石柱托以圆墩石坊,上面1.3米高的六角飞檐亭帽由水泥现浇而成, “帽沿”彩绘鱼龙花鸟等。亭内立有30根花岩石柱直通亭顶,人不可入,内伏青石龟。龟背上有―2.5米高、1米宽的石碑。碑亭建在小山包上,占地约80平方米,前有小河绕过。碑亭四周今皆开成田地。护栏石柱已断一根。碑首脱落在地,碑身斜倒于护栏石柱上,然碑文清晰可见。”)

    荷叶亭修缮完毕,断裂的石碑也已续接。




    亭内石碑 顶庐彩绘鱼龙花鸟



         

        谭钟麟墓


        脱帽致礼

     


        (  谭钟麟 1822~1905,字云觐,号文卿,湖南茶陵人。谭钟麟与湘军有着紧密的联系,曾历任会试同考官、湖北乡试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府遗缺知府、河南按察使等职。

            同治十年(1871年)因左宗棠推荐授陕西布政使,次年曾护理陕西巡抚,期间他体察民情,废除苛捐杂税,调和汉民与回民的关系,为湘军西征甘肃及时提供军饷,深为左宗棠赞许。

            十七年(1891年)春奉旨入京,以尚书衔补吏部左侍郎,后历任户部左侍郎、工部尚书、闽浙总督、四川总督等职。

            二十年(1894)年加赏太子少保衔。

            二十一年(1895年)春调任两广总督,曾力排众议,禁赌查盗,维护治安,但终不能畅行其志。

             二十五年 (1899年)冬奉旨回京,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三十一年(1905年)逝世,谥文勤。所以在白泉村,当地村民称他“谭制台”,也有说法是“谭侍郎”。

           1899年,年近八旬的谭钟麟告老还乡。

           1905年在长沙病逝,安葬于现在的坪塘街道白泉村荷叶塘。

            由碑亭到墓冢还要步行几分钟,可见当面整个墓葬的规格有多大。据当地老人讲当年的墓地很气派,不仅有碑亭还有神道 华表 墓庐 石兽 等等。后来因文革时期被破坏,仅留下墓冢和碑亭,所幸的是墓葬并未被盗,听老人说墓地区域属于红砂岩底层,棺椁埋的很深,然后还用三合土打的很结实,想要打开墓葬绝非易事。

          谭钟麟 墓坐西朝东,圆形封土堆高1.2米,底径3米,以三合土筑成。墓前原立有石华表、翁仲皆毁。墓前立汉白玉碑三通,主碑高3米,宽1米,刻文为“茶陵谭文勤公墓”。次碑上刻有子、孙各4人名字。

          谭钟麟、谭延闿、谭泽闿父子三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以“茶陵三谭”著称,在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名气。)


    另:    谭延闿 


          (   谭延闿、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

              他能打仗,是湖南湘军的总司令,江湖人称“谭三枪”;

              他是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历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在蒋介石孙中山和毛泽东三方势力中间明哲保身,过得滋润无比;

              他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被誉为“近代颜书大家” ,连毛主席都求过他的书法作品;

              他是资深“吃货”,也是卓有成就的美食家,是组庵湘菜的创始人;

              他专情专一,拒娶超级白富美宋美龄,也绝不纳妾,与妻子一生一世一双人。)





    这座桥是整体拆迁过来的

    原址扩建 依然唤作七星剑桥



      

         (  七星剑桥位于岳麓区坪塘街道白泉村毛冲组,是一座具有湖南本地特色的清代石梁桥。

           据考证:该桥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3),是当地群众为方便交通而建造,也是当时长沙通往湘潭县的交通要道。

          该桥呈东西走向,为三墩两搭桥,桥长12米,宽1.5米,距水面2米,整座桥为花岗石结构,桥面由八条同等长度的石料构成,

          桥墩为船型,头朝南,逆水流。石墩底部刻有蜈蚣图案,桥面与桥墩连接处有石拱支撑,七星剑桥2010年10月被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该桥对于研究长沙地区清代社会交通发展状况及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蜈蚣是桥墩上最常见的石雕吉祥物。用蜈蚣来装饰桥墩,以期达到“厌胜”目的。

       “蜈蚣避水,寓意庇佑桥体平安。”

       《庄子·齐物论》曾有云:“蝍蛆甘带”。

          传说洪水与蛟龙同行,蛟龙摇头摆尾易把桥墩打垮,而在梅山文化中蜈蚣可以制服蛟龙。石礅上雕刻蜈蚣,是对桥的祈福保护,起到镇龙护桥的作用。

          民间又相传,大蛇即蟒,蟒可变成蛟龙,蛟龙会兴风作浪,故而刻蜈蚣于桥上以制服蛟龙兴风作浪,避免桥梁被冲毁。这是工匠们将民间“物象互制”的原理,应用在了建筑上。当然,这只是古代人们的良好愿望。)




    在这里 我们拦下一位摩托车

    本地中年村民 他非常非常耐心 

    二十多分钟 无问不答 不厌其烦 

    深深感谢 好人一生平安




    不知名的红砖拱桥




    民国十五年的石条

    乱弃在桥下水岸边




    江风轻柔 感受细沙  你画我看




    清浅“月亮湾”




    上周的今天

    我们行走在江对岸

    那里有新石器遗址

    还有包爷庙 龙王庙




    “流水下滩非有意,

    白云出游本无心。”




    吟啸且徐行




    寂寂平林 岁闲人静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寒林空见日斜时”



     

          (鹅洲最早成形于何时,史无记载。

             鹅洲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最南端的湘江中,南与兴马洲隔水相望,全岛土地总面积为1.25 平方公里,辖4个小组143户500余人。

             但其得名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乱世,谋士范蠡预料到有“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于是携美娇娘,经洞庭,越荆楚至此。一天,有商人问此地地名,范蠡见眼前百鹅戏水中流的场面,遂名之“鹅洲”。

            鹅洲上的居民多姓朱,鹅洲上朱氏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大概在明朝的时候迁住于此。根据《湖南姓氏流源》考证,鹅洲有定居居民是从明正德元年(1506)开始的,当时移民领袖正是朱姓,据称为朱元璋的后代。岛上仍住着509个村民,朱姓为第一大姓。)




    水墨兴马洲




    风车立斜阳




    迤逦鹅洲桥


    搜搜穿了九年的冲锋衣落在桥下

    走到河对岸她才记起 却不愿再回头

    此时已徒步十二公里有余




    洲尾圈地入不得


    感谢 苏衫 专车慢游洲尾





    鹅洲的对岸






    对岸是鹅洲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形色乡村 鸡犬桑麻




    夕阳西下 冬月轻踏


    我和搜搜同在此

    惊叹夕阳之美

    无奈手机摆烂

    也扑捉不到半点绚烂




    又偶遇不知名桥




    “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坪塘街道香泉坝上水闸工程

    牌子上这样写着 却没有桥名




    白泉河




    人民港排灌站、人民港机台(上图为原址)

        ( 位于岳麓区坪塘镇双湖村沙石场南侧170米处,是长沙市唯一的水利设施类型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该排灌站建于1954年,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43平方米,房高5米,面阔4米,硬山墙,两面坡屋顶,盖大红瓦,房子正墙有对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横批“为人民服务”。2010年12月被长沙市文物局公布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



    吊装迁移后


     ( 人民排灌站为长沙市首例整体吊装迁移项目,为全市的文物保护工程迁建探索了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真实的历史印记。)




    ( 人民港排灌站是新中国建设初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为提高生产力防止自然灾害所作的努力,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既有文物、史料价值,又有政治及艺术观赏意义,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原貌基本保存完好,为研究现代水利设施的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我们开车去寻 啥也没找到 掉头去往鹅洲 

    却意外发现人民港排灌站安然矗立在路边





    湖南大学科创港(新校区)定址于此

    附近村落拆迁完毕 只剩大片残屋破瓦 

    感谢好同志午牛 执杆取柚

    水分充足 果味纯正的红心柚

    放在地铁座位下 可惜忘记拿




    “()”符号之内文字皆来源网络 感谢!


       所有美图提供  午牛 谢谢


  • 能量
    好想在一起,然,能看到图文并茂,也幸之。
    2023年12月16日
  • 苏衫
    好图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历史知识,我准备发朋友圈
    2023年12月15日
  • 搜搜
    字美图美,堪称完美。手工再点个赞。👍👍👍
    2023年12月15日
  • 流苏
    完美
    2023年12月15日
2097 浏览   4 回复
相关动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