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地点在卧虎山公园对面,凌晨时分的轻度扬沙已经停了,现在是多云天气。一个中年男人见我们一伙人聚在路边,凑过来搭讪:
“你们是旅游的吗?”
我回答:“徒步。”
他问:“给钱吗?”
我说:“不收钱。”
“不给钱谁来啊。”他嘟囔着,一脸不解地拂袖而去。
10点准时出发,南瓜叶和安佳贝迟到了,我让他们结伴在后面追赶。
水泥路绕着在卧虎山山脚,略有起伏。阿贤家的两个孩子跑在最前面,遇到岔路就停下来听我的指令。又是采桑葚的季节,不时地停下来摘一会儿,但没几颗好吃的。
一家三口在摘桑葚,我们经过时,男人问:“你们是旅游的吗?”
“是。”我回答。
他一脸不解:“这儿有什么好旅游的。”
这儿有什么好旅游的?这儿是房山岩地质公园呀。
用大石头搭的公园大门上写着公园的名称。有用泡沫材料建成的巨型蛤蟆,就像从施里芬老师的视频里跑出来的。还有穿梭于球状风化的花岗岩怪石之间的石板路。而且关键是不收钱。
还有那些把花岗岩山峰纵向切开,像切豆腐一样切开,形成巨大墙面的废弃采石场,让你产生一些奇怪的联想,外星人,史前文化之类的。
我们还沿台阶爬上一个山头被切割后留下的广场,平坦,面积广阔,可以容纳一个小学在这里做广播操,两侧各有一面石墙,南侧俯瞰一个池塘。石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而是切成台阶状,但台阶的高度与进深完全不成比例,高度约1米,进深则容不下横放一只脚,每个台阶的正面则是光滑如砥,所以,要想沿着台阶往上爬是极其困难的,我只能爬上一层,而且是用难度很高的动作,先往上一跳,两手抓住二层顶端,两脚悬空,然后右脚抬起,踩上一层台阶,往下蹬,用两手和右脚的支撑把身体撑上去,右脚跟上。两只脚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蹬住台阶,要依靠两手撑住上一层才能保持平衡不掉下去。再往上爬,就不可能了,手臂长度够不到第三层,臂力也不够了。还是海运厉害,动作灵活矫健,身高和臂力足够,可以爬上三层。
这样僵持着,与其他伙伴一起,在soso指挥下摆拍了一张各显神通奋力往上爬的合影。
我们在跟岩壁角力的时候,群里传来消息,第一批伙伴已经抵达老爷庙会场。从广场上可以看到对面小山上庙前空地有人影在晃动,我向那个方向喊了几嗓子,没有回应。我们急忙下山,奔赴会场。
我们抵达的时候,会场上已经聚了10来个人,搭了一个帐篷,还停了一辆车,居然可以直接把车开上来,我低估了这里的交通便利度。很快,阿燚的队伍也到了。其中居然有一个老朋友——2005年创社之初的社友,已经失散多年,忘记了自己的ID,注册了新账号“西班牙短剑”回归。
域名奉还仪式顺利举行,这个会场简直是天赐之所,天气也非常给力。
聚餐之后,掉了几个若有若无的雨点。于是各自开拔,循不同路线离场。
我队有3名成员转会到其他路线,我们按计划前往山口村,中途计划外发现一个观音庙,庙建在一整个花岗岩台地上,小巧玲珑,山门背后神龛里供奉着一个微缩版韦陀,铜制的降魔杵搭在臂弯,可以拿下来,居然没有被人顺走。三间正房,中间一间供着观音、太上老君、弥勒佛,左边一间供着财神,右边一间供着关公。台地之上,庙的四周,栽了果树,李子、海棠、葡萄。台地东侧还有一个微型动物园,两个大笼子,一个养着6只孔雀,一个养着4只鹿。附近都是村办工厂,其中还隐藏着某个会所,刚刚举办了村中某土豪女儿的宴会,一个很大的引路横幅贴在路口的广告牌上,我们抵达前不久刚放过大型鞭炮,满地的鞭炮屑,工人们正在奋力清扫。
到山口村以后,感到仍有余力的我们决定沿山官路走回起点。
意外收获是官地村,这里是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临街墙上画满地质科普、北京猿人、采石业相关主题的壁画,立意高远,画功精湛,非普通村庄的二十四孝可比。此村主打地质科普研学主题,每个路口都有精心设计的路标,指向“房山岩体”、“官地杂岩”、“羊屎沟”、“地球年轮学校”。村子的支柱产业采石业及石材加工业被关闭后,转型的旅游业是政府资助的,且貌似有前总理的亲自关怀,但今天没有什么游客,除了我们几个,还有一拨外来人员是电影《青爱》的摄制组。
羊屎沟在山官路旁边,入口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乡把守,不允许游人进入,据说是因为进去采化石的人太多,不胜其扰。但大张旗鼓地标在路标上,把人引导过来,又不让进,不免自相矛盾。
快到卧虎山西坡时,一道铁门把水泥路封住,两个男孩直接从栅栏缝里钻出去了,我们成年人是把门拴打开,拉开门出去的,但出去以后如何把门拴上是个难题,还是两个男孩帮了忙,又钻回门后,拴上门,再钻出来。
《青爱》正在公路上拍摄,我们两度被剧组拦住,等拍完某组镜头再放行。
最后这段路车开始多起来,奇怪的是,基本上是外地车,晋冀鲁豫苏浙皖辽,这儿在搞什么全国代表大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