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景区的感受   

  • 南瓜叶 2008年2月17日

          尽管河东的班车在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可是步行进程超乎想象的顺利,因此达到景区的时间和计划相差并不是很大。沿着人工修造的花岗岩台阶一级级上升略显枯燥,看到台阶两侧不时出现的提醒游人及时休息保存体力的提示牌,坡陡小心的警示牌以及景点介绍,没有顾上停留一直上升。走马观花的感觉都没能体验,似乎和平时的穿越没什么两样。心里惦记的是到达垭口需要多长时间,不时地看看已经用了多少时间,三点之前不能登顶的话,最佳选择只有原路返回,否则河东的班车就与我们无缘了。

          还剩15分钟,身体的冷却系统早已启动,汗水自由地流畅着。通往垭口的台阶突然左转跨沟奔向了沟左侧的岩壁,前方会有石刻还是岩画?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个洞口,不知洞里居住着何方先圣。洞口附近视野及其开阔,可以俯瞰蔡树庵西北侧的明长城全貌,可以望见上午翻越的垭口。离洞口越来越近了,已经看得出人工开凿的痕迹。看到顺着洞口延伸的电缆 ,洞里的神仙也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来到洞口没有看到半点灯光, 洞的深处似乎还有出口,远处透进的光亮没有显示洞的概貌。我和SSG1961小心翼翼的跨进洞口,顺着远处透进的光亮向前探索。洞里非常安静,倒也没有静到能听到心跳呼吸之类的程度,只听见了彼此的脚步声。洞里干燥无水,洞底平缓,未见支叉,贯直向前 。逐渐接近出口时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口不比进口狭小。朝着光明,顺利走出了开阔的洞口。洞是贯通的,不是无底洞。洞的入口出口高低一致 ,大小相仿,洞中无支叉,粗细无扩张,内径均匀。这洞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洞吗?后经同行的专家鉴定给出了最终结论:属于人工开凿的隧道,近代所为,无考证价值。

          出了隧道可谓别有洞天,自银河瀑始,瀑瀑可见冰瀑垂挂,晶莹剔透。景点两侧的花岗岩峭壁上刻着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的诗歌词赋,足可以假乱真。只是修筑的铁梯还透漏着明显的现代信息,真实的铁梯就是没有留下任何年代信息的石刻最真实的时间纪录 。因为不借助铁梯,人类难以到达这些作品所处的险要之地。上天沟的自然景观值得观赏,所配的文字只要不当作人文景观去观赏,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景区对出走者的吸引力不是很大,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记不清是那年的经历了,那时尚不知野外的乐趣。不知是在香山公园还是八大处公园,见一老者沿着公园铺就的水泥台阶旁边行人踩出的边缘土路行走。因担心路面不平伤了老人,善意的建议老者走台阶,老人谆谆教诲,这里(特指台阶旁的土路)接地气。虽然至今仍未明白地气这么高深的学问,但走台阶的苦恼已深有体会。不知是自己腿长得有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很少遇到高低适合自己的台阶,一步一个嫌低,一步两个嫌高。总感觉不如走山路痛快,步子大点步子小点很自在,没有任何受约束的感觉。走山路也需要调整步子的大小,自愿为之或主动为之就感觉不到约束。台阶给个人留存的选择空间太小就使人不自在。愿意走台阶的大有人在,我们就少凑点热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