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走浅山,是近几年惯例做法。
今冬三次降雪都赶巧周末,上天爱助。
近郊一些心仪已久的点,正好顺便去看看。
本次走的是万佛堂、南官园地区。
考虑到万佛堂山下在施工、到处围挡,石厂经过村庄、可能防堵,选择从石门营永安路口进山。
预报的雪周六并没有来,憋足了劲,周日凌晨开始下。
8点在石门营文化公园集合。一般来说,路远的早到,路近的卡点到,路特别远的迟到,xulaoshi发信息表示,要按照规划的轨迹追大部队。
萧云子在附近约了朋友,也特意一起走了进山的一段。不久,他驻足作别,吹笛壮行。天地之间,管声悠扬,雪花飘舞,清雅之至,古道俊逸,无以谐其韵;西风逍遥,无以追其流。
这座小山名青龙山,我们爬至山脊,缓缓上行,经过七孔渡槽,寻路下万佛堂。开始有伙伴滑跌,雪地里下行比上行难一些。
远远地看到半山坡上万佛堂塔。此塔,又名万佛堂开山寿塔,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据说明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三朝的国老慧进大师的舍利灵塔。塔高约9米,坐北朝南,为六角五层密檐式砖塔,转角砌圆柱。南北两面为券门,其余四面为格子窗,门窗上部砖雕如意头纹饰,窗棂装饰“万字不到头”、双菱花等形式。塔基为砖雕垒砌须弥座,仰莲瓣3层。
绕塔三周后,我提出找找看石造像。据网上资料,石造像在水泥方形储水窖南面。我们上到高处,可是积雪掩盖,一时难辨水窖。无果,继续上到山脊垭口高压线塔处,而后西行去万佛堂。
雪越下越大,仿佛漫步在冰雪童话王国,伙伴们兴奋得像是步履蹒跚的孩子。
在万桑(万佛堂至桑峪)古道上,耸立着砖石垒砌的过街楼。石牌刻字“誓永不分爨”“万历四年建”,表现了古老山村人民的亲族观念。
村西即寺庙遗址。万佛堂,村以寺名。寺庙坐西朝东,据说始建于辽代,后明宣德七年(1432年)复修,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修。寺院规模较大,石碾处为谷米仓院,水井处为水院,寺南沟右上为塔院,正院遗址尚存残碑、房基、柱脚石、虎皮院墙等。
寺庙周边山上还有十方佛刻石,分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每组2个佛字,其中东方佛损毁一处,现余9佛、1念佛、1南无佛。
南无佛在过街楼前一块大石头上,为积雪覆盖,若非有意寻找,很容易错过。拂去浮雪,才见真佛。其他僻处山腰、沟谷中的佛字,找寻难度可想而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道理自在其中。
好在有信众在诸佛字旁边摆放了佛像、念佛机、供花、供果、供灯、供香、供水等,循声可至。诸佛大致位置是:东方佛在过街楼前左侧的山沟(萝卜台沟)里100余米;南方佛在庙址南坡600米的平台口蛤蟆石顶及其东20米岔道;西方佛在庙址后山(或称万佛山)150米山腰和300米的山梁上;念佛也在道边不远处;中方佛在庙址东北山坡及坡顶上;北方佛在万桑古道铁栏杆段路旁。
我们登上过街楼合影留念,到南坡和沟中寻找佛字,回过街楼拱券下午餐。餐后,大部分伙伴下撤,我和山桃木继续按原计划前行。
左转上行去千层石,然后下石阶路和水泥防护路,桃花庵开山祖师塔在青山坡下不远处。塔高10米,为五级六角形实心密檐砖塔。塔身南面开龛门,上嵌“开山祖塔”匾额,其它五面为砖雕窗。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枋嵌砖雕百合、菊花等图案,下枋嵌砖雕象、羊、牛、虎、麒麟等图案。塔腰为斗拱承托平台和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密檐均以斗拱承托,塔刹为莲花瓣承托宝珠。
此地有“山下龙王庙,山上桃花庵”的说法。又据《宛署杂记》,“桃花峪在县西四十里界翠峰岭间,因多花卉故名”。再加上西北面的桃花坞山,想来春日定的另一番景象。
西北向去不老泉,据介绍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分主、次两个泉眼,四季常流。
随后按计划巡阅了南官园地区青麟峡、撒手崖、莫辞吟、待月崖等刻石和大包泉等泉眼。
南官园位于中门寺生态园西上约2公里,西为桃花坞山。此地明代曾为上林苑,称为宝瓶山,清代称为丹凤山。清乾隆时,八旗贵族尤警斋在此辟“乐静山庄”,又称“杏泉峪”。民国时,阎锡山亲信副官李枫桥在此建造“枫桥别墅”。
万佛堂、南官园等京西古道是爬山入门级路线,走过的人极多,但你真的走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