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上班4年的我开始在北京郊野游走,起初是独行,后来一些朋友加入进来,慢慢有了一个小圈子。1998年9月,在云蒙山上,我提议将这个小团伙命名为出走社,并(很可耻地)将这三个字刻在一棵白桦树上。
时隔7年,和我结伴徒步的伙伴越来越多,但出走社这个名称则被遗忘了。
可以说,我那个提议当时就没有获得伙伴的真心响应,他们觉得这个名称太叛逆了,更适合那些不成熟的少年,只是因为我的强势,他们懒得跟我掰扯。
但我对这个词念念不忘,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五月花号从不列颠出走、罗拉从玩偶之家出走,出走,多牛逼的两个字啊,你们怎么只记得初中生离家出走被警察收留这档子事呢。
当我决心脱离绿野网站,自己开发一个新网站用来组织徒步活动时,我毅然把这个新网站命名为“出走社”,这个网站是新的,但这个团体却不是新成立的,而只是恢复7年前开始使用的名称,所以这篇小作文以“复社”作为标题。
出走,首先是指我们到郊野徒步的活动,暂时脱离庸常的工作和生活,到主流世界的规则所没有覆盖到的边缘地带:去审美,喘一口气,恢复一下内心的敏感;也去探索,去发现那些陌生的事物。
其次,它象征一种生活态度——放弃和选择:放弃那些我们不需要的、我们得不到的,选择那些我们需要的、我们能够得到的。从一些集体神话、公共追逐中解脱出来,清醒过来,重新审视自己,看清楚自己,从而超越世俗规则的束缚,获得更大的自由。
在这种理念之下支配之下的出走社,将拒绝任何竞争性的、攀比式的元素,不比装备,不比海拔,不比里程,我们将与所谓“户*外圈”的“牛人”“强lv”、“爬完北京境内千米山峰”“日行百公里”等等保持距离,也会把那些装备贩子拒之门外,或者说,出走,也是从所谓“户 外”的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