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崇文门教堂祝圣音乐会的一点感想   

  • 木头奇奇 2007年12月20日
    观崇文门教堂祝圣音乐会的一点感想
     
    首先感谢社长小撮同志组织的这次祝圣音乐会,使我得到了熏陶,同时也对基督教有了崭新的认识.由于是下班后才从西三环赶往崇文门的,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些,没有能见到小撮,表示歉意.在走友竣然的鼓励下草草的写几笔.
     
    在近几年来,我曾怀着审视与学习的态度先后进走过王府井教堂,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圣勒弥尔教堂,后桑峪教堂,永宁天主教堂等,多为天主堂.通过接触使我这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七十年代末青年间接的对西方文化,包括宗教,建筑,历史人物及地域等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是进步了!
     
    这次祝圣音乐会是圣诞节,平安夜”圣诞烛光圣乐崇拜会”的序幕,是为答谢崇文门教堂义工及家属而办的专场,我们也算沾上了光.音乐会期间,我能够感受到教友们彼此之间的关怀,及与人为善的帮助与提醒.
     
    通过女子圣诗班,青年圣诗班和大圣诗班轮番上阵演唱的赞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督教徒们对主耶稣的爱戴.他们这种唱赞歌的形式直接,真实,甚至比一些占主导地位的党日活动或宣传都要”激进”.使我所深受感染!
     
    我本对基督教除了宗教形式或宗教建筑上能与天主教有所分别外,对基督教并不十分认识(知道小撮本人是基督徒,缸瓦市教堂是基督堂等等).今天音乐会间”证道”的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到始终装在我脑子,相信与我同在一堂而坐的走友都还有印象.他的”精彩”发言可见是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但我对西方宗教(或暂称外来宗教),天主,基督,对”神”耶稣的认识并不与其一致,不敢苟同.也让我对这位神职人员的第二职业产业了怀疑,传销?!这也是我对这次音乐会印象深刻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感觉对主的信奉不应像他所说的这么被动,不应该从救苦救难的单层面去理解;做人做事要客观,要主动面对,迎接应对考验.特别是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日子,更应多举正面事例鼓励教友,非教会人事正面认识基督教.
     
    我庆幸我是无神论者,我有自己的信仰.用赞歌中唱到的那样,我没有被异意思所”引诱”.能够用一颗纯净的心感受到教友们的博爱.进一步体会到现时代的宗教和谐与信仰自由.从那位”证道”(我暂且这么称呼他)的话,换个方式理解,我想人一定要有一种信仰,无论是什么,总是与人为善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蠢见,不针对任何人,任何人的任何信仰.并祝走友们圣诞快乐,以马内利!
     
    2007.12.20夜
     
    稍后传些照片上来~~
  • 劳伦斯

    抛砖之见,基督教窃以为实则是一种习惯,被很多人很多年传承下来的一种习惯,它是必然中的一种偶然,似乎没必要去考证它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无宗教论者从外部或许自以为是的审视不尽相同,在教徒那边,基督教应该是带着情绪、怀着感情、甚至充满盲崇的信仰,但是总体而言,它带给信徒幸福的感受,若与佛教等相比,窃以为更多。

    给我深深印象的是,基督教给与教友的认同感,或曰集体归宿感,在当今简直是荒漠甘泉。人是动物,是特别需要集体认同感的动物(这一点马斯洛未能在需求层次中指明),连杀人不眨眼十恶不赦的罪犯也不例外,但是多年以来,至少我自己还有我知道的大批大批的人们,一直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感受可以认同或者被认同,这实在是可怕,对个体可怕,对群体甚至社会就将会是恐怖了。现在普遍而言,人们更富裕了,可是老觉得人群很拥挤、心灵却寂寞,钱挣了不少,高兴却不多,我想这里除了欲望缺乏控制以外,还有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归宿和认同感缺乏。基督教在今日中国这里是找到了一块好土壤。

    基督教当然也只是选择之一,其实我们至少还可以选择出走,肉体能出走思想也能出走,也许在出走和流浪中会油然而生一丝新的希望。

    2007年12月24日
  • 小王子

    赞同小撮的一些观点。 

    我认为人需要有一定的信仰,宗教信仰或者无神论都好,这种信仰就是“精神鸦片”,如同小撮说的一样。

    至今,我不相信现在的世上还会复现耶酥那时行的神迹,诸如“瞎眼的得看见”,“瘸子能走路”,这类的神迹在任何一个宗教中都有不同的版本,都是用“天堂” “极乐世界”来引导人们。

     

    但我比小撮更信一点点,我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2007年12月21日
  • 小撮

    没错。

    正是因为没有先验的基础,不相信天堂,也没有对末日审判的恐惧,所以在我而言,基督教只是一个选项,只是“认同”,而不敢说是“信仰”,我不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原因也在于此。

    在物质世界、科学实证视野、理性之外解释我“生命最终归属问题”的,是转世轮回之说,相对于线性的天堂-末世之说,循环式的轮回之说更符合物质守恒的类比逻辑。与之相伴的、超乎物质世界之上的自然律或者说绝对规则——因果报应,也能在经验世界中找到其对应物。我以为,这是古老印度哲学(这一观念非佛教独创)的精华所在。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畏,并不亚于天堂的诱惑和末日的恐惧。

    2007年12月21日
  • patch

    对小撮的“有用”论想说几句。

    没有对天堂的信仰,对末世审判的恐惧,对自己生命最终归属问题的解脱愿望,仅仅出于道德、文化的接受而信仰基督教,不是很普遍吧。

    对基督的信,肯定会带着些理性所不能解释的先验的东西在里面。不然,无以说服一个具有实证精神的现代人去信仰。任何道德伦理、价值文化,都是存在于普通日常生活中的,不必要在教会中去获得。你说的仪式感,我很赞同。仪式本身就是通往信仰的一部分。通过仪式,强化那种先验的东西在人心中的固着力。

    对基督的信,必然要在任何实证科学所能证实的范畴之外。所以,牛顿的第一推动力,现代宇宙论的大爆炸以前,就是基督发挥作用的领域。没有这样的领域,基督教就会失去根基。

    对每个人来说,“信”的起点不同,难易也有不同。但是,有“信”,总是好的,或者如你说的,“有用”的:)

    2007年12月21日
  • 小撮

    呵呵,谁说我是基督徒?

    不要信谣传谣。我虽然受过洗,也在唱诗班服务过几年,但不能说我是基督徒。就象某些同志写过入党申请书,也宣过誓,但不能说他是共产主义者一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的。

    作为一个受过系统科学训练的人,若无实证的精神、怀疑一切的精神,对于一种前科学时代的思想体系不加分辩地全盘接受,那他的书算是白读了。在现代科学技术主宰世界的背景下,无论是哪种宗教,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都是一种前现代的历史遗存物,其中与现代社会所抵触的东西,比比皆是,其对世界的具体解释,大多是荒谬的,神话而已,谁也比谁好不了多少。在现代社会,一个科学青年接受某种宗教,与其说是接受一种思想,不如说是接受一种文化、一种伦理体系,那些经典中的神话,只能当作是隐喻,并没有多少认知价值。具体到基督教,上帝创世说勉强可以附会成进化论的隐喻,而童女生子、死后复活之类,只不过是耶稣门徒的掩饰和宣传需要罢了。

    耶稣的意义在于其传讲的价值观,如对现世物欲的贬低、强调自我反省时时反躬自问追求人格完善、人道博爱、非暴力、人生而平等、相信未来、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等等,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有很大的人生指导意义。其实很多价值取向并非基督所独有,与其他宗教也多有交叉部分。但基督教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简单质朴,没有玄奥的哲理和复杂的仪轨,成本很低,几乎是给穷人、愚者量身定做的,所以它一出现就得到了底层的广泛信奉,但在源地被由学富五车的智者所主导的犹太教所打击,后来传到罗马又被流行无神论、斯多噶主义等的上流社会所不齿,甚至遭到政府的残酷迫害,但其在下层民众中的传播终至不可遏止,直到连罗马皇帝也不得不正视其影响力,被迫由排斥转而为追捧。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轨迹,与其他宗教是很不同的。

    而更贵的,它不只是一种个人修养的工具和精神鸦片,还是改造社会的利器。它的教会组织形式有顽强的生命力,其对社会生活的介入方式,对世俗权利的制衡,都是西方社会独特性的源泉。源远流长的社会主义思潮,也与基督教有千思万缕的联系。基督教的遗产,为建设一个更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同世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和组织资源。

    总之,作为一种宗教,基督教未必是最好的,但它是很“有用”的。

    2007年12月21日
  • lili
    哈哈,本次活动不错,赞一个。
    2007年12月21日
  • patch

    我也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一点也不“庆幸”,我不知道无神论者的信仰是什么。

    曾经在填表的时候被问及信仰,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踌躇。无神论并不在可选的范围之内。

    在反复地研究了表格内众多信仰之后,我觉得“自由思想者(Free Thinker)”这个还算勉强与无神论沾边。其实这个范畴可以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自然神论,比如唯理论.
    google了一个天主教词典,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06258b.htm,大着胆子乱译一下这个词条的开头部分:

    自由思想者(唯理论者),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摒弃了宗教的真理以及基督的精神指导,不再接受基于权威的独断教条。仅仅将其信仰根植于自由的理性探索之上。他们所得出的“自由思想”,虽然以夸张的形式展现,但也包含了对宗教问题的基于个人判断的合理发展。他们抱着这样的信条:无论事实或行为,只有能被证实的才能说服他们,他们不相信任何其他人。

    只相信能够被证实的事物,这个是核心。我希望我能有这样的习惯和素养,虽然也许还差得很远。

    2007年12月21日
  • chenyi

    挺好的,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参加圣歌会非常愉快,很多音乐都很美妙,真诚、友好、敬爱的气氛也很好。一点浅见付议如下,请教友指教。

    从形式到内容,新教应该都有一些现代化。教士慷慨激昂的证道不知道在天主教的宗教仪式上能否看到?但是,教士说得很明白,基督教也是要求信徒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把神放到自己的心里,基督教仍然是精神上的牧羊人,具有绝对的权威,信徒必须承认自己在精神上处于被放牧者的被动的和不对等的地位。这种被动和不对等是我这样一个不自量力的无知者所难以接受的交流方式,也是我拒绝更接近基督教的核心原因。从信徒在精神上的自主性和平等地位而言,佛教似乎要公道平和一些。

    另外,看起来,基督教在形式上仍然非常依赖耶稣这个形象。基督教不赞成偶像的行为,这很好,不过,我个人认为耶稣又何尝不是一个偶像呢?考虑到在现实中越来越难以为新信徒所接受,为什么一定要劝说信徒相信耶稣的肉体复活了呢?他的精神本足以作为一种宗教存在,他的肉体也是一种形式的偶像吧。儒家的思想曾经作为一种入世的信仰长期对中国社会起到了类似宗教的作用,而并没有去神化、复活、永生它的精神领袖们。在我看来,这恐怕是更明智的做法。

    我疑心,有许多基督徒对这些偶像的、崇拜的元素和符号是敬而远之的,只取其精神内核而独立修行的。他们才是教会的希望,应该代表未来的潮流。

    我相信,基督教也会与时俱进。终有一天,会抛弃掉那些偶像的、崇拜的元素和符号,在精神的地位上也会更加开明而平等,而仅仅专注于教义中可取的精神内容。到了那个时候,基督教应该就可以看作一种比较纯粹的信仰了吧?

    教堂中的信徒多是老人和妇女,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基督教在吸引有思想的年轻人方面还有所欠缺。毕竟,现代的羊群不同了,特立独行的羊是越来越多了,不好放牧了呢。不知道西方的新教组织在这些方面是否有所改进呢?

    2007年12月21日
  • soso0

    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庆幸我及我们又愉快而健康地度过一年

    200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