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梯,南梯?南梯!
呵呵,南梯是个熟悉的地方,虽然在此之前我从未去过。
然,出走社最近诸多活动均与她相关,让我熟识;
再,走过的社友们屡屡提到她,引我好奇;
甚,独行叟老兄都相中她,还为其留下墨宝,令我已经对她的向往,已经变得迫不及待了。
平心而论,南梯这边确实不错,算是我迄今见过为数不多的人工与自然可以达到协调统一的地方之一。
人工修筑的阶梯,依山榜势、稳稳当当,却仅仅是依靠石块自然形状的堆叠,没有什么现代文明的狗屁元素:钢筋、水泥、混凝土。
石阶若有若无的延伸、旋转、迂回,断断续续,又浑然一体,甚至很多时候,让我有点疑惑这路到底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为之。
当然唯一的一点小遗憾就是,一直到爬到顶的时候,经过向一般人核实,才知道刚才走过的就是南梯。所以一开始没有太多留意,得到的都是纯粹的感性认识,似乎这也不是坏事,勾起我再次探访的兴趣,明年春夏我打定主意要再走一次这条路线。
此后就是“庄户山”,庄户山是这次出走路线的中心,从第一眼看到它开始,剩下的大部分路线都是在围着这个地标绕圈子,从远远的看到它的正面开始,一般人告诉我这就是庄户山。庄户,庄户,听着这个名字就觉得亲切。我们家那边在和城里人说话的时候,都是说,咱们庄户人怎么滴,怎么滴……。
小马娜娜问我什么是庄户,我告诉她,就是像我家那样的人家,就叫做“庄户人家”,不知道她明白没有。
庄户山的山体给我带来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山体结构,感觉像是风蚀的结果,很像是戈壁滩上耸立的那种蘑菇型的结构。
而且这边的山石普遍都是花白色的,侵蚀的很严重,无论是巨大的山体,还是很小的石块,尤其是细看地山的一些石头,石面就像烂掉的杨树叶子,叶肉都没了,只剩下筋筋络络的刺棱着。
不知道这边属于什么石质,是石灰岩还是沙岩,抑或是其它,还请社友多多指教。
而后是“猫耳山”,猫耳山一直都是远远的看着,当然从南梯那边上去,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我觉得它更像动画片《希瑞》里面的“火达克”,因为前面总有一个鼻子,慢慢从开始到结束
围着它绕了也有多半圈,后来看她又像是蝙蝠的样子,呵呵。听老喂说在某一个角度看,非常像猫耳朵,两个耳朵大小一致,而且看不到前面突出的部分。大家就在合计着,是不是找时间,
去挑战一下这两个耳朵。后来规程碰到房山区的走友,听说他们曾经去过,比较险要,上边根本没有路。
总之这一路上,走的是比较惬意,“一般人”张弛有致的行走风格,深得几位女社友的欢迎。一路下来,十公里多一点,强度不算大,腿脚都走开了,倒也没累着。老喂坚韧不拔的走着,让小马娜娜很受教育。花树和金小豆的第一次出走课题,相信也是非常成功的,不知道喜欢上出走社没有,呵呵。
最后说说自己的一点想法,这周出走社,算上老九兄周五晚的活动,一共出了四队,好像是从我入社以来最多的一次,虽然期间有段时间因故未能出行,但对出走社的关注却从未停止过的。抛开出走社的独特文化、周密组织等诸多亮点不说,可能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就是报名的困难。
很多时候出走社每周只发起一次活动,最多不过十二三个人,然而到目前为止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了986个,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保守的讲,平均下来,我认为这里面每周出走的人次肯定不下五十人。如此这般,资源处于非常稀缺的状态,我开玩笑说:难度就跟买奥运门票一样。
因此从这两天我又开始出走时,就在想这个问题,在群里或者路上和其它社友也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
想想出走社的现有注册规模,我感觉我们若每周平均发起三个活动,应该是可以报满的。
再想想出走的领导资源,我参加的活动虽然并不算多,但直接或者间接认识的社友中,我直觉具备领队实力的绝对在十人以上,因此平均下来,十几个人每人每月发起一次活动,就可以保证出走社每周三次的规模,况且还有小撮社长这样的多产者,每月平均发起活动何止一次,呵呵
还有出走社的积淀,出走社登记在册的活动好像已经近百次,积累下了大量相当完整的出走资料,这也是一个居大的宝库,很多优秀的路线,对大多数社友还说还都是陌生的,完全可以进一步开发一下。
石头老兄这周主动发活动了,虽然我没有报上,但这不影响我对他的敬意。我跟了一般人的活动,感觉一般人,绝对是个有能力、有风格、有责任心的好领队。
更多的领队,更多的风格,更多的活动,一样的文化……
如此广大求走若渴的社友们才能真正得到出走的机会,甚至是选择的机会。相信我们出走社也会更加繁荣,出走社的文化也会传播的更远……
真诚呼吁更多具备领队能力的前辈们,勇敢的站出来,给大家创造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