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谱·大西山的风   

  • 海运 2017年12月18日

    大西山有一串带“风”字的地名:大风口、小风口、冷风口等。之前也到过几次,未觉什么异常。这次见识了大西山风的威力,才悟到:遇见是需要机缘的。

    早上5点半出门,小区还在沉睡,街道正要苏醒,地铁已经繁忙。

    黝黑的夜空,昏黄的路灯,隐约的景物,似乎一切都是模糊的、混沌的。只有朔风格外分明,不容置疑的冷,逼退困意,劝人清醒。

    地铁北安河出站,沿着北清路向西直行,霜风西来劲吹。大路正对萝芭地北尖,右边就是阳台山,清晰的天际线(此处应加着重号)映衬在蓝天之下,可我却不愿受冻摘下手套拍张照片。

    我和@小硕007 按计划爬上白虎涧通往凤凰岭的垭口,罡风呼啸,背包飘带,衣帽欲飞,调整身体至与地面倾成某个角度,方可站立,类当日孤独楼之风(参见《孤独楼行记》《天险孤独楼》等文)。

    俗云:风从虎,又云:虎步生风。白虎涧风起,宜其理也。

    穿宫保石寨、飞来石塔、上方寺遗址,爬升至山脊线。没有了山体遮护,枭风排山倒海般扑了过来。

    手指藏在手套里也不能保暖了,需不时将手指缩进手套的掌部位置,捏进拳心活动。

    面部直接暴露于外,风刀割剥,较之枝条挞抽,更难忍受。面部肌肉冻僵麻木,以舌头搅动,感觉似乎肌肉虽相连而神经已断绝。需不时扭头转身,背过风去,稍缓冰寒。

    山路的两边枝条随风舞动,仿佛扭动身体的巨蟒。树梢上绑着的红路条,何止横飞,直以上倾角的姿态翘着尾巴,风筝一般。

    人是走不了直线的,总是向左斜着踉跄跌撞,调整至右侧后,又向左斜过去。风向万变,人便如陀螺般打旋,东倒西歪。瞬间疾风,不免于慢速、停下、稳住、再行。为减小风阻、减弱风的影响,尽量调整身体方向、姿态,以最小受力面对风。

    两边植被疏矮时,必须低伏身体,至于手可触扶突出地面的石块。每遇险窄尖凸之所,半走半爬而过。

    路偏左时,大可挺背承风,风推着走,爬小坡不费力气。路偏右时,飙风冲面,极速抽走空气,几乎无法呼吸,当面喊话枉然,声音不能传播。

    老手机早已罢工,多数路段拍照亦绝无可能,吃饭也仅是在过草甸后、近大风口的“最高点”下面倚石速餐。

    过大风口后,风势开始减缓,此后只有阳台山顶、庙洼两处风穴。

    究其缘故,概因阳台山往南,西面有妙峰山、禅房后山、孙家山、张家山、高家山、清水尖、髽鬏山、桃树崖尖、窝头尖、大寒岭等一线千米高山阻隔,风势已缓;而阳台山以北,则直面冲过灵山、黄草梁、广坨山、清水顶一线的雄风,直线距离约30公里。

    此风出身绝北极寒之地,源自远古朔方,发于风伯之轮,扬于汉高之歌,迤逦东南,相逢此处。 

    稍事休息后,切过北尖,下鹫峰,爬棺材石,至贝家花园。才3点,比计划提前2小时,非不欲路上慢慢看景,风不允也。

    一路所遇之人,言谈皆论风大风严风驰风急风厉风猛风烈风狂。

    记得周四开题时,看天气预报是西北风4级,咋就变成阵风7级了呢?

     

     

    补记几张照片:

    1、一黑四橘喵世界——凤凰岭景区

    2、密宗塔

    3、上方寺松塔碑

     

  • 海运
    @晴朗天空 经证实,当天北京各处登山的,只要爬到高处,基本都感受到了大风,非止文中所提线路。
    2017年12月21日
  • 晴朗天空
    看的我好冷呀;苹果园地铁封站貌似没有消息了
    2017年12月21日
  • 笨笨
    下葦店那邊我不熟悉。
    棲隱寺到澗溝村到滴水岩再到南莊,可以,全程12
    2017年12月20日
  • 海运
    @笨笨 坐车到下芦甸,从506厂后面去滴水岩呢?
    2017年12月20日
  • 笨笨
    好像上葦甸離車站還有7公里,不好玩
    2017年12月19日
  • 笨笨
    蘋果園9點發車 11前到澗溝村
    2017年12月19日
  • 笨笨
    @海运 澗溝村-4公里山路-棲隱寺-3公里公路-南莊-4-滴水岩-4-上葦甸
    2017年12月19日
  • 海运
    @笨笨 老师,一直想把栖隐寺和滴水岩串起来走,有没有合适的路线规划?
    2017年12月19日
  • 阿燚
    两猛士大战两风口。
    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