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王承恩墓,王承恩是明末累官司礼秉笔太监.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众叛亲离的崇祯帝朱由检身边只剩下了太监王承恩,他陪伴皇帝登上煤山(景山),见主自缢,心如刀割,两泪交流,跪下祝到:“圣上慢走,王承恩保驾来了!”,实解衣带,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后来清朝康熙皇帝为其竖碑立传,以纪念他的忠心耿耿。
离王承恩墓不远是思陵,崇祯皇帝的墓,我们进不去,也看不到,只好坐在一排石凳上缅怀这位明朝末代的命运,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明朝那些事,十三陵中哪个陵最大?谁可以和皇帝埋在一起?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有人说十三陵中,长陵最大,永陵第二,和皇帝埋在一起的有三种人,第一是皇后,第二是比皇帝去世早的宠妃,第三是生皇帝的妃子.郑和下西洋人们猜测是找人,朱棣抢了朱允文的皇帝宝座,怕朱允文东山再起,派人去找.可是始终未找到,有人报信朱允文到南洋小岛上,因此派郑和去找.仍然未找到.朱允文的去向就成了一个谜.
看完这两个墓向昭陵进发.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一户人家在办喜事,一水的奔驰车迎亲,至少8辆,显示这里的村民过得很富足,本想抄个近道,无奈喜筵正好搭在小路上,主事的怕我们这一队伍冲了人家的喜气,好说歹说硬要我们改路走.我们只好另辟蹊径,转而左拐,向相反的方向走.
一路上看到村民的房子盖得很高,有的还是两层小楼,房前屋后停着汽车,村里修建了不少运动休闲的场地,有些简单的运动器械和花草.村边是一片片的果树,果园里有桃树,杏树,核桃树,苹果和柿子树最多,红红的苹果长满枝头,真是喜欢人,柿子树简直是铺天盖地,结的柿子太多已经把树枝压弯了,许多柿子等不及人摘已经自己掉在地上.
当我们走过康陵,路过一片玉米地,正好有一家在摘柿子,一人拿长竿敲打树枝,另一人两手拿编织袋在下面接着,起到缓冲的作用,已经摘了一堆,正往车上运,看到我们走来就友好的对我们说:有一些熟透的和有些微破损的柿子没办法运走,你们拿走吃吧.我们谢了人家,每人选了一个尝了尝,真是自然熟的已经软了,柿肉已经化成液体状,剥开薄皮用嘴一吸,甜甜的橘黄色液体一下子沁入咽喉,好舒爽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