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出走东水峪报告   

  • 行香子 2007年9月25日

    【过程记录】

    早上6点35,在345块车站见到了久违的熟悉面孔,以及虽然面孔不熟悉但是名字很熟悉的新人,咚颜很好奇地问我怎么知道她就是咚颜。6点40集合时间到,右路所有队员都已明确下落:陆小疯同学由于身体染恙一早5点多给我发短信请假,彭明俊(现更名为“拾雨”者是也)和海岸自行到昌平北与大家会合,其他7人聚集在车站随时准备上车。集合过程比我原想的顺利很多。

    上车时,瞥见了在候车的队伍中移动的小撮,本想着一早跟他试用一下对讲机以确保联络的,就这么错过了。不料机会很快就来了,由于我对昌平超级不了解,把队伍带到了左路军转车的新世纪车站(貌似那站也叫昌平北),于是我们与左路军提前热烈会师,算是预演,谁知真正的演出计划会搁浅呢。彭明俊同学7点半多就到了小32路车站,根据他的情报,我们决定乘8点半的小32路,难为他一人苦守最后一排座位一刻钟多,终于在8点5分即将扛不住大妈们抢攻的形势下得到大部队的及时支援。8点25小32出发,9点05东水峪站下车。

    下车的地方往东有一条路,路上有一个搭建的很民俗的竹牌楼,周围看不到民居,只见路两边围着一些作物。我向路口的一位大爷问路,确认这条路往里通就是东水峪村,村北的山翻过去能到望宝川。然后大家就兴高采烈地顺着这条路往村里走去,一路上时而出现条大虫子,时而出现一棵硕果累累的山楂树或者枣树,直到路下边出现一棵稀罕的栗子树时,大家再也不掩饰对果实的渴望。彭明俊一马当先,被栗子扎过手的同学紧喊满喊,彭还是着了栗子的道儿,随着他一颗颗地把地上的栗子刺猬扔上来,又有同学着了道儿。但大家对这个东西的好奇心却丝毫不减,而且恨不得把它开膛剖肚变成自己熟悉的那个叫糖炒栗子的东西。

    直到一个大妈领着一个小孩冲我们过来,大家才把注意力重新放到路上。或许是在栗子树下玩的太开心了,或许是想要尽快离开这瓜田李下的是非之地,我没有发现从此开始走上了“右倾”的错误路线。实际上,栗子树长在村中三角形小广场的一条边上,我们从小广场的西边过来,应该是朝东北方向的那条路前进的,却走上了偏东南的路。顺着这条路往东,左边都是一户一户的农家院,走到村尽头,有个采石场,再往前走脚下的路就成了我们最熟悉的山道。我向最后一个院落里的人打听前路的情况,不巧这院里的人不是本地人,看样子像城里过来体验农家院的人。于是,我们没遮拦地“右倾”了下去。

    沿着山道向山中顺利挺进,没有任何障碍,小径边种着小片小片的枣树,大多数果实是绿的。10点5分左右,脚下的山道模糊起来,我们身处一个三面环山的狭窄空间中。这个时候,我隐约意识到我们走错了路,之前研习地形图和google earth的图时,在原计划的路上并未出现这种境况。继续前进的可能性是我最先否定的,因为面前的山坡度比较大;既定目标在北边,北边的山坡上种着小半坡枣树,看上去可能性比较大些。经过阿贤和彭明俊的探测,结论是勉强可行,我上去看了一下,上面灌木比较多,没有现成路的样子,而且灌木以野酸枣树居多,硬往上走必然会被扎成栗子。于是回头向下面的同学们征求意见,是往上硬钻灌木还是沿来路回撤一段另找路,得到了比较积极的回应。于是大队人马投身灌木,但是没走两步发现难度还是有些大,遂又停止前进做下撤准备。而阿贤此时找到了雨水在山坡上冲刷形成的一道浅沟,沿沟向上貌似会避开灌木,队伍再次集结向上。经过不断的左右探路和集体上升之后,大家终于站到了这个小山头的顶上。然而,迎面而来的是更大的问题。

    11点站在小山顶北望,眼前至少有两重山,至此已经非常肯定我们走错了路。虽然按照方位,此刻站的地方正北边就应该是原定的会师地点望宝川,可除非插着翅膀,否则绝不可能按照原计划的时间会师了。向西望,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东水峪村和我们本应该走的路,向东望,是连绵的两个小山头之后一个较高的山峰。与小撮电话联系过后,调整前进方向,干脆继续向东,翻过分水岭到西湖,再到海子会师。有了新的目标,就开始向东探路。东边分水岭山腰上能辨认出一条很明显的路,但是如何才能到达那条路是个问题。彭明俊和我向东边摸索了一个半小山头,满山都是及胸高的灌木,以及灌木间扯不断理还乱的蛛网,网上挂满了小昆虫,一不留神就粘的满头满身。最终,考虑到队伍中主要都是女生,这样的路即使探明了,对她们来说也太辛苦了;更何况,走过了这段,再下一段有没有足够明晰的路呢?毕竟这片地区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今天的队伍也不适合做纯探路工作。于是,招呼大家原路下撤。让我略感安慰的是,大家没有抱怨什么。

    下降的时候,有了充分的时间品尝周围的酸枣,颇有几棵味道相当好的,特意摘了几颗装起来,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种在城里。12点,下到了枣坡下,大家惬意地在核桃树下守着半坡的枣林开始聊天吃东西养神。再次与左路联系,为完成会师大业,他们将到东水峪村与我们汇合。我们就放心踏实地享受起这初秋山间午后的闲暇了。

    13点20,我们晃晃悠悠地沿来路返村等待与左路军碰头。不到14点,就回到了那棵栗子树的广场,呼叫左路军没有回应,看来还是我太着急了,左路军再快也不能飞越过来啊。大家在村西头找了一处树荫坐下来继续休息,顺便目睹了一只鸡生命的最后时光。我拿出地图看了看,忍不住还是想知道我们该走的那条路是什么样子,坐着等也是等,不如去遛达遛达。于是沿着小广场东北方向的路走去,大约走了十分钟,路结束在一个养鸡场的门口,左右各有一条小径伸向后面的山里,时14点45,拿出对讲呼叫左路,对讲闹罢工,无奈,还是回村中等候吧,实际上此时他们就在这条路上方距我十分钟的地方。

    15点30,距清早8点的会师预演7个半小时后,两队终于正式地汇集到了一起。出东水峪村,大部分人步行至长陵返回。

    【有关评述】

    这一次,比上一次做领队给了我更多体会。其实在出走社注册至今还不到一年,参加活动十几次,秉着和大家一样喜欢出走的热情就贸贸然做领队,真的是要非常感谢小撮的信任和鼓励、感谢大家的支持

    这次出行,最初是说让新人们出来晒晒,锻炼一下腿脚,如今看来,最锻炼的人是我。发布计划后,小撮曾担心过右路在东水峪可能会走错,于是我用google earth仔细研习了周边地形,然而,google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路要躬行啊;从前跟着大家出行,一下车就问路的经验倒是记着了,可是这次问的还是太少;在意识到走错了路的时候,没有及时回撤,是此行最大的错误。认真想想呢,这个纯属个人问题了,呵呵,想起每次跟着小撮走,遇到需要回撤的时候我基本总是那个收尾的人,以后我一定积极支持回撤

    最后,特别要感谢右路所有同学的耐心和理解!特别是几位新同学,希望不要因为我的失误影响大家对出走社的认识,给大家留下心理阴影,那我罪过就大了

    顺便借此机会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财务记录】

    北京-昌平345快:0.4元

    昌平-东水峪小32路:2元

    长陵-昌平314:0.4元

    昌平-北京345块:0.4元

    合计:3.2元

     

  • 蜻蜓彭彭
    行香子这次作为领队,总得来讲还是很成功的!至少她在责任感与体能上是绝对合格的。大家要多多支持行香子哦。
    2007年9月27日
  • 大狮

    好哇!好哇!

    经常交流、工作互动,也是我社的宗旨呀!

    2007年9月26日
  • 行香子

    小撮和独行叟前辈要折煞行香子姑娘了

    回海岸,活动强度的计算中包含有灌木、碎石、高度、坡度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参见《出走社活动强度评估方案(V1.4)》,只是预估强度与实际情况之间难免有出入。

     

    2007年9月26日
  • 政委在家不出走,就逍遥这些呀,

     

     

    2007年9月26日
  • 独行叟

    向行香子学习,向行香子致敬!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新城,放棹桐庐,过七里濑而作。词中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象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词牌知识
    行香子,据宋人程大昌 《演繁露》考证,“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六十六字,始见 《东坡词》,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此调短句多,上下片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在句中这一字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转悦耳。 《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2007年9月25日
  • 小撮

    行香子姑娘最大的优点是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个素质我是学也学不到的。

    2007年9月25日
  • 海岸

    赫赫.这次的新人们对于半山上的荆棘估计都没啥心理和装备上的准备.整个队伍都挂了彩.

    强度不仅仅是高度,坡度,还包括碎石,荆棘等路上行走的难度.

    真难为行香子姑娘了.在有困难的时候大家也帮不上啥忙.

     

    2007年9月25日
  • 小撮

    这次如果没走岔,完成原定计划,强度也不会超过香山。

    2007年9月25日
  • 海岸
    出走社是否可以安排强度不是很大的路线? 比如说类似于爬香山的强度.新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啊.这次幸亏没有探路成功,否则我估计是跟不上队伍了 :)
    200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