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若干本一套叫《明朝那些事儿》的图书,其中就有土木堡之变之后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与本次徒步课题节点上被称为“景泰陵”的地方有些关联。
与时代同行的咱们,由于有了两样法宝:一是制度(包含法律以及会计准则等),二是交互技术,咱们已经具备了可以不必如明朝那些事儿中的历史人物般地唏嘘的可能。
“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话会让一些社友回忆起儿童时玩耍的童真场景。2015年底,与前述“拉勾”相关的某网站之旧闻,有社友回忆起来了吗?
换句话说,如何将前述可能转化为必能,在当下仍然是一个难点。
(如何将前述可能转化为必能,开题人西子暂时将其省略了吧。)
感谢三犀一起徒步实践。
【进程】
8:35 左右 与三犀在地铁中关村站A1出口集合后,三犀用其智能手机帮助西子上网浏览了一下网页,得知还有另外两位社友报名分担了课题,因此,与三犀一起在地铁中关村A1出口等候。
9:05 (开题人西子没有接到电话和短信,再加上昨天(2月19日)忘记了将报名分担课题的社友电话存入功能手机,因此,也无法主动联系对方,根据出走社相关约定,与三犀商议之后,又多等候了五分钟,并且在出发之前,还主动询问了一位也在该地铁口等候的人,得知对方并不是出走社的,于是)和三犀开始徒步出发。
10:17(穿过海淀公园(记得西子最早一次到海淀公园时,居然在海淀公园里看到水稻田及水稻。)跨过海淀公园路,进入了百度地图上显示为“六郎庄”的地方,如今该处已经被拆迁完毕了,然后误入了一处高尔夫球场,穿过高尔夫球场,来到昆明湖东路,过马路之后,即)抵达颐和园南如意门。
过昆玉河上的桥,不久进入南水北调区,进入玉东园后,沿金河路,抵达北坞村路(近玉泉山路口),沿玉泉路往西南徒步,从丰户营路往北,过五环路,穿过香山路之后。
11:26 在丰户营村一处露天菜市场,三犀购买了五元桔子,两人一起稍微休息了约五分钟。
继续往北走,抵达山脚后,沿两个小区之间狭窄和有些弯曲的上山小路上山,不久即抄近道沿着小区围墙前往,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大门进入传说中的“景泰陵”。
11:58 (从遗光寺路出来,沿香山路东行)抵达厢红旗公交车站。三犀乘公交车返回城里。课题顺利结束。
【附录】
1、从聊天中得知,三犀升级当了父亲之后,比较忙了,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参加徒步课题了。再加上,此次课题徒步过程中,硬化路面比较长,外加三犀穿着皮鞋一起徒步,三犀的脚不知道是否磨出水泡了?
2、徒步课题结束后,提交结题报告时,看到进程中8:35左右,通过三犀智能手机登录出走社网站查询得知报名分担课题的嘉宾Adam(7308)和Zoe(7314)均已经退报了课题。有了智能手机之后,信息的变化还是非常快的,这对开题人了解分担课题信息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假如,开题人与三犀能够及时获得这两位嘉宾社友已经退报了课题,就不必再继续等候下去了,而是可以提前出发。
【开销】
以西子为例:
去程:徒步抵达集合地点。
返程:徒步返回。
以上合计:实现零公交费用徒步的目的。
再次感谢三犀一起徒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