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录】
出门的时候已近黄昏,正赶上阳光最后的疯狂。公交车上很空,路上车也不多,灼热的天气把很多人留在了家里。出发之际,我有点打退堂鼓,天气的阻力超过了电影的吸引力,只是出于信用,我才硬着头皮出门。
人大教三楼对我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到3206门口,向里张望一下,没看见“影想”的同志,也没看见出走社社友,只有几个学生在里自习。有点迷糊,怕自己记错了时间地点,打电话给在家留守的妻,再次得到确认,才放心地进屋,坐在第二排,打开随身带的一本闲书。
人渐渐多起来,社友来了6个,都坐在前两排。
6:00 放映开始,这一次没有加演片。
又是山西,又是我已经熟悉的山西土话,又是发展中的小城,灰蒙蒙的天空,混乱的街道,脏水遍地,下岗,失业,拖欠工资,没有钱给朋友送结婚的礼金,暴发了的发小,歌厅里百无聊赖的枯坐,紧张的父子对峙,等等等等。人物、场景和情节都似曾相识。我边看边想:等会儿交流的时候,如果没有人提贾樟柯,我愿意赔一万块。
我的钱没有赔掉。因为,看完电影后,年轻的导演李斌和制片人、摄影师一坐到前台,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部影片的创作是否受了贾樟柯的影响?”
这个问题其实是废话。任何一个看过《小武》的人都知道答案是什么。李斌矢口否认,看得出他对这个问题有些反感。如果是我,就大大方方地承认。影响怎么了,模仿又怎么了?学习、借鉴、模仿,任何一个艺术创作者,都是这样起步的,25岁的李斌不是神童,不是天才,不可能横空出世。
和大多数低成本独立影片一样,该片全部起用非职业演员,而且调度得相当成功。主持人请导演谈谈调度这些非职业演员的经验。李斌说,他没有更高明的办法,只有一个笨办法——示范。排练很多次再拍,拍好多条才通过,才达到现在的效果。但故事的高潮——儿子被生活压抑到沸点终于爆发对父亲大打出手,这一段极具震捍力的镜头,只拍了一条。在实拍之前,导演亲自做替身让儿子暴打,排练了两个小时,脸被打肿,实拍时由扮父亲的演员上阵,一切准备就续,不料横生支节,父亲坐的折叠椅无意中翻倒,把父亲甩进另一间屋子里,儿子跟进。整个殴打过程隔着一面墙在画外进行,排练全没用上。制片人说,这是一个遗憾。不过,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儿子打老子,这样的场景太有悖人伦,让人目不忍睹,如果完全中立、客观的记录,难免让观众刺激过度,这样含蓄的处理一下更好接受。
我本以为整晚的交流都会友好、亲切、融洽地进行下去,不料,我社老社友煽木突然心血来潮,放了一炮,他直言不讳地对导演说:“你这么搞下去, 是死路一条。”他举了亲身参与投资的王朔导演处女作《我是你爸爸》被禁映的例子,建议李斌不要再拍摄这种暴露阴暗面的题材,因为这样的题材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环境下没有出路。煽木的声音高亢而富有磁性,语调慷慨激昂,而且不断重复“你太年轻太年轻”之类的论断,让我不禁联想到江总的名言:“TOO YOUGN,TOO SIMPLE”。我在旁边颇有些坐立不安,主持人刚刚对出走社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我社社友就开始搅局,作为牵头人,颇有些没面子,何况,我也不赞同煽木的观点。
煽木同志太不了解独立电影的内涵,就懵里懵懂地“指导”人家,实在有些跑题。如果不拍这些所谓“阴暗面”的题材,镜头只对准驴粪蛋的表面,那还叫独立电影吗?独立,就是要绕开行政部门对拍摄题材的禁忌,不受那帮宣传家的约束,用电影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唤起观众的良知。一个电影人,当然不可能永远独立下去,因为生存和个人前途的需要,迟早要被招安,投入权力和金钱的怀抱,但至少在他艺术生命中的某一阶段,他可以理想主义一下嘛,可以独立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