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市井雅聚:人大免费观影——《沸点》总结报告   

  • 小撮 2007年6月10日

    【过程记录】

    出门的时候已近黄昏,正赶上阳光最后的疯狂。公交车上很空,路上车也不多,灼热的天气把很多人留在了家里。出发之际,我有点打退堂鼓,天气的阻力超过了电影的吸引力,只是出于信用,我才硬着头皮出门。

    人大教三楼对我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到3206门口,向里张望一下,没看见“影想”的同志,也没看见出走社社友,只有几个学生在里自习。有点迷糊,怕自己记错了时间地点,打电话给在家留守的妻,再次得到确认,才放心地进屋,坐在第二排,打开随身带的一本闲书。

    人渐渐多起来,社友来了6个,都坐在前两排。

    6:00 放映开始,这一次没有加演片。

    又是山西,又是我已经熟悉的山西土话,又是发展中的小城,灰蒙蒙的天空,混乱的街道,脏水遍地,下岗,失业,拖欠工资,没有钱给朋友送结婚的礼金,暴发了的发小,歌厅里百无聊赖的枯坐,紧张的父子对峙,等等等等。人物、场景和情节都似曾相识。我边看边想:等会儿交流的时候,如果没有人提贾樟柯,我愿意赔一万块。

    我的钱没有赔掉。因为,看完电影后,年轻的导演李斌和制片人、摄影师一坐到前台,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部影片的创作是否受了贾樟柯的影响?”

    这个问题其实是废话。任何一个看过《小武》的人都知道答案是什么。李斌矢口否认,看得出他对这个问题有些反感。如果是我,就大大方方地承认。影响怎么了,模仿又怎么了?学习、借鉴、模仿,任何一个艺术创作者,都是这样起步的,25岁的李斌不是神童,不是天才,不可能横空出世。

    和大多数低成本独立影片一样,该片全部起用非职业演员,而且调度得相当成功。主持人请导演谈谈调度这些非职业演员的经验。李斌说,他没有更高明的办法,只有一个笨办法——示范。排练很多次再拍,拍好多条才通过,才达到现在的效果。但故事的高潮——儿子被生活压抑到沸点终于爆发对父亲大打出手,这一段极具震捍力的镜头,只拍了一条。在实拍之前,导演亲自做替身让儿子暴打,排练了两个小时,脸被打肿,实拍时由扮父亲的演员上阵,一切准备就续,不料横生支节,父亲坐的折叠椅无意中翻倒,把父亲甩进另一间屋子里,儿子跟进。整个殴打过程隔着一面墙在画外进行,排练全没用上。制片人说,这是一个遗憾。不过,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儿子打老子,这样的场景太有悖人伦,让人目不忍睹,如果完全中立、客观的记录,难免让观众刺激过度,这样含蓄的处理一下更好接受。

    我本以为整晚的交流都会友好、亲切、融洽地进行下去,不料,我社老社友煽木突然心血来潮,放了一炮,他直言不讳地对导演说:“你这么搞下去, 是死路一条。”他举了亲身参与投资的王朔导演处女作《我是你爸爸》被禁映的例子,建议李斌不要再拍摄这种暴露阴暗面的题材,因为这样的题材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环境下没有出路。煽木的声音高亢而富有磁性,语调慷慨激昂,而且不断重复“你太年轻太年轻”之类的论断,让我不禁联想到江总的名言:“TOO YOUGN,TOO SIMPLE”。我在旁边颇有些坐立不安,主持人刚刚对出走社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我社社友就开始搅局,作为牵头人,颇有些没面子,何况,我也不赞同煽木的观点。

    煽木同志太不了解独立电影的内涵,就懵里懵懂地“指导”人家,实在有些跑题。如果不拍这些所谓“阴暗面”的题材,镜头只对准驴粪蛋的表面,那还叫独立电影吗?独立,就是要绕开行政部门对拍摄题材的禁忌,不受那帮宣传家的约束,用电影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唤起观众的良知。一个电影人,当然不可能永远独立下去,因为生存和个人前途的需要,迟早要被招安,投入权力和金钱的怀抱,但至少在他艺术生命中的某一阶段,他可以理想主义一下嘛,可以独立一下嘛。

  • 独行叟

    西秦兄久违了,数月不见想煞俺也!完全同意西秦的见解,煽木哥真的是高了.年青人雄姿英发,敢闯敢拼,是我等学习的榜样,如果没有年青人,我们怎能从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走到"美好"的今天呢?世界是属于年青人的,中国的未来是属于年青人的,自由和民主是属于年青人的.不似我等,是一小块被历史潮流冲得东倒西歪/表面光滑/没有棱角的鹅卵石.

    谈一点门外汉的看法,<沸点>标题太平淡了,不醒目就不能吸引人,标题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告,年青时我最喜参加此类活动,遗憾的是现在老了,呆木了,唉.....

    2007年6月11日
  • 1992
    "你给我甚?就是‘穷’!"儿子指责同样空闲在家的父亲,这是给我冲击最强的一句台词。我无法排解对八〇一代的忧虑,在相对优越物质基础上长大的这一代人,假若习惯于依赖、习惯于索取,结果不是“迷失的一代”就可能是“垮掉的一代”。
    2007年6月11日
  • 小撮

    西秦的说法是正解。

    由“阴暗”到“阳光”,由“独立”到“不独立”,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由“造反”到“招安”,在我国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这是除科举之外的另一条晋身之道,对此有专门的术语,叫“终南捷径”。

    煽木老师确实是喝高了。

    关于儿子打老子那一段,儿子把老子连拖带拽弄到里屋,虽然不符合导演的意图,但我以为这样是歪打正着。儿子打老子,毕竟不宜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儿子出于一时激愤对老子大打出手,但仍知道此举有违人伦,不得不有所顾忌,下意识中要避开众目睽睽,拖进里屋合乎逻辑。生活中类似的情形还有不少,比如打架之前摘下红领巾。

    2007年6月11日
  • 老芪

    对于小撮所说的大部分表示赞同,导演在处理儿子打父亲那个情节,他的原意是让凳子把父亲绊倒摔进里屋,而之后出现的插曲给人的感觉却好像儿子把父亲连推带拉的拖进了里屋,呵呵,如果按导演原样拍的话,效果应该更自然些哩!

    2007年6月11日
  • 西秦

    煽木真逗;..估计是喝了去的:)哈哈
    25岁的年轻导演拍摄"阴暗"题材比拍"阳光"题材从商业上讲更有戏才对!...
    首先是容易获奖,从地下走到地上,另外据我知道境外有文化基金扶持大陆的
    这种题材..有人拍个文楼村的记录片,然后发了:)走院线上电影院放映那是老
    张们的事情..

    2007年6月11日
2721 浏览   5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