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四次出走,说是不必一定要写出走报告。我喜欢记录出行的感受,这次却迟迟没有下笔,并不是想偷懒,许是不知从哪着手吧。多次的出走报告基本上都是从景物的描写入手的,美好的春日给了我无尽的遐想。一个春天走到现在,初春的萌动,春日的绚烂,此次行程我看到的,在我心中就是两个字“暮春”。然这两字我却不愿写,怎么想都有一丝的落幕感觉,我不喜欢,又一时找不到其它的点,淡淡的伤感是我不愿面对的。
至昨日傍晚,下班回家,路过儿学校的校门口。心中突然涌上一股暖流,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幸运。那么幸运的在这单行的人生路上遇到了亲爱的你,心爱的你,可爱的你们。突然间,我觉得华年渐远,并没有那么可怕,甚至不必哀伤,茁壮的幼苗正在成长。想到心中的暮春景致,不由得想到了寇准的词“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万物生长,季节更替,落英并不是为了博取哀伤,青梅虽小,却是孕育着无限生机,着实该让人欣喜才是。于是我知道了,我给我的这次出行的题目由春暮换成了成长。春暮一词总难免让人觉得忧伤,其实是不必忧伤的。
此次的行程:
我们从石燕涧开始徒步,沿着一条整齐的简易路,阔步向山而行。我也不记得怎么着我们就走在了一条攀升的泥土路上,蜿蜒开始步往高处。之所以没有觉得,许是因为太舒服了。
空气清新宜人,不时飘来阵阵树木花草的清香;天气正好,没有下传说中的中雨,也没有让人疲惫的太阳高照,阴凉凉的天,但温度明显是暖暖的,这许就是恋恋不舍的暮春光景吧;
道路正好,不宽不窄,干干净净,没有车马喧嚣的繁杂,也没有满脚泥泞的纠缠;花儿开的正好,我们很是喜欢,如果你细致一点,你就会发现,花未落去,小果已经悄悄挂满枝头。还记得儿时吃过的,甜甜酸酸的刺泡(儿是唤的小名,不知道学名),已近缓缓泛红了,有队友尝了尝,有点酸,估计过两周就会红的很好了。上周见过的大白花,谢了一批,又开了一批,还是青色的糖罐子,已经鼓着小小的肚子,长大着,已经有点罐子的样子了,相信秋天这里将会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的。
转了几个弯,我们到了这座山峰的最高处,这有一张废旧的门,几排房屋,看起来应该曾经有人在此居住,开题人天马说,原来应该是有兵驻此守塔的,现许是已经撤退。转角,不远处果然还有一个发射塔,看起来还在使用之中。
沿着山脊前行是一段最美的路,山脊上的灌木应该是在早些时候被砍伐了,行成了一条整齐的大道,视野非常的开阔,路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蕨,先长的已近一副成熟状,后长的,还是毛茸茸的独干儿,我们都无心采蕨,许是过了采蕨的时节吧。如果明年山脊依然安好,我愿早过两周来见它,就不会错过蕨最美好的时候。漫步山脊,脚下踩着的是松软的泥土,两旁是嫩绿的,生机勃勃的蕨草,左边望去是开阔的原野,村庄,远处更远处的山峦;右边望去,是群山环抱下的一弯碧水,时不时还有音乐人声入耳。经开题人天马点醒,方知那清水碧潭,人声鼎沸处便是石燕湖景区了。经本人粗略判断,我们应该是大步流星的穿行在4A级景区的外围山峦上,那就是不一样呀!山的更高处有一小亭,天马给它取名为望湖亭,小憩片刻,有山风掠过耳畔,有美景尽收眼底。是个不错的好地方。
翻过山头,下行的路虽然依旧很美,但坡度比较陡,两个没穿登山鞋的社友就有点吃力,滑着滑着,滚着滚着倒也下来了,没有人受伤,没有人为难,美景当前倒也非常的开心。
下得山来,我们到了此行的又一景点---东风水库,在此,几社友先行坐车离开。我,天马,青衫冷蝶继续前行。此时其实我是有些疲惫的,我想疲惫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此行的惬意让我们忘了出行的艰辛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斗志使然。
我们小分队重整旗鼓,斗志昂扬的向暮云出发,这段路大概7公里左右,我们好像也很快的完成了它,一路上遇到了一片花地撒了撒欢;遇到一片草地摆了摆酷;遇到一颗柚子树,解了解馋;遇到一片密密的小竹林,被采笋人吓了一跳。遇到早醒的小蛇若干条,不觉间,我们比预定时间还早到了十几分钟,修整一下,正好在规定时间结束课题。
此次的出行,淡定而从容了不少,这也许就是行走中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