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一上火车,发现有几个新面孔,新在我以前没有见过,新在他们拥有那么鲜嫩的面孔。他们出生在80后,为了赋以每个面孔一个特征值,以便记住他们的ID,我开始以一个前辈的心态和姿态询问他们在出走社的足迹。patch满脸善意的坏笑冲我挤一下眼睛:你也是出走社老人啦~!我哈哈大笑。我已经记不起从哪天开始,我就把自己当成出走社的老人了,也许在我注册的那一天吧。其实,我是一个由于怕自己赶不上队伍连相机都不敢带的菜鸟,是我自己把它弄大发了,恨不能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团体的这么一些人组织的这么一些活动,让我感到很快乐。对了,那个sunyu不念“桑雨”念“孙于”,就像那个hawk不念“夸克”念“霍克”一样。说起这个传说中的hawk,年届60又3,可是看上去比他年龄年轻10岁,走起路来比他年龄年轻20岁,爬起山来要比他年龄年轻30岁。这不是在绕口令,人家就是这么牛,身轻步稳,一整天都不带出汗的。
关于天。阳光真慷慨,足足陪了我们一整天。每次驻足抬头,心肺好像都会被蓝得有些假的天空洗涤一番,好像说错了,那种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只能洗心,肺是那些飘逸在空中的氧气洗的。行香子嚷嚷着要看花,说实话,我不想看到花,至少今天不想,我实在是想念这最最本色的阳光、蓝天、空气、山石,以及静谧了一整冬正要苏醒了的植物,我怕烂漫的山花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从而让心也随之喧嚣起来。记得中午吃饭时周围那片金黄色的植物丛吗?——风吹草低现撮洋,是那么的详和美丽。
关于歌。今天的路视野都比较开阔,原地转360度,一定可以把14个人数全了。没有如果太慢找不到队伍的担忧,按理说可以张弛有度地安排自己的节奏了,可是我没有。我有意地走在小撮后孟孟前,为的是能清楚地听他们的歌。他们在山野里唱起歌来真是太好听了,特别是一唱一和的时候,如果你听到了,一定会认为,单就能听到他们唱歌这一点,你就不虚此行。阿混也爱唱,偶尔跟撮孟同时高潮一下,会让人觉得不喝彩简直不厚道。但大多数时候,阿混的歌是自成一派的,什么“向上走向上走,我们一步步向上走”“下来了下来了,我们一下子就下来了”,这歌非常写实。
花絮,有的是典故,看不懂不能怨我。
1。有人频频“吃大亏”,而且每次都认真而大声地朗诵:“我要送给我亲爱的妻”
2。有人一整天多次说:哎,我要是带个口罩就好了,好送给孟孟
3。听说有人一有肉就跟人走
4。有人还有“第二点”,但须等到下回分解,前提条件是,备4两二锅头和1支录音笔
5。有人学医的,却不尊重科学,一条腿受伤还冲锋陷阵,致使双腿俱伤
6。有人进村“大妈大妈”地叫不停,大妈一直不回头,旁人说可能不是大妈是小妹吧?走到跟前才知道,人家是个哑巴
7。有人到处找壁画,照照庙里的也就罢了,居然到村里问个老太太“你家有壁画吗?”老太太答“我听不懂你的话”
8。有人不是吃饭的时间吃东西,四周一望,说:还好,问明朝不在
9。出走社大事记:今天产生“四人帮”
10。有人手气不错,在抽奖中分别获得1元和5大毛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