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儿八经的参加出走一共三次,期间和其后又出去走走三四次——同行的走友们,比我年长的固然让我钦佩,而让我更喜欢的是年少的青春的笑容和脚步:比如小语,比如明天,比如永如,比如风铃,比如天马的上初中的儿子,比如被我半哄半拽着的二十一岁的女儿......我喜欢看着他们在路上的神情:那些欢呼雀跃,那些惊喜惊奇,那些疲累坚持。看着他们在我的前方,我的身后,我的侧面,或快或慢的行走,我总会想:谁需要我们这种方式的行走?
这种有组织的有纪律的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儿的,把一群身体条件许可的男女老少用最简单的方式自由组合在一起,与山野亲密接触的行走方式:除了三四十,四五十,五六十的这么几个年龄阶段的人们为了寻找最简单最快乐的童年情结(或者为了锻炼为了打发时间等等别的说的出口说不出口的理由和目的)自觉自愿的加入之外,那些整天泡在电脑手机上的青少年是不是更加需要这样的出走?他们是不是更需要走进他们的童年缺失的这个环节?看看耕牛劳作鸡鸭觅食,闻闻猪圈羊圈的气味儿,听山间小溪奔走的声音,尝野果酸涩的滋味儿;和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小调,看田里劳作的农人,看他们的草帽和挽起的裤脚,看秧苗青青菜蔬瓜果唇红齿白;感受潮湿新鲜的山野气息,零距离接触四脚蛇和各种昆虫,辨识一些野花野草,还有,深切的体会农家质朴的风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给我们的孩子们灌输(啊,万恶的填鸭)的东西里,这一点是不是能够让他们学着自己早点体验?——值得我们行走的,不局限于名山大川,不仅仅是几大几大风景区,对么?
好吧,让我们仔细想想,谁需要出走?然后拖着拽着推着赖着,蛊惑诱惑现身说法,不断扩大这支低碳环保健康乐活的队伍,力争能影响到的每个人都能从诸多亚健康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和我们一样向欧美人的审美观看齐(目前还在适应中)以深色肤色为美:让我们越来越红越来越黑,(红与黑??)越来越结实越来越开朗,试问,在普天同走的时代来临之后,谁还在意身上的坨坨印子和黑黢黢的脸蛋?那么,谁需要出走,您有答案了么?
所以,无论你的学业你的工作多么的繁忙,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有没有加入这样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出走的组织,你都不要忘记在你自己亲近自然找寻自我的时候(我们总能在行走的过程中,找到新鲜的自己。)带上我们的年轻的朋友们,我们的日渐长成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在远离舒适和熟识的天地中不断的打造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丰富自己的人生——毕竟,每个人的路,绝大部分都靠自己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