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
感谢阿燚和癸社的支持!!!
7:50我和阿燚同乘一辆355路到清河南镇,联系穿山癸,他已上车(他家离集合地较近),我俩先慢慢溜达。
8:20左右,癸社赶上,课题组集合完毕。因城铁8号线走地下,我没有想当然地从城铁下面穿过。
8:38路过燕京神学院。
8:41过林萃路桥,桥面很低,好像要磕脑袋,我用手够了一下:有两米多高,人的感觉有时会有误差。
8:50过水闸,河边的方砖便道变为土路,河底和河岸都没有进行修砌,显得原生态。
9:18到奥临花园小区北桥,左转向北,沿高尔夫球练习场外边网走。
9:27到北小口公园南门,很静,几乎没有游人。
9:45斜穿到公园东门,课题结束。看到哑剧课题组的当,南瓜叶,好友和小海。
【附录】
1、为了南瓜叶的400次“出走”(平均每周1.1次),小撮开了个“哑剧”的课题。可能考虑头一天出走的同学和其他参加人员的各种因素,集合时间定为10点。我第三个报了名。第二天早上醒的比较早,想了想:觉得利用半个上午可以“走两步”,但时间不能太长,那样的话集合时间又会太早,够5公里就得。不知清河到东小口的距离够不够?起床后,用地图的测距工具一量:6.5公里,还行!符合开题至少5公里的要求。
我坐车到清河南镇很顺当,就把它定为课题的起点。其实还可以以奥林匹克公园南门为起点(在课题进行中,阿燚提出了这个方案),那样的话,出走环境会比沿着味道浓浓的清河走好得多。我怎么没想到呢,且我到南门坐车也很顺当。
2、这回我是头一次听说“东小口森林公园”的名字,查了老版地图,也没有这地方。按照小撮的集合路线比划,我想起来了,那就是原来北京的大砂坑。
70年代北京全民挖防空洞(学校也是如此,老师带着学生围着操场挖一溜沟,后来又到北小街豁口拆城砖砌上墙,盖上水泥板,沟变为防空洞),需要大量的砂子,学校就通过关系借军用卡车到立水桥拉砂子。有时借不到,就用手推车。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排(那时学校叫团,年级叫连,班级叫排,班内小组叫班)去推砂子,3个学生一辆手推车(男女生混合编排),去的时候抄近道:从和平里南口向北奔北土城,再奔大屯,最后到立水桥,钻过铁路桥向西向北就是大沙坑了,装满一车往回推。当时的水位很高,砂子都是湿的,一边走一边滴水,车是越推越沉。只好老老实实沿安立路走,过小关,到蒋宅口再向东拐,绕了个圈。好像来回用了一天时间,那时我正上初一的下学期。开始还念几段语录,说说笑笑,后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大伙低着头,吃力地推,互相照顾,轮流“驾辕”,……
听说后来沙坑越挖越深,挖的差不多了,八几年开始回填城市垃圾,再后来开发盖房,成了北京最大的“睡城”。
3、“哑剧”在东门内的沙坑旁的高坡举行,有几位是头一次见面:巴迷和安静的微笑,萧吟清和萧云子等。我要去孩子的新房看看,就早退了。向北穿过公园到北小口镇上车,一路上,公园还在建,村子还在拆,尘土飞扬,……
带图片的文字请看;http://blog.sina.com.cn/u/1493643004
【开销】
去0.4元,回来绕一圈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