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
18:45 颐和园路东口车站
19:00 进圆明园九州地区
19:50 福海
20:15 西洋楼
20:25 出圆明园东门
【附录】
(1)圆明园原为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赐名“圆明园”(“圆明”是雍正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三年开始扩建圆明园,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中,雍正时期建成的已有33个,到乾隆九年始完成了圆明园四十景。在建成后,乾隆命宫廷画家沈源、唐岱绘制四十景图,即《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经过150年的建设,广义的圆明园分为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三园,共5280亩,包括1000余亩的长春园、1000余亩的绮春园、约1000亩的福海,1000余亩的九洲清晏,以及剩下的西部1000亩左右,全园计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 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
(2)有学者简洁地概括了圆明园历经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火劫”: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是为“火劫”,同时还有趁火打劫的“筛土贼”捡拾散落在尘土中的细碎宝物。
“木劫”: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政府再次出逃,园内尚存的建筑、木桥的柱子、地基中的木桩子被锯断,大小树木也遭滥伐,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石劫”:发生在民国初期,圆明园废墟内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当做建筑材料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不仅有各路军阀权贵从这儿运石修宅,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有些至今仍在。
“土劫”:则是更为彻底的,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粮食紧张,奖励开荒,农户陆续入园开荒种稻。
在经历数劫之后,圆明园彻底面目全非了。解放后圆明三园遗址上不仅进驻了14家单位,还有数千人口的居民,在遗址之上平山填湖,养猪养鸡,形成30多个自然村落,这样的“园中村”尤以九州地区为甚。后湖的西半部分,被填埋作为农田,东半部分开辟为鱼塘,“天然图画”的遗址上,建起了马厩;“九州清晏”岛的东部成了果园,西部则成为养殖场;“镂月开云”的牡丹种植池,也成了鸭池……填埋都是从山上取土,所以山形水系,都已经没有了原始的模样。古树植被彻底消失,正大光明殿曾被用作垃圾总站;“洞天深处”则变成了福缘门村。
(3)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十二五期间,建立了以六片(西安、洛阳、荆州、成都、曲阜、郑州)、四线(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一圈(陆疆、海疆)为重点,以150处重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在2010年确认包括圆明园在内的12处遗址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圆明园西部治理工程是国内面积和规模最大的一次遗址整治,整治前选择坦坦荡荡、杏花春馆、上下天光、万方安和等四个区域进行试点,清除垃圾、渣土,修复桥梁、道路以及河岸。当前整个西部的山形水系清理和遗址考古工作已完成。
(4)本次由福缘门社区进入九州地区,绕着后湖顺时针走了一圈。九州地区是由环绕后湖的九个小岛上的不同园林风景组成的,是圆明园的核心。该地区个别景点早在康熙年间就已建成,在雍正继位后完成整个九州地区规划。园林布局设计上模仿全国疆土,西北高东南低,并按“禹贡九州”的传说在后湖周围设计了九个小岛,象征着祖国统一。 这些景点精心设计,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的最佳水准,有“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之称号。有的学者说一个九州地区相当于半部清朝史。清朝皇帝有两个(道光、嘉庆)在九州出生,两个(雍正、道光)在九州去世,慈禧最初改变命运、一步登天的地方也在九州,此地更历经雍正之死迷案、咸丰出逃等历史事件。不仅如此,九州前湖与后湖不同建筑构成的前朝后苑格局,几乎包括了清朝皇帝的所有需要:朝政、生活、宗教以及读书写字、休闲,使圆明园成为一处离宫,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常年住在这里。据统计,雍正当皇帝期间共在圆明园居住47次,2314天,最多的是雍正十一年前后4次共247天,每年几乎三分之二在此度过。紫禁城作为王权的象征,举行正式的仪典,而皇帝日常居住处理政务所在的圆明园,则在雍正至咸丰的一百多年间成为实际上的政权中枢。基于此,才有“在故宫看明史,在圆明园看清史”的说法。
(5)九州清晏:同治在此出生,道光、雍正皆在此去世。由南而北建有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三大殿。其中圆明园殿相当于紫禁城的乾清宫,康熙御笔的“圆明园”匾额即挂在此。九州清晏殿是皇帝在园内的主要寝宫,西部清晖阁后被道光改为慎德堂,东部的“天地一家春”是皇后和妃嫔的寝宫,有大小数个院落,单独有宫门。现今“三一八”烈士纪念碑所在,就是“奉三无私殿”的位置。现可以看见慎德堂南假山遗址,天地一家春后殿院内的太湖石。
镂月开云: 原名牡丹台。发掘出古亭座等遗址,重新种植牡丹,并从山东引进九株百年牡丹。
天然图画: 后湖最佳观景点,可近览后湖风光,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远眺西山群岚。如今树梢之上,远山背景衬着一座座高楼,眼神好的还能看到五环上疾驰而过的车辆。
碧桐书院: 以梧桐著名的静室书院,雍正常年在此读书。传说中吕四娘杀死雍正,并割下雍正头颅祭父就在碧桐书院。遗址已发掘,并保留了一段刚刚出土的样子,石块散落,未进行修补。
慈云普护: 庙宇建筑,但供奉的神佛呈现多元化,既供奉密宗的欢喜佛,也为求子供奉观音、为祈风调雨顺供奉龙王。用于报时的自鸣钟楼也在这里。可见钟楼遗址和欢喜佛场遗址。
上下天光: 仿岳阳楼意境,名字也是出自《岳阳楼记》。雍正年间是一组九曲桥连接的水亭水榭,道光年间拆除曲桥亭榭,改为码头。乾隆道光两代的遗址都挖掘出了,现按道光的格局标识遗址,乾隆时期的遗迹现在水面之下。
杏花春馆: 最早叫菜圃,模拟乡村野趣修建,还有菜园、水井。乾隆改建时堆山叠石,建成圆明园第二高山。野史记载,咸丰皇帝的四个汉族妃子之一“杏花春”就居住在此。现已清理重新堆积出山形,遗址上可见太湖石,是圆明园规模最大的太湖石叠石。
坦坦荡荡: 金鱼池,仿西湖“花港观鱼”意境。以前因为成了垃圾壅塞的荒地,金鱼池遗址反而遗存最完整,池中太湖石假山旁可见金鱼越冬的鱼窝。挖掘出土的碧澜桥石构件现在原处摆放。
茹古涵今: 吟诗作画、谈古论今的所在。复建的棕亭桥上是总览后湖景色的最佳位置。
从去年10月20日开始,游客可以手持圆明园提供的iPad,在首批九州和含经堂共10个地方实现“移动导览”,用iPad对准二维码一刷,即可重现过去的精华建筑景观,实现过去与现实的“穿越”。这项复原工作得益于郭黛姮教授多年对古建筑的研究成果。
(6)本次走完后湖,天色已暗。绕福海走了半圈,经过了别有洞天,走到西洋楼天已全黑,按原定计划由东门出。
【开销】
以我为例,往返公交刷卡计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