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将上路   

  • 看景 2013年4月11日

                   出走社的这种简约长线,我从没想过,一是没有装备,二则要带的换洗衣服就成了重装天天背着爬山有些不现实。这次4天假,重要的是天气有些冷,所以去野外走走也算是取暖了。做好了思想准备,就带了简单的衣物出发。


                    之前似乎有人讨论过怀念917路,看课题的集合地点是地铁站。印象里良乡地铁还得摆渡,我自己也得换乘好几次,遂没了信心。晚上电话开题人,才知道917依然存在,他自己就在广安门坐917,想想他说的六里桥没座也比较不方便,早晨4点就醒来,在手机上查了半天也没结果,临时决定去天桥坐917.


                    特11路的首班车让我心不在焉的错了过去,开往涞水的917也让我想当然错过。坐上的下一辆去涞水917路到了六里桥已经7点10分。8点20分司机的通话声把我从沉睡中吵醒,才知道假期里高速公路会这么堵:917路已经无法从窦店出口出高速,只能等琉璃河出口。和燕京通了无数次电话,也受了漫长的心理煎熬后,还是错过了去东湖港的917路,还好花了15快钱在一渡等到了从张钫转了半圈的917路。          


                    从东湖港到都衙的路从去年的7.21到现在依然是灾区状态,去野山坡买虹鳟鱼的车主载着我们4人在颠簸的车上越走越没信心,不知道我们下车后他是不是不再继续,也不知道他的这趟买鱼之旅能不能收回成本。


                    我们四人沿着沟边的路一直走,山里静悄悄的,没有行人,没有耕作的农人,连个放羊人都没有,除了山腰星星点点的桃花,整个山谷似乎还处在冬天的冬眠当中。快到哑口,一个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才让我们感觉些人间的烟火,现代化的养羊场还没竣工,就有一小群羊已经入住,据说是凉水泉村,我一直以为是“梁水村”,就是山梁有水的村子。等到翻过这个哑口到一个大些村子的时候,村口牌子上的“凉水泉”才让我意识到这个村子的真正来历。泉已经被封起来,用马达往外抽水,形状有些像井水。不知道这两个村子是不是同一个村,如果不是的话,上个村子的名字会是什么呢?村人很善良,争先告诉我们路程和附近的自然景观,只是装有“树苗”呼啸而过的警车,让这里的和谐有些失调。


               凉水泉村的人说每年春天,从这里去沙岭西村看桃花的人特别多,还奇怪我们怎么桃花没开的时候来这里,果然,满山遍野的桃树还都是花苞状,估计五一后这里应该是山花烂漫的旅游热点了。


               百里峡据说只有20多公里,蜿蜒曲折,但旅游景区百里峡只有出谷口的那一点,和野峡谷用一条大坝区分,大坝可能常年积水,所以也就成了景区的自然屏障。但我们过的时候,水已经干枯,底部的淤泥也正在硬化,所以我们能顺利进入景区。奇特的景观都包含在景区里,从去年的7.21后这里似乎还没恢复元气,里面在维修栈道,景区也在5月28号才开张,我们就成了这里的仅有游客。一线天,狭长而高耸,似乎可以瞬间吞噬掉进入的一切,我胆战心惊的从木栈道跑过去,回头望望,去发现另一个景点—一柱擎天,和一线天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


                    我们准备好好逛逛景区,从水帘洞开始,130米长的水帘洞也是百里峡景区的另一个出口,老农带着头灯领着我们穿过洞,正准备居高临下欣赏百里峡镇风貌,突然被外头的一人勒令下山。原来是看门人,景区不营业,自然不让我们进去了。路过还在维修的下山路,刚才稀稀疏疏飘落的水汽也成了淅淅沥沥的雨水,景不留,天留,运气不错,在苟家庄找到一家干净的农家院,这在一片狼藉的苟家庄还真是不容易。


                    水道边很宽的地方都是河床和正在修的路,还有垃圾,一幅灾后不久的样子,两岸和景区的广告牌边救灾的标语随处可见。据说7.21以前,河边都是房子,现在也不知道那些房子的主人都搬哪里去了。            


                    听了一夜的雨声,天亮了,雨也停了,吃过香喷喷的玉米粥,我们在清晨的薄雾中接着进山,路过村头烤全羊的炉灶,只能咽咽口水了。


                    虽然没有太阳,天也是亮晃晃的,经过一夜春雨的洗涤,山里显得尤其干净,亮堂。山里仅有的一户人家,,不用我们“敲门试问野人家” 就已经远远地迎出门口,这得归功于养狗普及吧,挥别山里人,翻过一座垃圾山,就到了108国道。


                    108国道边的村子叫交界村,也确实是北京和河北的交界处。虽然还不太饿,为了下午的路程,我们一人一碗面条,然后走向天旋。


                    天旋,看起来像是龙卷风在山体间的标本,一圈圈的痕迹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也许是风从对面刮过来,在这里折回来后形成了漩涡,长此以往,便在石头上有了一圈圈的纹路吧。这里在开发景区,绵长的木栈道把个天旋分成好几段,所以奇险大打折扣。我们从楼梯上去,看见简陋的缆车,不知道谁敢坐。施工还在进行,旁边的山有个窟窿,他们称窟窿山,窟窿山上也修了栈道,沿着木质的栈道一级级爬上去,站在窟窿里,除了害怕大风刮下去,我没有任何感觉,甚至停都不敢停,总是担心那个楼梯会突然坍塌,离开的时候,轰鸣的机器声让真个工地都忙碌起来,祝福破坏景观的投资商能把成本费收回来。


                    和刚才天旋的风比起来,离开天旋的路上一直风和日丽,原生态的雨后土路,略有阳光的天空,还有山腰斜插的一株株桃花树,让一段段距离的山路即不凌乱也不漫长,不寂寞也不孤独。我一直慢悠悠走在后边,享受这难得的宁静和舒适, 直到前面的人碰上一只离群的幼羊。羊羔刚能站起来,还不会走,看见有人,一直在叫,我们无奈离开的时候,它声嘶力竭的叫声很远都能听见,幸运的是,15分钟左右,碰上了有许多羊羔的羊圈,告诉了照料羊羔的人,那个失散的羊羔应该会被抱回羊圈吧。


                    芦子水村,这个名字特别吧,据说是旅游点,和别的北京郊区的村子一样,修建得还算不错,下午时分,显得有些冷清,在有些年代的供销社,打听了路,我们继续前行,要到计划中第三天的南边桥村。


                    从芦子水村一路上山,路并不太好走,我们几乎是披荆斩棘才沿梯田到了山路,天越来越阴,有人喊“下雪了”。飘飘的雪花并不太明显,我起初以为是被风吹落的桃花,意识到是雪的时候,已经没有雪花了,但山上的气温骤冷,风刮得手和脸生疼,一点不亚于深冬。


                    匆匆下山,在下一个山头,雪突然大了,裹着风,眼睛都难以睁开,行走起来就更困难,我慌慌张张急于下山。有年轻的放羊人斜靠在路边,穿着看起来单薄的迷彩衣服,在雪大,风大的山顶,淡定自若。我问他下雪了怎么还不回家,回答说要等到5点,他告诉我们南边桥村住宿并不容易,还提醒我们走另一条好走的山路。


                    南边桥村,听起来好像不小,其实并不大。我们到南边桥的时候,南边桥村西的天边夕阳红艳艳的,村子也很安静,想找个人问问住宿都困难。村边招待所其实就是一个旅游景点,正经卖门票的,只是天冷旅游季还没来。好说了半天,招待所和村民家住宿都没谈妥,我们只能步行去北边桥村。


                    南边桥还在冬天,村头冰封的水潭,路边厚厚的积雪,加上村民冷漠的态度,都让这一带有冷冷的感觉。山路景色倒不错,冻得结结实实的冰层足有一尺厚,悬挂的冰瀑依然壮观,还有冰层下咕咕的流水,流水间各种石头,都不失为旅游景区的客观条件。这里禁止放牧,大石块和山体上都有大红色的“国家公益山区,禁牧”的标语,标语的落款都是“稍家峪”,我一度怀疑是谁写肖家峪的时候多写了个偏旁,因为肖家沟很有名气嘛。


                    我们还算运气不错,在通往百草畔和南边桥的交叉路口处碰上一辆接送学生的面的,他好心地让我们免费乘他的车去北边桥村,而且给我们推荐了他们村性价比最好的家庭宾馆。


                    这个家庭宾馆并不是农家院,而是彻底的宾馆。主人是本地旅游开发的创始人,很有钱,现在依然在景区担任公职,以前则是本村的书记。据他自己讲,海南,涞水都有房产,平时并不住这里,都是工作人员在经营,只是清明刚回来扫墓,据说他家还有一个矿山包租出去,每年坐收150万。男主人属于村里的红人,回来就不断有人请吃饭,所以女主人给我们做了一顿并不成功的面条,但收起费来倒很成功。不过总算有热水可以洗澡,让我也克服了“身之察察不受物之汶汶”的心理障碍。


                    北边桥村其实就是百草畔的门户,买票进入,绝不含糊。百草畔这个名字也很富有想象,总是让我想起琼瑶剧中某句著名台词,那个说的可是江南。百草畔其实是个山名,据说海拔很高,在第二天联合村山上看到的一圈雪山中东面的雪山就是。


                    北边桥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们即启程离开。昨晚来时路面的积水都成了冰,我用登山杖杵了杵,冰层还不薄呢。我们从大泽村附近的黒渠进山,路上的水洼都结得冰脚踩上去都不裂。进肖家沟的路上有户人家,本来想进去问问路,结果从人家家里穿了个来回也没见到人,他家的摩托就停在门口,这似乎就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肖家沟很漂亮,水溪弯弯曲曲,草木似乎也很繁盛,石头大大小小的组合,走起来即不复杂,也不轻松,来来回回反复中有乐趣,也有智慧。早上的太阳斜斜的照进谷里,光线明明亮亮,虚虚实实,影影绰绰,惹得我们走出沟的时候都站定,回望许久,某人甚至说退休后居住的理想地就是这里。


                    山里的人住的稀稀疏疏,所以这边山里的所有住家都是一个村子,联合村。联合村村民大多都已搬离,我们经过的多数房子都是空房,只有其中一个村子里只有一位老人,78岁,依然劳作养活自己,几乎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估计老了也离不开这里了。


                    再回芦子水村,不仅仅是为了那个祠堂,但看祠堂似乎成了返回来唯一做的事情。隗家,估计是逃难的一户人家自己另取的姓,后来有一支在明朝作战立功后受赏,敕建祠堂,后来又有成功的后人重修墓园,则成了现在的文化园,我觉得其实就是隗姓的一个公墓罢了,那个传说中的老坟都不知哪里去了。


                    芦子水村这次可是热闹非常,供销社也是忙碌了许多。这个以前的供销社据老板讲一共一亩多地,他从良乡退休后买了下来,后边种菜,前边做小卖部,从小卖部只看到一间连体房子,老板的父亲正在里面用午餐。我想在供销社老板家里煮点面条,吃点菜,老板还不放心我进他们的屋子,只能别别扭扭在老板和老板娘的帮助下吃了白水煮面条,4个小西红柿,两个鸡蛋也算是补充了些营养。


               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返城的人可真不少,一辆小巴挤得严严实实的,我们想在张钫下车坐917,挤出去困难,只能坐到良乡,再倒地铁。从2点坐上公交,到下地铁的时候都晚上7点半了。

  • 荷包

    现在是春风在路上了。

     

    2013年4月13日
  • 树影
    信息量总是这么丰富,说讲故事也好,田野考察报告也好,每次都娓娓道来,很喜欢这种平实风格。观察细致,思维缜密,记忆精确,足够的耐心,还有一支生花妙笔。大脑缺氧时也没耽误思考啊:)
    2013年4月11日
  • 岳麓山人

    妙文,才思横溢啊

    2013年4月11日
  • 谢米米

    就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

    2013年4月11日
  • 受伤小蛇

    房山太远了,来回折腾坐车时间就是一整天。

    2013年4月11日
  • 独行叟

    写的比燕京细

    2013年4月11日
  • 瑞草

    一直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氛围。

    2013年4月11日
  • 南瓜叶

    深山藏美景。

    2013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