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积山的故事—2月27日出走鲁家滩-谷积山-北车营结题报告   

  • xulaoshi 2013年2月28日

     

     

    感谢好友、西子对课题的大力支持!

    【进程】

    09:45  鲁家滩车站会合

    11:00  大坨东南垭口

    11:10  高桥寺遗址附近

    11:30  和尚塔,歇脚

    11:40  谷积庵附近

    11:50  鞭塔

    11:55  铃铛塔

    12:10  圆通寺遗址

    12:30  灵鹫禅寺

    13:15  北车营车站

    【附录】

     

    以下内容较多,为网上资料整理而得,参考了社友的相关报告和文保工作者的记录,特此致谢!感兴趣的朋友可阅读,某些说法不一定正确。

    (1)谷积山得名,是因为四周的山头连绵起伏形如谷堆,民间传说该山实名古迹山。《房山历代寺观》、《图说房山文物》等文献记载,因风水绝佳,谷积山唐五代时期便有佛寺存在,以后历代累有兴建,元代盛时,在方圆十数里的谷积山中散布八座寺院,成为元大都的名寺。随着元王朝的没落,谷积山诸寺先后败落,到明朝时,山中重建了五座寺庙。抗战期间,谷积山被日寇占领,放火焚烧了寺庙。上世纪50年代,谷积山仅宝塔尚有30多座,文革期间,再遭劫难。现如今,谷积山只留存下灵鹫禅寺、圆通寺、鞭塔、舍利塔、铃铛塔和两座太监墓,可见文物共计七处,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灵鹫禅寺是一组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

        有个故事:元顺帝时以皇后奇氏为首的高丽集团,把持朝政,荣禄大夫、资政院使高龙普与奇氏是同乡,专门为奇氏敛财。至正六年(1346年)春,一名张姓太监见寺院破败,佛像委弃在荒草之中,回宫后告诉高龙普,于是高龙普出资重修寺院,重建毗卢殿、罗汉堂、禅室、宾次、钟楼、斋厨等,在寺院左前方凿井一眼,深103尺。翌年春三月十五日,新寺落成,举办华严大法会,燃灯十万,饭僧千人。华严大会以后,寺内集僧百人,这些僧人都从遥远的高丽国而来。寺院的住持也是高丽人,法号天湛。他是奉旨住持的,元顺帝封他为海印圆明通教长老大师,又为寺院赐名“灵严禅寺”。此后不久,又一位高丽籍人朴琐鲁兀大在灵严寺东峰建舍利石塔。此人曾官居同知民匠总管府事,和高龙普一样也是宫中的太监。他偶然得到几粒舍利,一向供养在家中,年龄大了,想把舍利藏于名山福地。他选中了谷积山,招募工匠,制作石龛,将舍利奉于其中。塔身八面,雕刻诸佛,成为灵严寺的一处胜景。当时,灵严寺成为高丽僧人和大都高丽人的聚集之地。元代亡国之际,谷积山中的灵严寺再度衰落,而谷积山的高丽人情结,影响到明代。明初,朝鲜僧人适休前来参礼谷积山,心境相契,便与“恩礼超然居士”发起,在此地创建了般若禅寺。

        现有寺院主体建筑为明代所建,前年进行了修葺。整体建筑建在中轴线上,南向。有山门,二进殿宇和四块石碑。一进殿宇已无存,而山门、第二进殿、碑还保存完好。

      山门:建筑面积二十五点五平方米,高三点三米。灰筒板合瓦,调大脊。无梁殿,歇山顶,脊吻二,垂兽八。前檐是白玉石拔券过堂门,宽一点八四米,高二点二零米。台基高零点九七米。台级五级垂带如意。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左边有大明正统四月初八立“敕建灵鹫禅寺”碑记一块。碑方首龟跌,首浮雕云朵,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碑高一点七六米,宽零点九四米,厚零点二三米。字迹刚劲有力,挥洒飘逸。

      第二进殿:是正殿,系无梁建筑。面阔三间,长十四点六米,高三点五米。单檐、歇山顶,瓦石板。正脊吻及其它角兽已无。明间为汉白玉拔券门。石券上有浮雕宝瓶,造型华丽。据说,是金代的艺术佳作。门高三点一二米,宽二点一四米,厚零点九三米。后檐砖墙,台级为一级如意踏跺。

      殿里面中间墙壁上原嵌有十八罗汉以及两旁的五百罗汉。这些罗汉像雕塑精致,造型优美。神态相貌,各不相同,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技巧,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佳作,现无。殿顶还留有一小部分“天花板”,做工精细。

      东配殿面阔三间。硬山,箍头脊,瓦石板,条石板檐。长十三点五米,高三点五米。进深八点四米。白玉石拔券门。五抹双扇板门,次间条石镶边方形窗。

      第二进殿后檐墙左、右立辽碑,元碑各一块。

      辽碑:是大康四年四月十五日立。南向。螭首龟趺。碑高三点五四米,宽零点九四米,厚零点三三米。额篆书:“大辽析津府良乡县张君于谷积山院读藏经之记。”文载……张君讳文绚良乡县之编户也妻田氏皆性钟纯吉名闻乡闾家有余资靡好奢华之乐惟积善颇信浮图。……司空大师议于谷积山院请众僧侣读大藏经便从今季四月十五日为启读之……而张君能去彼此取彼之难口矣是知富而不奢积而能施羲也舍今生爱求过去福智也虑身后事立石为约信也五常之中而有三焉所谓淑德善人者矣……南吕村张文绚妻田张氏……。”

      碑阴首楷书:“师德华严七处九会千人邑碑。”此碑在年代以及在研究谷积山的发展史上是极其重要的。

      元碑;大元至正七年三月所立。南向,螭首龟趺。高二点四四米,宽零点九四米,厚零点二一米。额篆书:“大元敕赐上万古积山灵严禅寺碑。”

      灵鹫禅寺东配殿东侧有正统五年四月八日立“敕赐灵鹫禅寺兴建记”碑一块。南向,方首龟跌,旁有小石狮一尊。小石狮稳坐在须弥座上,眼睛注视前方,炯炯有神。狮高零点三三米。

    (3)圆通寺遗址,建于明正统年间,后被洪水所毁。南向,高三点九○米,六角形。每面宽二点十五米,攒尖顶。匾额上有:“圆通殿”三字。白玉石拔券门,条石板檐。据当地群众讲,殿内顶正中雕有龙一条,做法采用大点金式。工匠雕刻得很生动,如同活龙一样。此龙俯视下面,好不威风。只可惜后来没有了。

      殿左前五米处立有:礼部为乞碑,立于大明天顺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螭首龟趺。高三点四米,宽零点九四米,厚零点三一米。额篆书“皇明”。

      螭右前立有“敕赐圆通寺创建记”,立于成化十一年三月吉日。螭首龟趺。碑的高度、宽度、厚度同“礼部为乞碑”完全相似。

    (4)铃铛塔:座落在圆通寺后第一座山头上。建于明代,南向,八角形九层楼阁空心式。全部采用汉白玉石砌成。选石精良,造型美观大方。与众塔不同的是每个角带铜铃。在微风吹拂中,就会奏出悦耳动听的铃声。此时此刻,美妙的铃声如同音乐一般回荡在谷积山的上空。塔身里每层内有回廊。可从一层台级上到塔的顶层。站在塔顶之上,可以俯瞰谷积山的全部秀丽风貌。这种型制塔在房山区仅有一座。现只剩下两层。塔旁还立有明代“敕赐张若样寺碑”一通。南向,方首方座。

            鞭塔:座落在第二座山头上,建于辽代,南向。六角形七级密檐式,通高七米。全部砖结构。须弥座塔基已残。塔身中部座落在莲花上。正面设有拔券门,可进塔内。内为穹隆顶。门楣上有名,但风化严重,字迹不清。其它五面开直棂假窗,方柱形塔身。上部为七级密檐,第一层檐下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刹无。

     

            东塔:俗称和尚塔,位于第三座山头上。《图说房山文物》一书对该塔的记载为“谷积庵在灵鹫禅寺东北4里许。谷积庵倾圯已久。仅存明正统《敕赐谷积庵碑》一通,高1.42米,宽0.62米,碑文记载此庵创建经过。始建年代无考,明宣德七年(1432)重建。谷积庵一进规模,庵坐北朝南,前有钟鼓楼,山门内正殿为毗卢殿,禅堂、库厨一应俱全。谷积庵是先于灵鹫禅寺而建造的。自谷积庵始,明人于谷积山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大规模的佛寺建设。谷积庵东南岭上有谷积庵舍利宝塔。”《北京文物地图集》一书对该塔的记载为“舍利塔[灵鹫禅寺后左侧山顶·明代]坐北朝南。石构藏式佛塔,通高约11米。覆钵式中腰四面各开一龛,内雕佛像各一尊,塔地宫口外露,方形地宫,‘宝塔记’镌于东壁。首题:宝塔记。铭文略书:敕赐谷积东庵释迦如来舍利□有禅僧真空,号大千,天顺七年(1463)云游到沧州东关。东关善人王亨家收玻璃瓶一枚,内有舍利四颗,就施于僧人真空。……真空将舍利瓶带回京都,大慈恩寺僧人慧云请留舍利二颗,造铜塔一座在京供养。今有信官米汇造水晶瓶一个、铜塔一座,安放敕赐谷积庵左手,命工建宝塔一座,高三丈二尺,舍利瓶安于塔内,永远供养。款署:成化十五年(1479)五月三十日。广智退隐寿堂谨书。保存完好。”舍利宝塔碑:现位于舍利塔东南角的小土坡下,横卧于草间。首题“舍利宝塔”四字,每个字8厘米见方。碑文共21行,前20行每行38个字,第21行13个字,共773个字。

            塔身地面以上有一由条石垒砌的基座。基座之上为双层须弥座,下层由石块垒砌因年代久远已看不出形式,上层由石雕而成亞字形。须弥座之上为一层覆莲纹石雕,覆莲纹石雕之上是一层石雕的亞字形台座,台座之上是五层逐层缩小的圆形“金刚圈”,“金刚圈”之上仍是一层覆莲。再上是覆钵式塔身,但四龛内的佛像早已不见。四龛及砌筑塔身的石块被人为撬动过而或凸出于塔身、或坍塌变形。覆钵式塔身之上是一小形亞字形须弥座,小亞字形须弥座之上为一层仰莲石雕,再上是圆锥形“相轮”——俗称“十三天”。相轮之上是华盖,华盖的内顶雕莲瓣纹,华盖外立面纹饰分两层:上部雕一周云纹、下摆部雕双层宝珠串璎珞纹,华盖的下缘有八个铁环。推测这些铁环是挂风铃之用。华盖之上为塔刹,塔刹由石雕三层宝珠构成,最上一颗宝珠顶部出尖。塔身四面安置的四尊佛像可初步判断为:南面一尊的右手结触地印应为释迦佛成道像或为阿閦佛像(阿閦佛像的特征是或戴冠或有一金刚杵,或此二特征皆备,金刚杵置于左手掌心或于双膝之间的台座上),根据其余三尊佛像的情况判断其为阿閦佛像的可能性更大;北面一尊为双手结禅定印,应为阿弥陀佛像;东面一尊右手应为施无畏印、左手禅定印,此尊应为不空成就佛像;西面一尊应为双手在胸前结智拳印,应为大日如来像。根据此四尊像的名称可知其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即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大日如来。因为佛塔只有四个位置、无法安置五尊佛像,故而把宝生佛和阿閦佛的特征共同体现在一尊佛像上。    

            塔身南立面基座部位已有盗洞。可沿盗洞地宫由地宫顶部西南角进入地宫。塔基的条石亦作为地宫的外层封盖。封盖下距地宫顶板石的外皮之间有15厘米左右的空间,内无物品。地宫宽96厘米(南壁)、高117厘米、深95厘米。根据目前被盗后的痕迹可知地宫四壁为内外两层整块石板砌筑:外层石板不打磨开凿的痕迹,而内层石板经打磨平整后或雕或画。地宫内现残存顶板、南壁和东壁靠南侧的大半。北壁和西壁的内层石板已被撬走而无存,露出外层石壁。地宫内的地面已布满碎石,未清理。地宫顶部石板内壁(天花)雕云龙纹,龙身为高浮雕,龙头等部位已残缺,龙身、龙爪有红色痕迹。地宫南壁线刻一棂星门,一门二柱的形式,平板式门扇,有线刻门环。地宫东壁原线刻南北并立的两通带须弥座的碑形,碑形均为方首圆角、碑首部分均线刻云纹、碑额均为圆角长方形;碑身位置阴刻汉字楷书碑文。南侧碑形保存完整,碑额阴刻汉文单行三字楷书“宝塔记”。北侧碑形因撬去地宫北壁而自上至下缺损,缺损面积近半(即整个东壁的1/4)。北侧碑额阴刻汉文单行四字楷书“大功德主”。东壁《宝塔记》中提到的京都“大慈恩寺”,即始建于金代、元代重建的庆寿寺,位于今西单电报大楼附近。地宫中央,原应供奉着地宫东壁《宝塔记》所记载的铜佛塔,铜塔内应是一个盛放着两粒佛舍利的水晶瓶。而地宫南壁线刻棂星门——在坛庙建筑中又称为“天门”。

    (5)在鞭塔的左右两侧,还建有太监墓二座。

            左为张公之墓,张公墓原有石墙,现已破损,而汉白玉石制双墓门保存尚好。门楣横书:“搅篇内府供应库掌印南溪张公”(明代的宦官制度极为庞大,号称“内府”,共有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四司八局),上檐带四个门簪,从前皆刻有花纹,现已经被凿。门环为一对兽头的浮雕,仍栩栩如生。墓下一地宫,正面为“释迦涅槃图”,右为“宝塔记”。立门约四十米处,立有经幢一通,上写:“明皇乾清宫管事兼掌内府供应库印御马”。

            右为王公之墓,也建有汉白玉石制双门。上檐没有火焰珠。墓旁立有碑记一通,方座,首雕云朵,但字迹不清。

    (6)高桥寺,又名广智禅寺,因寺前跨涧石桥而得名。寺坐西朝东,背倚高山,视野开阔。石桥百米外阳坡建有一方形台座,台座开有一东西向券洞,去高桥寺的古道从门洞内通过。台座边长4.2米,高3米,由石块砌成,洞高2.3米,宽2.2米。台座上石塔为覆钵式喇嘛塔,高4米。塔身东向有一石雕佛龛,龛高0.46米,宽0.3米,内供一尊佛像,石佛高0.31米。佛在塔上,塔在券洞上,进山朝香的善男信女,从塔下经过便是向佛顶礼膜拜。

    (7)近些年各地大搞旅游开发,复古景区层出不穷,这些景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石刻作为装饰。很多人嫌新东西缺乏味道,往往更愿意从文物贩子手里收购古代石刻,刺激盗墓者发掘古墓。王保国62岁、王中67岁,俩人都是北车营村村民,四年前,先是王中被村委会派到谷积山,常驻在灵鹫禅寺,负责护林防火、看管文物。尽管山林太平,文物却仍是屡屡被盗。前年,村里又加派了王保国,每人每月工资600元。他们长期驻扎在灵鹫禅寺,这是上下谷积山的必经之地。王保国老伴赵云梅隔三差五就要到寺院帮他们做饭、洗衣、收拾屋子,乃至打扫寺院。寺院里喂养了两条小狗和10多只猫。晚上,两只小狗能帮他们“站岗放哨”,因为夜幕下的谷积山是另外一个世界,盗墓者犹如狡猾的夜行动物,夜幕降临后便会蠢蠢欲动,沿袭着一项古老、神秘、见不得光的行当,防不胜防。山上现存的三塔、两墓,每处皆有盗洞。而在山间小路上、农家的院墙里、蓬乱的杂草间,支离破碎的石刻残迹,犹如建筑垃圾一样被四处丢弃。

            八年前的一个夜晚,10多名男子将张公太监墓的火焰珠抬走。为了掩人耳目,他们选择绕道门头沟下山,结果路上被附近的驻军发现,部队官兵连人带文物一起送交门头沟警方。之后火焰珠幸运地回到了谷积山,为避免再次被盗,火焰珠被埋藏在灵鹫禅寺外。四年前的一个晚上,火焰珠还是被盗墓者悄悄挖走。王保国感觉,可能是王中在和之前的一个陌生人聊天时,被盗墓者下套儿走漏了风声。此后王中和人交谈也尽量谨慎,逢人打听山上的文物,就尽可能岔开话题。在寺院大殿内,曾有半米高的石狮和莲花座各一尊。三年前的一个夜晚,盗贼翻墙进入寺院,撬开殿门上的铁锁,将屋内这两件石刻文物盗走。当老王白天发现门被撬时,贼人早已逃之夭夭。这还不算完,偷完房子里的,房屋建筑上的石刻也被贼惦记上。前年年初,细心的王保国扫院子时发现,大殿门券上的石刻掉了一块碴。他立即反应并判断,肯定夜里又有贼人来过,并用铁钎企图撬走石刻,多亏石刻镶嵌在建筑当中,贼人暂未得手。大殿券门上的一圈,皆镶嵌有大理石,上面刻有荷花、宝瓶等精美细腻的图案,极富观赏价值。近几年,寺院里经常有美、英、日等国来的人前来查看。自从被盗那天起,王保国专门接了个灯泡挂在券门上,天黑后便点亮,只要院子里有动静,他便能透过窗户直接观察情况。但无论山上山下,文物还是接连被盗。

            一年前张公墓被盗,盗墓者下铲的位置在墓碑左侧。下挖大约两米深,盗坑足够钻进一名壮汉;墓碑下的莲花形底座露出一半,两米多高的碑柱则被连根拔起,斜躺在一边。从盗挖的位置判断,有关专家说这可能是外行所为,因为盗墓者对墓室位置的判断“水准太低”。该墓中的金刚座险些失窃,村民王振强在墓下山沟中发现了被藏匿的这个大理石石墩。墓碑原由三块大理石构件拼砌而成,从上到下分别是伞形碑首、幢形碑柱及被盗出的金刚座,伞形碑首已经不见踪影,金刚座也处在被偷运的过程当中,而留下的幢形碑柱,石刻专家推断可能是盗墓者忌讳其刻有墓主的信息,怕在黑市上难以出手。据分析,从踩点、挖掘、到偷运……盗墓者最少来过三次。为了盗走金刚座,盗墓者可谓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用笨办法,将文物一点点滚下山去。而为了掩人耳目,盗墓者将山路旁的沟壑作为盗运路线。他们习惯夜间活动,随时可能再下手,就连一尊古代喂猪用的石槽也不放过。

    【开销】

    以我为例,往返刷卡计10元。

  • 晴朗天空

    谷积山那里是房山与门头沟的分界线,以中间的沟为界,沟右侧为门头沟地界,是鲁家滩、北村土地;左侧是房山地界;84年夏天曾经去过那里,沟两侧都有人居住,门头沟那里还是春天到秋天有人居住,且有桃子、梨树,味道不错;房山那里有三户是常年居住的,只有铃铛塔有盗洞。还有一塔、一牌楼保存完好。

    2013年3月03日
2563 浏览   1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