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按图索骥访一访北京古建筑,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北京古建筑地图》,第一次王府井-东四地区。图在下面:

争取在出发前把要访的几个地点介绍搞出来,发在这里。路过史家胡同博物馆可以进去看一看,这好像是北京唯一胡同级博物馆

● 协和医院住宅区(外交部街59号)
建于1920年代,由二层半的美国近代折中主义独立别墅形式住宅构成,北侧一排二层联排住宅
2014年一篇文章:协和医院别墅区变大杂院:文物保护单位谁来管
src="Public/upload/attach/4/f/6/67de7c091c515.png" >
○ 迎宾馆(外交部街33号)
胡同原名石大人胡同,为迎接德皇太子修建,是当时北京最豪华的西洋建筑。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进京人总理,将此地设为内阁政府驻地。1912年3月10日袁出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迎宾馆成为临时大总统府,8月孙中山抵达北京,袁世凯搬出迎宾馆,让孙中山居住于此。孙中山离开后,袁世凯将外交部迁到这里,胡同改名外交部街。
1940年日军控制的华北政务委员会在此办公,行使华北地区政府职能,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1949年后中国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设立于此,周口来、陈毅两任外交部长曾在此办公。1960年代初外交部搬迁,此地改为仓库。1974年起,院内假山、老楼被逐渐拆除,大院逐渐编程外交部宿舍和世界知识出版社等,院内建筑被逐一拆建,至今仅存原迎宾楼西洋式门楼


↑外交部子弟拍摄的老外交部,即迎宾馆的主体建筑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东堂子胡同49号)
1862年设立,北京条约后为外交事务设立的机构,清末改外务部,民国初年外交部。
根据1980年代的实测图,当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原有的大多数院落仍然存在。其东部即原“东所”,是“同文馆”的所在,已全部拆除,原地兴建了几座六层住宅楼。
如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仅剩两个院子比较完整,一西一东,用作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室的办公用房
● 史家胡同51-53号
51号章士钊故居

● 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所在地原是女作家凌叔华故居。[2]旧门牌为史家胡同甲54号。这里起初是其父凌福彭的住宅。凌叔华在此出生。1924年春,印度诗人泰戈尔应邀来北京访问。北京大学指派徐志摩、陈西滢接待。当时陈衡恪、齐白石组织的北京画会在凌叔华家的书房开会,凌叔华认识陪泰戈尔访华的一位画家,便邀他赴会。不料徐志摩、陈西滢陪泰戈尔也一起来了。后来徐志摩、陈西滢成为凌府常客,并常带朋友来,凌府成为文人聚会的沙龙。1926年,经凌福彭同意,凌叔华与陈西滢结婚。婚后,凌福彭将自家的后花园作为陪嫁,让女儿凌叔华、女婿陈西滢居住。在此居住期间,陈西滢在《现代评论》“闲话”专栏与鲁迅因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等问题论战达两年。1946年,陈西滢任中国驻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凌叔华1947年随丈夫定居伦敦。
2010年3月,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确定了需再生的史家胡同项目,决定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该项目,以展示一个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可被改造成一个社区中心。2011年秋,建设工程开工。项目相关方一致同意将史家胡同24号院改造成非营利博物馆,由此其功能不再仅限于社区中心。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持了永久性展览的准备工作。项目重建工程完成后,2013年2月,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将该院落交接给院落的地方政府产权方。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为后期运营安排了必要的资金
2013年10月18日,史家胡同博物馆开馆,大门上悬挂的舒乙题写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匾额揭幕。整个博物馆为两进院落,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设八个展厅(史家历史展厅、人艺展厅、兰芷偕芳展厅、近代教育展厅、时代记忆展厅、胡同名人展厅、胡同声音展厅、怀旧生活展厅)、一个多功能厅。部分展品是由史家胡同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捐献,同时接收了一些文物部门的捐赠。
● 六公主府(内务部街11号)
原为乾隆年间正白旗汉军都统、伊犁将军明瑞府邸,道光年间六公主下嫁明家,故此地俗称六公主府。
院子占地广大,四路院落组成。北侧花园假山尚存

● 礼士胡同129号
清末武昌知府宾俊宅邸,新中国初期是印尼驻华使馆,后为中国青年报社
院内并排两院,除了标准四合院建筑外,有重檐圆亭一座,西北角花园尚存,有八角亭一座
整体布局紧凑,建筑装修精美,尤以砖雕别具特色

○ 王府井法华寺
戊戌变法尾声时,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图谋借助袁的新军从慈禧手中夺权。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记录此事,说袁假意答应,说“诛荣禄如杀一狗耳”。而袁世凯笔下,谭嗣同举止癫狂,甚至身携利刃以命相搏。不管细节如何,历史都无可改变,可惜的是,经过最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如今法华寺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再也无法身临其境想象127年前那个决定了中国命运的夜晚,这里曾经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 王府井东堂
1655年始建,1720震毁,次年重建,1807年毁于大火,1884年重建为罗马式,接近现貌。1900义和团焚毁,1904年重建

【风险声明】
1、开题人所提交的计划中所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有明确来源,非开题人臆造,但开题人无法一一核实材料的准确性,因此不为材料的准确性背书。
2、开题人所设计之路线及行程,均为估算或前人实践之产物,本人并不保证可以准确无误地将其在现场还原,其强度不超过普通人的平均体力能够承受的范围,但不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承受。
3、开题人不对本次出走区域之景色、饮食、民风等因素作任何积极的承诺,也希望分担此课题者谅解并包容任何这方面的缺憾。
4、开题人不承诺该路线能够绝对避免局部的、不可预知的险境,不承诺绝对不发生意外人身伤害,这些人身伤害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5、开题人已将所掌握的所有课题信息公之于众,报名者均视为已充分掌握所有已公布的信息,在拥有的信息量方面,所有课题组成员是对等的,开题人没有任何信息优势,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6、开题人不主动邀请也不挑选任何具体的课题组成员,任何成员都是在主动、自愿、自决的前提下参与课题。
7、开题人没有借此课题营利或满足权力欲等动机,开题人对任何课题组成员均不拥有强制力和其他特权。
8、课题组成员有相互扶助相互支持互相提醒的义务,应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热心、知识、特长和其他资源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9、万一课题实施中出现意外,由整个课题组共担风险,包括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开题人与同行者承担相等的义务。
10、请在确认自己在体力、心理、经验、知识各方面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报名。
11、所有报名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有报名者均视为同意上述条款。